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水有个邹家大院!也是张店唯一清代官宅

文摘   2025-01-09 19:30   广东  

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邹氏·文化


邹家大院,为南北轴向,三进门的三套四合院,是清代光绪年间顺天府(现天津市)知府邹振岳的故居,占地20多亩,是张店区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官宅。


邹家大院坐落在沣水镇昌城村,虽然历经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多次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的摧残,仍然基本保存了原貌和建筑结构。该故居建筑幽雅,庄重,美观坚固,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
整座建筑框架为即相互贯通,又相对独立的三套四合院。每套四合院为进院厅堂,左右厢房和南北朝向的主房。其建筑多采用雕琢精细的大方石砌墙基,大青砖磊墙,四梁八柱做房架,木椽黄板做屋顶,其门窗宽大厚重,窗棂多采用优质木竖棂或方棂,有的木结构上雕饰精灵图案,房顶一律精细黑瓦。许多石雕精美异常,充满清代文化特征。邹家大院的建筑风格无疑是清代建筑官宅的典型缩影。


邹振岳,字岱东,出生于沣水镇昌城村,从小聪颖好学,喜欢读书,时在济南府泺源书院任主讲的湖南道州名士何绍基闻此子之名,便将其收归门下,成为他的得意弟子。从此,邹振岳在名师指导下,学识,书法突飞猛进,并在科举场上连奏高歌,咸丰11年,(公元1861年)中举人,同治2年,(公元1863年)中进士,同年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在翰林院时有一往事一直被传为美谈。一年,邹被派往江浙一带巡视学政。
自古以来,江浙一带辈有才子,文风颇盛。清朝年间,朝廷许多重要的官吏出自江浙。特别是来该地区上任的文官,没有几份真才实学难当其任。邹振岳虽然不是到当地任职,但是,受朝廷委派来巡视教育,那也非同小可。可偏偏当地官员听说派一山东人寻视江南学政,未免有轻慢之意,想出几多招数以试其能。
一天,他们陪邹振岳乘船穿水缓缓而行,只见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一鱼翁持篙击打跃出水面的飞鱼。地方官员即兴赋诗:

万顷碧波立鱼叟,绿水皓发何风流;
竹篙作笔任潇洒,银光粼粼飞红绸。
(一种鱼)
船上陪同人员击掌叫好,乘机说道;久闻邹大人素有才名,请指教。邹振月微微一笑,随口吟来:

手执长篙杖激流,高声喝断吴江秋。
一条玉带分再合,万斛明珠散复收。

众人听罢,无不为他气势磅礴的诗句所震撼。邹振岳到某地后,要巡视学馆。当地教谕率诸多学子迎接,大门外还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民众。只见学馆门上贴着一副大红对联。上联是;“咱江南,多诗多画多才子”,下联却空着。邹振岳知是有意发难。健步向前,提笔写道;“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在场的都是读书之人,知道;一山------ 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无不名扬海外!自此对邹振岳另眼相看,谦恭有加。
同治5年,(公元1865年)邹振岳外放出任直隶省怀安县知县。那时,怀安县地处边远荒凉之地,文化落后,乡人愚昧,民众多不习文,历史上从未有人中过功名。邹振岳知怀安县后,积极筹建书院,广招名师,兴办教育。自此以后,怀安县文化层次逐渐提高,生员金榜题名者络绎不绝。
邹振岳从小跟着继母长大,事母至孝,继母亡后,即上奏朝廷,回乡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后,历任饶阳,清苑县令。在知清苑县时,时逢大旱,邹振岳带领从人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历经数月,引泺水入清苑县境内,灌溉农田,使广大穷苦百姓顺利度过难关。不久,邹振岳因政绩突出,升任易州,直隶州知州。
易州是清朝历代皇帝的陵寝重地,守护陵寝的官员多为满洲旗人,他们所需的日常费用多由易州供给,旗人专横跋扈,少不如意,便恶语相加。邹振岳到任后,整顿州治,巧妙的处理和化解了各种矛盾。
在直隶州任知州时,邹振岳集石口,张家口,多轮诺尔三地的民众,开垦荒地九十余頃,使得昔日荒坡变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仅此一项,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温饱,每年还可为朝廷征银一万余两。时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对其才能赞赏有加。曾国藩在任直隶总督时,对他的荐语是:“才优,守洁,振奋,有为,育土,爱民,均能出以实心。”
当时任大清军机重臣的李鸿章看到曾国藩的举荐信后,十分惊讶:“文正公荐贤考绩,评语从来没有超过八个字的,对此人如此看重,看来确是一位能臣。”因而对邹振岳青眼有加,将他升为宣化府知府,既而调直隶首府保定府任知府,不久,因功升任候补道台,天津知府,加二品衔,赏带花翎。
光绪19年夏,(公元1893年)子牙河泛滥成灾,滔滔洪水危及两岸人民,邹振岳带病与军民日夜坚持在抗洪第一线,终因积劳成疾,死于任所,终年63岁。邹公死讯上奏朝廷后,光绪帝下诏国史馆为其立传,以表彰他的功绩。
(邹振岳书法)
邹振岳的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他精通汉隶晋草,特别是他晚年后的行书,自成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作品深受当朝权贵李鸿章的赏识,为当时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的藏品。在昌城村南,过去曾有邹振岳的一座神道碑,当时老百姓称作夸官碑,顶端刻有“圣旨”二字,下端刻有“皇清诰授资政大夫,在任候补道台天津知府岱东邹公神道。”可惜石碑毁于十年动乱。现在邹家后人依然人才辈出,多人在北京或外地为官从政。


笔者曾到邹家大院实地考察,除了对其故居建筑风格与规模亲眼目睹外,一些散落在大院内的文物,也引起本人极大关注。邹家大院轮廓基本完整,只要迁出现居住的几户村民,投入部分资金进行整修维护,即可恢复原貌。为发挥其效益,可考虑建成昌国古城“民俗博物馆。”


本文来自“张店新闻网”,原作者不详。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