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奉旨捕鱼的邹氏家族,传承千年的捕鱼生计

文摘   2025-01-03 19:31   广东  

邹氏·文化


来源:邹氏春秋

一叶扁舟出没于丹山碧水之中,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江水构成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鸬鹚捕鱼这项工作需要勇气、技艺、人与鹰的无间合作,古老的“鸬鹚捕鱼”习俗,在生活在水乡的邹氏家族中也世代相传,历史悠久。

鸬鹚捕鱼 终年为业

邹氏家谱记载,邹氏用鸬鹚捕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潘阳县水域,到处都是天然的渔场,邹氏鸬鹚船穿梭于东河、西河,直溯昌江、乐安河,以独特的鸬鹚捕鱼终年为业。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的鄱阳湖地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下湖捕鱼,周围池湖都有区域边界的划分,没有“入湖权”的人是不能在湖水里捕鱼的。

明嘉靖七年(1528)的一份渔民文书中记载:“洪武十四年,柴棚河泊所渔户邹毛仔,系瑞州府高安县一都,闸办春、夏、秋季浮办课米,鸬鹚船七支,课米七十石。渔户易尚,系吉安府吉水县卅都,闸办春、夏、秋季浮办课米,鸬鹚船七支,课米七十石。柴棚所该年课甲依时催收送所,家居窎远,遇山拾柴,逢水取鱼,五所湖内湖港,不许阻挡。”

史料记载的两个渔户 ——高安县的邹毛仔和吉水县的易尚,他们都是使用鸬鹚捕鱼,柴棚河泊所赋予了邹毛仔和易尚“遇山拾柴,逢水取鱼”的权利,而且在河泊管辖范围内的湖池,其他渔民都不能阻挡他们用鸬鹚捕鱼。高安县在明代确立的这种捕捞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

据鄱阳湖渔民邹水义老人说,抗美援朝时期,双港捕捞大队曾经送三万斤左右的干鱼,都是鸬鹚船捕的,功不可没。如今,捕捞大队部成了祭拜菩萨的场地,护佑渔民平安。每年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祭水神仪式,鸣锣开道,抬上三牲,邹氏男丁列队整齐,临湖鸣炮跪拜作揖,焚香祭祀,以保家业兴旺。

 奉旨捕鱼  家族传承

湖南益阳邹家河也是邹氏族人的聚居地,自古以来以鸬鹚捕鱼为生。邹家河是桃江出了名的渔村,邹贤学、邹爱春等人都是当地的捕鱼高手。

 邹家河附近的资江大堤边上有一座“三圣庙”,它是供奉邹世华、刘凤山、许少仙三位先贤祖圣所建立的。邹世华是邹氏先祖,是从江西高安县南乡石溪移民到邹家河来的第一代祖先。

据邹氏族人传说,元末明初,一次邹世华和帮手刘凤山、许少仙在潭头湾放鸬鹚捕鱼时,正逢朱元璋和陈友谅在这里展开一场鏖战,鸬鹚刚一出动,便被硝药土炮惊得满天乱飞。陈友谅以为这是朱元璋放出的神鸟,摆下的天神阵,连忙下令退兵,朱元璋乘机攻击,大获全胜。战后,朱元璋以放鱼鹰的渔夫助战有功,进行封赐。邹、刘、许三人一再表明不要官职,只求有水面捕鱼就好,朱元璋便下了道圣旨:“遇水捕鱼,上推源流,下至海口。”

邹家河的人们以捕鱼为傲,至今,不少邹姓人家都没有耕地,全靠捕鱼为生。邹氏先祖当年在漫漫移民途中看中了这处河湾鱼类丰富,最终在此落脚。当地不远处为桃花江注入资水的河口,绕着凤凰山形成一线回流,其中青草鲢鲤等鱼类甚多,是一个上好的天然渔场。

 邹家河是邹氏家族的福地,至今已有上千邹姓族人,大家经常来三圣庙祭拜,一是为了纪念先祖,同时也是为了不忘养育族人的古老生计。

鸬鹚捕鱼不仅是邹氏族发展富足的生存工具,更是中国劳动人民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它是江南水乡邹氏族人野性、力量与传统的象征,希望这门实用的古老生计可以长久传承下去。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