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邹氏图腾~驺虞的传说,邹家人还不知道就OUT了

文摘   2024-12-29 19:31   广东  

邹氏·文化



关于邹氏家族图腾驺虞
文/江南春华整理


#解析图腾的样式与释义  #

驺是一种生活在北方一带的古兽。

邹姓,中国姓氏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六十八位。

《说文》:邹,指春秋时鲁国驺县,即古时的邾娄国,颛顼帝的后裔受封在此。驺是主管宫室或宫府养马及驾车的人。

刍,本义是割草,其甲骨文字形是左边为一株断裂为两处的小草,右边是一只手。草是用来饲养牲畜的。驺是一种神兽,生活在北方一带的古兽,邹人的先祖有虞氏是崇奉驺虞,即驺为氏族仁兽图腾,这种神兽到汉朝末已罕见于文献记载,可能已经灭绝了。

邹人应是善于猎驺和饲养马的氏族,以驺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之命名氏族和氏族的族徽,邹人所居住的地方称驺,建立了城堡的地方称为邹,最终建立了邹国,出现了邹姓。

邹氏是多源姓氏,自古邹通驺,都尊奉瑞兽驺虞为图腾。

图自山海经~驺虞

#瑞兽驺虞的历史故事  #

“驺虞”自古就是一种祥瑞之兽,是上古五大神兽之一。许多古籍都有关于它的记述。如《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记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不过历代记述多是传说,唯有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竟然三次出现了活的驺虞。

《明太宗实录》卷三四:“永乐二年九月,周王橚来朝,及献驺虞,百僚请贺,以为皇上至仁,格天所至。”《明太宗实录》卷一四0:“永乐十一年五月,曹县献驺虞行在。礼部尚书吕震奏:驺虞上瑞,请明旦率羣臣上表贺。”《礼部志稿》卷三:“宣德四年三月,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献驺虞二,云出滁州来安县石固山。素质黑文,驯狎不惊,命群臣观之行在。”

永乐、宣德三次出现活的驺虞,当年绝对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见过驺虞的朝廷官员认为这是“皇上至仁,格天所至”,纷纷写“颂”、“诗”、“歌”、“赞”等,表示热烈祝贺。

那么,驺虞的形象特征是如何的呢?永、宣时期内阁首辅杨士奇写的《驺虞颂》,其中说到的驺虞形象是这样的:“皓质玄文,虎躯猊首。不践生刍,根性仁厚。是为驺虞,圣仁之征。”文中“皓质玄文”的意思是:驺虞身躯质地为白色并有黑色的条纹;“虎躯猊首”的意思是:驺虞的身体像虎,而头部像狮子。另一名臣夏原吉在《瑞应驺虞颂并序》说:“惟兹嘉瑞,匪熊匪貔。匪角匪鬛,曰惟驺虞。玄灵之文,玉雪之质。修尾回风,双瞳炯日。饥不暴物,行避生刍。由心之仁,匪人之驱。”文中“玄灵之文,玉雪之质”也是指出驺虞身躯为白色,条纹为黑色。而“修尾回风,双瞳炯日”则是指出了驺虞的另外两个特征:尾巴长,双眼巨大。名臣王直的《驺虞赞》则云:“古称瑞兽惟驺虞,狻猊之首身于菟。皎皎白质冰霜腴,黑花粲若玄云敷。有生诸物弗忍屠,安行不践原上刍。至性迥比百兽殊,天意生此为祯符。”诗中对驺虞白毛黑纹特征的描述,与杨士奇、夏原吉基本相同。这种一致性,是因为他们都是亲眼见过活驺虞的人。

通过上述描述驺虞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永、宣时驺虞的外表形象,其白底黑纹的毛色特征。二、驺虞之生性是“不践生刍,根性仁厚”;“饥不暴物,行避生刍”;“有生诸物弗忍屠,安行不践原上刍”。这说的是仁兽驺虞饿了不吃有生命的动物,走路时不践踏有生命的植物。这个特性反映驺虞的安静、憨厚、仁慈,以及它周围草木的生机勃勃。三、驺虞“双瞳炯日”的意思是双目炯炯有神如太阳一般,眼睛特别的大和圆。这就是瑞兽驺虞。

驺虞,传说曾经是战神蚩尤的坐骑,也是和平的象征。

#有关驺虞的历史文献  #

驺虞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仁兽,在传说中它是一种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动物。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吃。

《毛诗故训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随着细节的丰满,驺虞作为神兽的特征可概括为:

外形:虎躯猊首,白毛黑纹,尾长于身。

习性:性情驯良,不忍踩踏草地,不吃活的动物。

行动:优雅敏捷,奔跑速度极快,日行千里。

毛诗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驺虞图

《淮南子》:"白虎黑文而仁,食自死之兽,日行千里。"

司马相如《封禅文》:"囿驺虞之珍群,激麋鹿之怪兽。"

张衡《束京赋》云:"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阕,辎虞奏。"

归有光《题异兽图》诗:"呜乎,孰谓解衣盘礴称良吏,不识驺牙与麟趾。"

鄂尔泰《赠方望溪》诗:"《博物》但解辨鼮鼠,《搜神》或诧名驺牙。"

王念孙疏证(《四部备要》本引郭璞赞曰:"怪兽五采,尾参其身。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是为驺虞,诗叹其仁。"(《释兽》驺虞条)。

欧阳修《新五代史》(艺文本)"呜呼,自秦汉以来,学者多言祥瑞,虽有善辩之士,不能祛其惑也。予读蜀,至於龟龙麟凤驺虞之类,世道所谓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於其国,异哉!…驺虞,吾不知其何物也。诗曰:'吁嗟乎驺虞。'贾谊以为绉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当谊之时,其说如此。然则以之为兽者,其出於近世之说乎?"

宋陆佃《埤雅》:"盖既名为虎,正宜以杀生为事。今独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仁之至耳。"(《释兽》驺虞条)

《礼部志稿》卷三〈却庆贺之训〉:"宣德四年三月,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献驺虞二,云出滁州来安县石固山。素质黑文,驯狎不惊,命群臣观之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请上表贺,上曰:祯祥之兴,必有实德庶几副之。"

《明太宗实录》卷三四:"永乐二年九月,周王橚来朝,及献驺虞,百僚请贺,以为皇上至仁,格天所至。既罢朝,上谓侍臣言:朕方夙夜斯惧,何可谓驺虞是天降祥于朕?侍臣曰:圣志如此,所以上格天心。上曰:驺虞若果为祥,在朕更当加慎。是日,宴王于华盖殿,赐其从官宴于中右门。"

《杨文敏集》卷一〈应制瑞应驺虞诗,有序〉:"曩者永乐二年秋,驺虞见于河南之钧州。白质黑章,虎躯猊首,尾长于身。性则仁厚,不食生物,不践生刍,旼旼穆穆,姿态异常。臣下得之,以进于朝。今兹永乐十一年,大驾巡狩北京,而驺虞复见扵青、兖之间,司兽者以献"。"坤只效灵,驺虞再出。维此曹邑,瑶光降灵。义兽在野,草木光荣。匪兕匪虎,匪熊匪罴。白质黑章,猊首虎躯。尾长于身,是曰驺虞。其内仁厚,其外舒舒。不食生物,不践生刍。神驰灵迈,一日千里。周旋中规,其仪可喜。驱之不迫,抚之不惊。"

《神垕山神庙瑞兽碑》碑文:"古者诸侯祭封内山川,诚以名山大川必有神祗主。生祥致瑞,御灾捍患,其赫然灵异者俱载夫祀,祭飨有坛,奠谒有庙,神有依归而人得瞻仰,礼不辍也。其或僻处遐远,名不登与图志,事不接于耳目,非以异日著,则人何由知之,而兴事神之礼哉?神后山在州之野,冈峦岩壑之瑰奇,林木泉石之幽邃,固不下于岳镇,而人迹罕到,世未有知者。永乐二年秋,有瑞兽出焉,白质黑文,圆首而修尾,行则二虎随之。其性不食生物,不践生草。望之虽若悍猛,迫之则甚驯扰,即瑞应图所称驺虞是也。封人来启其状,父王卜日往观,至境设槛取之。越三日,雷雨大作,逮夜而云开天朗,兽乃徐步入槛中,竟生致之以归,导以鼓吹,卫以旗麾。民庶争先快睹,欢欣踊跃,知为太平之上瑞。遂驰奏于朝,躬亲入贡,伯父皇帝谦下自居,谓父王忠孝所致。御制金敕加锡礼以褒焉。内外群臣拜表称贺,而兹山之名一旦播于天下矣。尝闻麒麟白泽,凤凰神雀之属,出则为祥瑞。今伯父皇帝在位,礼贤恤民,仁恩溥洽,风恬俗熙,遐方异域,重译来献,和气致祥,驺虞之出,固其宜矣。然而寰宇之广,不现于他境,而独于兹山,则神祗之灵亦有以阴相之也。山在本家之休祯,不可以不报。乃命工择地,建栋宇,设香火,妥神之灵礼也。庙成,谨撰迎送神曲歌以侑之。辞曰:山靡靡兮水泠泠,神所宅兮山有灵,驺虞出兮贡彤庭,帝王之瑞兮协图与经。神有庙兮山之上,朝出游兮暮还止,俎有牲兮樽有醴,午傞傞兮乐声起,雨不骤兮风不颠,牛羊在野兮禾黍在田,降福祉兮来绵绵。"

#相关考据  #

雪豹说


雪豹


雪豹是一种只生活在雪线附近的大型猫科动物,分布极为稀少。雪豹皎洁的白色长毛中布满黑色不规则环纹,很符合"白虎黑纹"的传说,其外形最有特色的是在所有猫科中独具一格的又长又粗的蓬松大尾巴,也与从远古到近代传言中"尾长于身"契合,甚至是所有考据观点中唯一相符的。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山岩栖动物,雪豹昼伏夜出,不喜在草地和林间穿行,只在傍晚沿着石崖和溪涧的固定路线觅食,这一特性与古人描述中"不踏生刍"的细节惊人的相符。雪豹捕猎时擅长利用保护色与岩石混为一体,在极近的距离伏击猎物,过程只需数秒。这样低调的习性很难为人观察到捕猎全程,另外因为雪山环境恶劣,研究者观察发现,有母猎豹将猎物埋在雪地里,等食物短缺重新挖出来充饥的记录, 加上在世界范围内从无有过袭击人类的良好记录,偶为人见就因为奇特的秉性很容易被附会成连草地都不忍心踩踏,不主动杀生只吃"自死之物"的仁兽了。

综上所述,雪豹是现存动物中,唯一符合传说中驺虞所有特性的物种。

白化王猎豹说

白化王猎豹

(以下引自《明代"祥瑞"兽"驺虞"考》 )

明永乐、宣德年间,曾三次"报告"有"祥瑞"之兽"驺虞"出现,并将相关的个体公开展示。而符合所述"虎躯狮首,体魄伟岸","白毛黑纹,尾巴修长","性格温驯,仪态优雅","动作敏捷,奔跑如飞"等四方面特征的动物,非猫科动物"猎豹"的变异个体,毛色有"白化"倾向的"王猎豹"莫属。

而这种可说是极其"珍稀"的动物个体,原产地乃在南亚或非洲大陆。出于感激和维护,从禁锢中获释的周王朱橚,精心策划了相关的"附会"和"进献"。由于上古记载赋予兹种"食肉"兽类的"仁"、"义"特征,"驺虞"的展示,意味着向世人宣告由"天意"促成的崭新"纪元"的开始。而杨溥、杨荣、杨士奇等廷臣众多的"赞"、"颂",正是中国中世纪异常的"幽默"事件。

大熊猫说

此说争议较大,支持者认为西晋的古人以驺虞称呼大熊猫,因为传说中的白底黑纹与熊猫的毛色相符,且熊猫以竹子为食不捕食其他动物的习性很可能被附会为"不食生物"的仁兽,并依照它的形象制成为求和的"驺虞幡"(即驺虞旗)。

反对的研究者认为古代熊猫已有固定的称呼,即玄貘,且外形与白虎黑纹相去甚远,不大可能被古人错认,尤其尾长于身这一点历代描述驺虞的特征更是完全不符。故驺虞不可能是熊猫的别称。


#《诗经》驺虞  #

【原文】

彼茁者葭①,
壹发五耙②
于嗟乎驺虞③!
彼茁者蓬④,
壹发五鬃⑤。
于嗟乎驺虞!

【注释】    
①茁(Zhuo):草木初生出来壮盛的样子。葭(jia):初生的芦苇。②发:射箭出去。耙(ba):雄野猪。③于嗟:感叹词。驺(ZOU)虞:仁兽有解指 猎人。④蓬:蒿草。⑤鬃(zong):一岁的小野猪。
  【译文】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仁兽!
从繁茂的蓬草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仁兽!
此诗为赞美驺虞而作,但对赞美的对象即“驺虞”所指存较大分歧。关于驺虞的解释有很多种,这里暂作仁兽解。

山海经里五大神兽之一驺虞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