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厦 门 文 史 文 创
厦门手绘地图
点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筼筜湖的前身筼筜港原是一个美丽的港湾,《鹭江志》载:“筼筜港在城北,长可十个里许,阔四里有奇。”南到现在的厦禾路,北到狐尾山、仙岳山脚,海水沿着文灶、梧村、莲坂,一直流到吕厝、江头(原称“港头”,后方言谐化)。筼筜港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浅滩毕露。每当夜幕降临,停泊港湾内的渔船灯光闪闪,形成“筼筜渔火”的景致,为厦门八大名景之一。
▲1840年厦门铜版画中描绘的筼筜港风光(杨羽翔 收藏)
筼筜港南岸的填海扩地,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如今厦禾路西段大同小学周围一大片土地,俗称“新填地”,就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开始填海成陆的。上世纪80年代,厦禾路造船厂北侧,还保留有旧街巷“新填地街”(今海韵园至兴鸿广场一带)。
▲清末时期的筼筜港地貌,厦门城区西北突出的一角即新填地
清末民初,厦门城区北部的海岸线在菜妈街—佑福宫(今幸福路)—海岸街—福茂宫—后海墘一带。若按照清末时期的海岸线来测算,筼筜港当时的水域面积有11.5平方公里。上世纪20-30年代,厦门开展市政建设。城区向北、向东扩展。1921年厦禾路沿筼筜港填筑,首期工程西起浮屿,东至美仁宫,长1.07公里。
▲民国时期,厦禾路沿线两侧通过填海扩地规划了多个新区,从西到东有龙船礁新区、外海滩新区、内海滩新区、豆仔尾新区、水鸡腿新区、后江埭新区等(40年代航拍,蓝色为民初海岸线)
厦禾路建成后,道路两侧填海拓展形成了纵深300多米的陆地,南侧称“内海滩新区”,北侧称“外海滩新区”,建成了角尾路、小学路、斗西路、佑福路等支路。思北路口特香包以北的那一片,也是民国时期填海兴筑的。
▲填海新区规划的路网横平竖直,不同于早期街巷(30年代地图,蓝色为民初海岸线)
当时,主管厦门市政建设的周醒南提出了填筑筼筜港以开辟新市区的建议。在《填筑厦门筼筜港报告书》中,周醒南详细制定了分为两期的填筑计划:第一期“先行填筑南岸计由厦门造船所起,折而之东至豆仔尾山止,计全部面积770多万方尺,定位商业区域”;第二期“填筑北岸,沿邦坪尾一带,此地山川明媚,空气清新,定位住宅区域。”南北两岸筑桥连接。不过,这个策划详尽的填筑计划最终并没能实施。
▲民国时期未能实现的筼筜港填海计划
筼筜港面积的大规模萎缩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各种因素逐步对港湾进行蚕食性的开发。1956年,福厦公路改道,为减少路程,从现在吕厝圆盘附近建筑一条小海堤,直达乌石浦,使江头一带与筼筜港隔离,成为陆地。
▲1955年的筼筜港地貌,当时的福厦路还需绕道江头
50年代末,为解决粮食问题,由市民政局组织,采取以工代赈形式,从莲坂修筑一条海堤到仙岳山下,即莲岳海堤(今莲岳路)。海堤长1000多米,现在的屿后和台湾山庄一带成为陆地,用以种植农作物,生产粮食。
▲筼筜港填海工程开工的新闻报道(1957年4月22日《厦门日报》)
同一时期,为生产食盐,市轻工局组织建设海防盐场(筼筜盐场),在凤屿与后江埭罐头厂之间修筑海堤,围成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地带,辟作盐场,兴建卤化厂。这一带逐渐成为工业区。
▲1966年筼筜港地貌,当时内湾已经筑了两道堤,东南有海防盐场,水域面积尚存约8.5平方公里(AI上彩,蓝色为50年代海岸线)
70年代,按照“备战、备荒”的要求,市革委会决定修筑筼筜海堤(西堤),并在堤内围垦造田。1970年7月29日开工,次年9月竣工,堤长1700米。西堤筑成后,筼筜港废,变成筼筜湖。由于淡水资源不足,1973年改为建设用地,辟为新区,并在新区修建从西堤南部堤头到湖滨中路的土路,即湖滨南路的前身。
▲1975年筼筜港地貌(蓝色为60年代海岸线)
1980年,筼筜湖南岸已颇具规模,湖滨南路延伸至莲坂东接福厦路,厦禾路至湖滨南路一带,兴建了大量工厂。北岸的仙岳山脚也开始建设,湖滨北路东段(湖滨中路至莲岳路)已成型。当时,大量工厂的废水、生活的污水排入筼筜湖,造成筼筜湖的环境每况愈下。
▲1980年筼筜港地貌,今市政府一带还是农村,湖中央的淤泥堆积处就是今天的白鹭洲
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厦门的主要城市建设几乎都是环绕着筼筜湖一带进行的,开发了滨北、滨南(湖滨镇)、槟榔、松柏等新区。厦门城区的面积从1980年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1990年的42.5平方公里。
▲80年代末的筼筜新区(AI 上彩)
▲1993年筼筜湖一带卫星,南北岸继续向湖中央扩张,天湖路至东卉花园之间仅存300米,白鹭洲两侧仅剩70米的水道(《影像厦门》)
筼筜新区位置优渥,南连老市区,北通湖里工业区,西临东渡新港,东接福厦公路与鹰厦铁路。因此,在90年代中期成为了厦门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
▲2000年筼筜湖地貌,筼筜湖周边已建成嘉禾园、南湖公园、白鹭洲公园等公园
80年代末开始,厦门开始大力度对筼筜湖进行综合整治,逐步把筼筜湖改造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筼筜湖区水域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约31.5万平方米。如今我们再看筼筜湖,40多年前的海边滩涂地已经变成高楼林立、生态宜人的城市客厅。昔日的筼筜渔火也变成为了现代化的筼筜灯火。
▲今日白鹭洲与筼筜湖两岸
当然,厦门的填海远不止筼筜港。这些填出来的土地给了厦门珍贵的发展用地,但也让厦门失去了大部分原始的海岸风貌。最后,让我们伴随着海浪声,一起来看一下厦门西海岸线50年来的巨变。
本文旧海岸线及水域面积为根据文献估算示意,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厦门市志》(2004)
图/文:厦门手绘地图(特别说明外)
任何形式的抄袭、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搜集、整理、撰写原创文章不易
你的转发、收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也是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以上为第418期 寻找老厦门 专题
回复 索引 可查阅往期主题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后可阅读
《厦门手绘地图》《季庄文创》微信公众平台、《寻找老厦门》微店、淘宝店由厦门映派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维护。 除特别说明外,文章版权归映派传媒所有。欢迎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