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来源:凤鸣岐山编辑部 鳯鳴岐山 特别鸣谢原作者 锦清宗亲。
邹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根脉
文/邹锦清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清·张澍《姓氏寻源·序》)其大意是:耸入云霄的树木,一定有它的根基;环绕山陵的洪水,一定有它的源头。本指每个人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泛指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根溯源。
中华文化之参天大树,亦必有其根脉;华夏文明之渊源流长,亦自有其源头。
邹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根脉。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要从春秋战国时齐国“三邹子”说起。
在齐鲁文化重要发源地的齐国都城临淄,战国到西汉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三邹子”、邹阳等,在司马迁《史记》与《左传》、《战国策》、《别录》等多本古代著名史书文献中,都有相关介绍并高度评价。
何为“三邹子”?这要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高峰。其一是春秋时期在邹鲁之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其二是以战国时期齐国成立的稷下学宫为代表,形成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与齐国稷下学宫有关的,先后有三位邹姓著名学者,即邹忌、邹衍和邹奭,史称“三邹子”。《史记·孟荀列传》:“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其次邹衍、邹奭。”邹忌在齐威王时为齐国相,推行变法改革,振兴稷下学宫,使齐国逐步走向强大称霸列国;而邹衍和邹奭都是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称为稷下先生。《集解》引《别录》曰:“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邹奭修衍之文,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
何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初期齐国田氏贵族所立的高等学府,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因为是建立在齐国都城稷门(西门)附近而人称为稷下学宫,也有人称“稷下之学”,其学者们称为稷下学士。
据说这座学宫是桓公田午时就已存在了(前370年左右)。到了齐威王时(前357年即位),任邹忌为相,辅助齐威王变法,经过邹忌的变革使稷下学宫开始走向兴盛,成为聚集天下人才,巩固田氏政权统治的一项重大举措。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即位后,稷下学宫达到全盛时期。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高等学府。在当时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的所有门派,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和兵家等等各有其代表人物在这里活动,成为齐国自由议论政事的基地和文化学术交流的中心,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稷下学宫的设立,使得齐国几乎一直引导着文化的潮流,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就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官学为黄老之学。而汉初的黄老之学,实际就是邹衍学术与道家学术的结合。在这里形成了与“鲁学”(儒家)并驾齐驱的“齐学”,而邹衍正是“齐学”的创建者。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道家与阴阳家代表人物。又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学者,他创立有“五德终始说”与“大九州地理学说”等。
邹衍的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所谓五德者,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五种德性;终始者,是指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永不停止。他提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生胜”的理论,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的规律。并将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之依据。也为后来的秦始皇代周提供了理论依据
邹衍在阴阳五行学说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在那个时代的声誉和影响,是凌驾于其他诸子百家之上,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邹衍列于稷下诸子之首,认为“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
邹衍的阴阳五德(行)学说,不仅影响和改造了汉代的儒家,而且影响了当时的道家(这在《庄子》外杂篇中极为明显)。还对后代哲学,医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建筑、声律等领域影响很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存在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王朝兴替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无不与阴阳五行有关。
邹衍另一个重要学说就是“大九州”地理学说。这是一种地理学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邹衍认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也即《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中国赤县神州这个小九州以外,还有另外八个和九州相同的州,而地球也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以此类推,这就是大九州地理说。
邹衍提出的大九州的理论,其理论的基础依据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他从时间与空间来推衍,顺推是五行相生说,主要讲天,也就是大自然,而逆推的五行相胜说,主要讲人。通过一系列的五行假设,再加上八卦九宫之数来排列成九州,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最早的关于宇宙的设想。
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理论,但无疑也是前无古人的宇宙观、海洋观!他提出的中国是海洋中一块陆地,是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的第一人,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邹衍在距今2300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比欧洲学者对地球做出相似的预测早了18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中心学说的理论化阐述模式。而今天我们习惯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也都是出自邹衍的大九州学说。邹衍的理论智慧,确实值得炎黄子孙千秋万代地自豪,骄傲!
据《汉书·艺文志》,邹衍著《邹子》49篇和《邹子终始》56篇,共105篇之多。《史记·卷074·孟子荀卿列传》则说他著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还有一本《主运》。地理学方面重要学著有《大九州》。另传说邹衍还是多才多艺,制作有《邹子乐》,其中有四章(青阳、朱明、西颢、玄冥),在汉代尚保留于《郊祀歌》中而演唱;又据《汉书刘向传》记述,邹衍还善于养生之学,著有《重道延命方》。很可惜,这些著作今天大都已散失,邹衍仅凭自己的学说而给后世留下了神秘而光辉的背影,想要探究其理论已无迹可寻,这无疑是华夏文明发展中的重大损失。
著名学者何新《邹衍考及年表》写道:“邹衍是先秦思想界一位重要人物,却又是先秦学术史上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言其重要,是因为‘他是齐国一位有名学者,是一个伟大的探索宇宙问题的思想家,一手组织了历史和地理的两个大系统,奠定了后世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顾颉刚)。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除了儒、道、释三家思想之外,影响最大的思想即属阴阳五行观念。而邹衍正是此一派的宗祖。言其神秘,不仅因为关于邹衍的生平与学术渊源,史籍中材料甚少(《史记》不为其立传,仅在《孟荀列传》中附及之);邹衍的著作虽有百多篇之多,但大都已轶失,存于世的并不多,我们现在只能从残存的零星资料中了解他的思想学说。这是否由于他的学术在当时没有影响呢?恰恰相反!”
邹衍当年到过赵、魏、燕等诸侯国,为各诸侯王公所礼遇和追捧。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避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室,身亲往师之。”由此可见邹衍在当时社会上名望之大。“他所受到的这种隆重礼遇,先秦任何礼贤下士的王公,也未尝给予过学术界的任何其他人物——无论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还是法家的韩非。”(何新《邹衍考及年表》)甚至连太史公也感叹道:“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按照当年燕昭王等各国国君对他的礼遇,可以说邹衍在当时是极受欢迎的,但为何他的学术似乎随着他的逝去,显得越来越黯淡了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邹衍的学术,并非为了迎合统治者而创建,只是用了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告诉那些国君如何治理国家,心里装着的却是天下苍生!邹衍创建“五德终始说”,本意是想“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谈”的阴阳五行研究中,罗列出天降的灾祥祸福,来恐吓那些骄奢淫逸、“不尚德”的统治者们,希望他们能够以仁治天下,同时五德终始说也迎合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实现统一大业的心理愿望,为他们提供了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邹衍在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名气与影响都非常大。但在汉朝董仲舒把他的学说吸收到新儒学里,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逐步衰微,如今却默默无闻。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启了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并成为支持“君权神授”学说的理论框架。就政治而言,五德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了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
有关邹衍的名胜古迹尚有不少仍保存至今,如北京密云黍谷山就有邹衍吹律大地回春故事的外八景“黍谷先春”,在邹衍出访游历过的古燕国,即今北京石景山、顺义、密云、怀柔区等地,至今还留存有不少与邹衍有关的名胜古迹,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他的传奇故事。邹衍的传说在汉朝许多诗文里就已出现,他的事迹还见诸各种史书、札记、实录等史料中。唐朝时大诗仙李白曾写过一首《邹衍谷》的诗来称赞邹衍的精神:“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邹子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实早就融入了我们日常文化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就可发现。如我们在中小学读到的司马迁《史记》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邹阳列传》等多篇古文,以及中国人熟悉的汉语成语“门庭若市”、“邹衍谈天”、“邹衍吹律”、“六月飞霜”、“明珠暗投”等,都是跟“三邹子”等这一邹氏家族远祖名人有关。
邹子文化不仅在古代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建立与形成,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来源部分,还在现代中国人生活中仍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他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行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贯穿于古今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邹子(衍)是中国哲学思维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奠基者,且他在齐国都临淄创立的“齐学”,与孔子在邹鲁之地集大成而创立的“鲁学”(儒学)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齐鲁文化的主体,秦汉以后齐鲁文化更从地域文化逐步上升为中国主流文化,从而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可见,邹子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
根深则叶茂!培植根脉,让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枝繁叶茂,焕发新光彩。邹子文化传递的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仁德爱民,为百姓谋福祉的大爱精神,在今天犹有重大意义。同时,弘扬邹子文化精神,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都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