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力行改革的齐相

文摘   2025-01-01 19:31   广东  

邹氏a天下

资讯

寻根

家风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

邹氏·人物


战国时期齐相邹忌

人物简介

      

邹忌(约前385---319),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邹忌升任齐国国相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民强国的目标,使齐国最强于诸侯。齐威王对邹忌十分信任和赏识,一年之后就把邹忌封于下耶,号为成侯

 


在整顿吏治方面邹忌协助齐威王做了大量工作。他赏罚严明,注重调查,很快使齐国的吏治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当属齐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于工作勤勉,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一些人天天在齐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威王对即墨大夫印象很差。在邹忌的劝说下,威王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而是暗中派人到即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通过调查,得知那里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从而证实了即墨大夫是个政绩卓著的清官。于是,威王封给他一万户食邑。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虽然朝廷里赞扬他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威王派人到阿城视察,却发现那里田野荒芜,百姓贫苦。原来是阿城大夫用财物贿赂了威王的左右,来求得赞扬。于是威王当天就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齐国全国震惊,官吏们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这个故事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二十多年。
在举荐人才方面邹忌唯才是举,大量提拔选用有才干的人出来为国家效力。他推荐田居子去守西河,结果使秦国、魏国不敢东进;他推荐田解子守南城,楚国人就吓得赶紧来齐国朝贡;他推荐黔涿子去守具州,燕国人、赵国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他派田种首子去治理即墨,结果政治清明,人民安定;他让北郭刁勃子担任大士的官职,齐国就出现了团结和谐、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邹忌知人善任,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再加上齐威王一向以人才为宝,所以齐国的国力日盛。
在广开言路方面,邹忌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劝谏威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广泛听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战国策》里,记载着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脍炙人口,传为千古美谈。故事里面说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礼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妻:“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妻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美,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治国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君主只是听左右的进言而不广开言路,广采博收,往往就会得不到事实的真相。于是他进朝廷见了威王说:“臣子确实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官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指时我国王过错并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命令刚发下时,臣子和百姓们争先恐后的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一年以后,大家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正是因为齐威王在邹忌的劝说下,能胸怀宽广,兼容并蓄,齐国才令顺民心,国力大增,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审核:邹序仪、邹明、邹锡尧、邹常举、邹海兵、邹光权(排名不分先后)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邹氏家族文化及信息,文章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您对本文内容如有更权威和专业的说法,表示尊重,欢迎留言讨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宗亲投稿邮箱:1114574406@qq.com

编辑部微信号:

CL028866欢迎投稿

家谱

邹姓 起源

邹姓主要源自:姚姓、姬姓、子姓。

邹姓起源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邹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

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邹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多部”邹氏宗谱“”邹氏源于轩辕,舜赐子姓于契,受封于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为主要来源,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邹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邹姓部分开姓始祖

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华乱,孔父嘉罹难,子木金父奔鲁,以亡父之“字”即“孔”为姓;嘉弟宣靖留邑,以先父食邑地“邹”为姓。”奔鲁者孔,留邑者邹“。

邹姓迁徙传播

邹氏是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5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邹姓 分布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邹姓 起源

邹姓主要源自:姚姓、姬姓、子姓。

邹姓起源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明朝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邹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

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邹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多部”邹氏宗谱“”邹氏源于轩辕,舜赐子姓于契,受封于商“,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为主要来源,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

邹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邹姓部分开姓始祖

微子启死后,弟微仲继位,据《中华邹氏南阳堂谱》记载:微仲八世孙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长子孔父嘉(孔子六世祖)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华乱,孔父嘉罹难,子木金父奔鲁,以亡父之“字”即“孔”为姓;嘉弟宣靖留邑,以先父食邑地“邹”为姓。”奔鲁者孔,留邑者邹“。

邹姓迁徙传播

邹氏是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45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5%左右。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邹姓 分布

当代邹姓的人口450万,为全国第六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邹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

家谱,所有华夏、邹氏儿女的精神故乡。

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

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我们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了先人?


我们的根,纪录在家谱中,

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

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

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很有意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自古邹氏家规家训、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


家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一个“文化结”。从世界文化发展衰落的情况看,唯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延绵不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根本因素取决于中华主流文化精神特质的科学与优秀,这些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优秀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结”。


这些“文化结”是坚固的文化精神壁垒,在一般情况下,不仅有抵御外部不良文化的侵袭,而且对外来优秀文化有极大的亲和力与融合力。


最大的“文化结”是儒家文化,其次是道家文化,再次是佛家文化。家谱与家族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的“文化结”,对于团结族人,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的统一依赖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依赖于各个家族的团结,各家族的团结依赖于各家族成员内部的凝集团结。


所以,家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团结的基础的,民族的团结建立在家族团结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国亡而民族不亡而后获得生机的实例非只一二。而民族不亡的根基在于家族不亡。所以,编修家谱,对于保护中华传统文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命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


非常遗憾的是,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成千上万的家谱毁于文革,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人为的“大出血”,文化遭受重创。


中华民族文化在五千多年中,历经磨难,内战、外侮,改朝换代,仍然没有被摧毁。而在“文革”中,中华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特别是中国家谱文化,更是经受了一场“红色革命”,“传家宝”当成“下脚料”,许多家谱、祖宗画像、祠堂等文物被红卫兵烧的烧,砸的砸,不少地方荡然无存,不少百姓已经寻根无门。


在当时还好有不少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孝子贤孙,冒着被关、被杀的危险,将许多家谱和文物秘密保存下来。使得中华家谱文化,能够“不绝如缕”,一脉相承。



文革对家谱、文物毁灭是惨重的,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将许多错误的观念当成了先进的革命传统在延续,文革已经结束将近40年,不少领导和群众仍把重修家谱当成“封建”行为,加以阻止和打击。


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以为重修家谱是“封建思想”,不敢公开支持,有的甚至还出面反对。错误观念延续是最具危险性的,我们要对家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要支持全国如火如荼的重修家谱活动。


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拨乱反正”,先是从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编修出版接二连三,姓氏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且规模起来越大。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汇聚邹氏宗亲,寻宗寻祖寻辈!

传承家族文化,请您分享转发!



后来你成为牧民 赶来云海繁星

脚旁驮岁月的白驹

将漫生春草嚼咀

当你站于隆冬爱河边 俯身朝下望去

有人破冰做你 一生倒影

你会凝视他 如同另个自己

直到你的热泪都化作潮汐 爱即永恒汛期

最终你所历风雪 开遍梅花鹿背脊

落日坠成腕上胎记

来世便凭此再遇

当你仍是虔诚滋养着 参天铁树的泥

有人做撼动你 一生马蹄

你会信奉他 如同整个奇迹

直到悬河千言汇入那句——

“爱你是我的壮举。”


弘扬家族文化,分享点赞点个在看 

邹氏a天下
传承先祖美德,弘扬家族文化!邹氏资讯、 家风家训、字辈寻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