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邹氏·人物
作者:邹汉平、邹锦清
百折不挠 老有所为
——记广东耄耋老人邹成哲的风雨人生。
幸福的童年
良好的家教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百业萧条,物价暴涨,货币贬值,成哲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薪,已无法维持全家的生活开支,于是只得放弃教职,改行做日用品小生意,成哲和弟妹们则跟随母亲回到老家乡下,搞种养和念书,过着贫困日子。
成哲宗长念完高小之后,因家里没能力供他升中学,只得就读于当时免费的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这所战时专为贫民子弟开办的学校,非常简陋,利用紫金城外几处残旧庙宇祠堂作为校舍,没任何基础的教学设施,可喜的是多数教师素质较高,拥有一批从广州、惠州等沦陷区转移到紫金山城的进步人士,如:许彥嫦、李雪凡、张瑛等;也有几位是1927年大革命农民暴动失败后,隐蔽下来的老共产党员,如:刘海帆、陈耀章等;他们用各种方式揭露国民党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的卖国行为,使学生们了解到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游击队,才是抗日主力;共产党才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在进步老师的策划下,成哲和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抗日宣伟活动。
他在这段时间,向外地老师学会了听、讲普通话,粤语;掌握了写墙头标语,刻写钢版,油印传单的基本工,为日后的工作,派上了用场。
少年倒蒋赴征程
多艺多才文武兵
少年倒蒋赴征程,多艺多才文武兵,这是河北师范大学邹大炎教授对成哲宗长的赞扬诗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又暴发了解放战争。
成哲宗贤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因实习表现优秀,16岁那年被紫金城镇小学聘任为教师,但他觉得农村更有他用武之地,因为为了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东江两岸人民武装日益壮大,他的老家中坝镇,是紫金、五华、河源三县的交界处,成了温敬荛,程佩洲、张日和等人领导的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使他对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利用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做了游击队的交通员,后来身份暴露,只好毅然加入武装部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参加了解放紫金、老隆等城镇的战役。1949年7月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文工团,当了一名文艺兵,在粤赣边境新解放区开展减租减息,劳军支前,文艺宣传等工作,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华南文工团奉命挺进粤北,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广州市,当时华南文工团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文艺团体、有团员五、六百人、广州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各条战线都要该团派干部支援,成哲宗贤无条件服从组织调配,半年内换了四、五个单位,从接管影剧院,进行街头宣传,到梅县专区征收公粮,以至调到华南分局党校组教处搞秘书工作。
成哲宗贤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处长杨应彬同志见他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并且能与北方干部和各地学员沟通,因此,常委以重任,每逢叶剑英、方方、古大存、莦向荣、铙彰风等党政军首长到党校讲课,作报告时,都指派他到台前做记录,有时还作现场翻译。并将笔记整理,印发给全校干部,学员讨论学习。
痛思昔日做人难
厄运来时祸不单
成哲宗贤到党校工作时,刚满20岁,不够老成持重,性格耿直,讲话直来直去,常常不自觉地得罪同事和领导。恰巧在此期间,他有一位在国民党军校毕业,当过伪军上尉军官,参加过八年抗战和打过内战的堂兄,在海南解放后,被遣散回乡,受到管制。得知成哲在广州的工作地址,写过一、二封信,流露出对现实不满情绪,被党校保卫部门检查发现后,认定是反动信件,穷追不舍,要他坦白交代问题,他根本没有看到此信,无从交代令保卫干部满意的问题,因而被视为顽固抗拒,受到停职禁闭,最后被送进第一监狱的教育所。
从此被开除出革命队伍,使他感到万分冤屈和悲伤,但看到“肃反”“反右”政治运动,接二连三,申诉无门,只得哑巴吃黄连,把苦味吞进肚子里。好在当时他的户籍还在广州,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从此加入了出卖体力劳动的临时工行列,在广州街头帮人推过大板车,在天河许多建筑工地做过杂工,这种朝不保夕的临工生活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得到居委会的支持,利用他的一技之长,办起了一间“美术油印服务社”,那时正值大跃进,经济建设时期,业务繁忙,经济效益还不错,解决了六、七位街道失业知识青年的工作和生活出路,在合作化运动中,油印社被划归商业局领导,改名“美术广告商店”,成哲宗贤担任商店经理,后来还被聘为南区商业系统“红专大学”(业余职校)的兼职语文教师,稍为抚平了多年来的心灵创伤。
可是上天总是反复有不测之风云,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不久,成哲宗长又被当作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从商业职工队伍中“清洗”出来,遣送回老家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劳动。
从此他的人生之旅又艰难地走过一段雪压霜欺的漫漫长夜。正如成哲的老同学、紫金某中学一位姓袁的老教师所题的感怀诗所述:“痛思昔日做人难,厄运来时祸不单。前冤未雪仍颤胆,恶梦重临更伤肝”。
逆境未曾灰心志 涤尘自信有清泉
成哲宗贤被遣送回乡后,家徒四壁,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农民普遍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磨洋工思想,人人只关心争工分,农田产量低,人工成本大,每个劳动日值,只有三、五角钱,分到的口粮少得可怜。受管制的“黑五类”日子更不好过,那些“革命小将”,红卫兵造反派,常常强迫他们做义务工,成哲宗贤做得最多的是义务刷写标语口号,毛主席语录,有时还被勒令参加“当权派”、“走资派”、“牛鬼蛇神”的批斗大会,得到的工分比其他人更少,困难处境可想而知。好在绝大多数中老年乡亲,了解他的家世和出身,不把他当坏人看待,还尽可能给予关照,帮他介绍对象,成家立室。他自己也很坚强,除了不误集体出工之外,常利用农闲上山打柴,采山药,帮人搬土方,争取一些微薄的经济收入弥补家用。他看到造反派的斗争矛头不断扩大,不少党政军领导干部,都被揪斗,受到迫害,认定这场文革运动是坏人当权,大方向是错的,必然会得到纠正,深信自己的错案,也会有平反昭雪的一天。
真钢喜得回炉炼 要为人民再建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切冤假错案都得到平反昭雪,成哲宗长的问题,在任仲夷、李坚真、杨应彬等老领导的过问下,也终于得到解决,省委党校对他作出落实政策,提前办理离休的决定,他当年才54岁,本来还可再上几年班,但他毫不犹豫接受了党校的决定,到东莞经济开发区去谋职,先后在多家外资工厂、股份公司担任财务、人事主管和厂长、经理助理等职务,为促进东莞石排等地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他依法治厂,强化管理,所在厂区10年无重大事故,当地干群对他有好评;他每月经手发放员工数十万元工资,做到廉洁办事,一分不贪,外资老板信任他;他处处维护外来工的权益,曾通过公安机关解救出两名被坏人拐卖的贵州女工;受到省妇联表扬,外来员工敬重他。
后来他辞职回到省委党校,协助省直函授站工作。受到党校领导关怀,由离休党支部两位老党员介绍,在古稀之年,与儿子邹远昌同时入党,于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参加了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隆重的场面和他的特写镜头轮番在广州、香港电视台播放。
后来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学习运动中,他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校党委及广东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大会表彰,向近千名党员作了两场个人事迹报告,个人经历及事迹被载入《开国将士风云录》和《广东革命文艺史料》。
家族渊源勤探溯 弘扬国粹乐笔耕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哲宗长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中华国学和谱牒学研究。他与各地志同道合的邹氏宗贤,如:邹春先、邹子新、邹国琴等人密切联系,互相交流,对各地老谱中出现的矛盾、讹误,采取尊重现实,以国家出版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做到去伪存真,正本清源。为了编好紫金《邹氏族谱》,他辞掉外资企业的职务回到原籍,走遍紫金各乡镇,掌握邹氏各分支的第一手资料,花了近三年时间,编成粤东地区首部较完整的邹氏族谱。外出期间先后遭遇三次重大车祸,幸免于难。此后,在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邹顺达先生和香港昌盛集团公司总裁邹锡昌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并在省内外爱族宗贤的密切配合下,成立了《邹应龙文化广东研究会》、《中华邹氏历史研究会》,被族人推选担任会长、名誉会长。
20多年来在广东各地组织召开了跨省研讨会、名贤纪念会等重大会议数十次,主编了《南谷春秋》、《南谷之声》、《南谷情》、《德宏传天下》等系列谱志;和助编出版文物保护单位文史专刊、修祠、集会纪念册等书刊十余部,这些成果以及他热心乡族公益,牵头修建了两座各具特色祖祠、多处祖先古墓,发动乡亲出钱出力兴建水坭桥、扩建村道、校道,改变家乡面貌作出的重大贡献,众所周知,不在此多作赘述了。
特别令人钦敬的是,他年逾八旬,仍老有所学,2001年起参加广东岭南诗社诗词研修班以来十多年如一日,在诗词写作的园地里,辛勤笔耕,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出版了两部个人诗集,另有400多首作品,刊入《岭南诗歌报》、《奋蹄集》、《神舟颂》、《紫金历代诗词联选》等20多部诗集、诗刊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罗会同教授对他的诗稿进行点评时,题赠了如下诗句:“沧桑历尽见真情,寄意诗词乐笔耕。老骥仍怀千里志,奋蹄昂首迈新程”。
(邹汉平、邹锦清撰文) 2017年3月18日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