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版:1分32秒 点击播放
关注 amoy讚 视频号
第一时间收到老厦门的视频哦!
厦禾路位于厦门老城区之北。厦门老城区于上世纪30年代基本形成后,因抗日战争、两岸对峙等原因,发展受到约制,几十年来变化并不大。特区成立初期,厦门的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环筼筜湖及东区一带,至1993年,老城区依旧基本保留完整。
▲1993年厦禾路拆迁前的开元路口,转角塔楼别具特色(谢烨 摄)
1993年的“厦禾路旧城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老城区首个旧改项目。它的涉及面广,不仅拓宽路面,还包括沿线2.4平方公里地块的重新规划,在当时是一个困难复杂、规模浩大的工程。十年间共拆迁居民10700户,31500人,工厂47家,企事业单位500多家,相当于2个鼓浪屿的体量。
▲1993年,厦禾路将军祠路口往美仁宫方向,两侧楼房拓宽时拆除
▲1993年,厦禾路后江埭路口往美仁宫方向,两侧骑楼拓宽时拆除
厦禾路于1921年沿筼筜港填海筑造,是厦门最早兴建的道路之一。首期工程由浮屿至美仁宫,长1.07公里,宽12.2米。1922年向东延展至江头后埔社。1928年修筑浮屿至船坞段(厦禾路西段),长0.6公里,至此厦禾路基本成型。它西起鹭江道,东至莲坂,全长4.46公里,连接厦门(市区)与禾山(郊区),故名“厦禾路”。文革时期一度更名为“工农路”,1979年复名。
▲厦禾路主要节点示意图
昔日厦禾路从第一码头至后江埭路段,两侧大部分都是骑楼,曾经是厦门骑楼数量最多的老街。原厦禾路骑楼段约2.5公里,是1.2公里的中山路的两倍有余,沿线有消闲别墅、开明戏院、新世界等经典地标。在拓宽改造后,仅保留了厦禾路西段(担水巷至开元路口)南侧的骑楼约600米。
▲1991年,厦禾路开元路口往浮屿方向,两侧骑楼拓宽时拆除
▲1993年,厦禾路夹板寮往开禾路口方向,右侧骑楼拓宽时拆除
改革开放前,厦禾路就已是厦门的交通动脉,连接城区与城郊。浮屿的思北车站为厦门近郊车站,从市区要去厦门岛外各地,大多要在此乘车。美仁宫的长途汽车站为厦门第一个长途汽车站,直至1988年被湖滨长途车站取代。
▲1993年的浮屿,左侧为开明戏院(1994年拆除建源通中心),右侧是市少儿图书馆(2001年拆除改绿化带)
▲1993年,厦禾路故宫路口,左侧骑楼拓宽时拆除,右侧后拆除建厦禾商厦
▲1993年,美头山路口原厦门长途汽车站,后拆除建佳韵园小区
美仁宫曾经是厦门市区与郊区的分水岭。往第一码头是“市区”,往火车站方向,则是“郊区”。拓宽前厦禾路平均宽度13米,而美仁宫段仅8.5米(相当于开元路的宽度)。上下班高峰时人车混行,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和行人塞满整个路面,因此有了“英雄难过美仁宫”这样无奈的调侃。
▲1993年厦禾路美仁宫岗亭,往火车站方向,两侧骑楼拓宽时拆除
▲拓宽前狭窄的厦禾路美仁宫段(曾少雄 摄)
▲1993年,溪岸路口,左为第二市场(1997年拆除建财智广场)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区开始向东拓展,在后江埭至文灶开辟了工业集中区。至上世纪90年代,厦禾路道路两侧林立着500余家企业、事业单位和为数众多的商场店号,此外还有造船厂、感光厂、橡胶厂、酿酒厂等47家工厂,与居民楼和中小学校相互交错。曾经市井繁华的厦禾路,随着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厦门最拥堵的道路之一。厦禾路的改造势在必行。
▲1993年,厦禾路造船厂。1997年搬迁至海沧。
▲1993年,厦禾路故宫路口厦门感光厂(原新世界),拓宽时拆除
厦禾路旧城改造的策划始于1992年的春夏之交。1993年2月正式启动,拉开了厦门旧城改造的序幕。前期主要进行居民与单位的搬迁工作。6月1日,厦禾路封闭。市政工程、供电、邮电、自来水、园林、环卫等施工单位的几千人的建设大军进入工地。
▲1993年,拆迁中的思北路口,左侧今为源通中心,右侧为银行中心(谢烨 摄)
▲1993年,搬迁中的美仁宫医药商店
▲1993年,拆除中的海燕商场(橡胶厂)
▲1993年,爆破前的酒厂厂房
1993年7月1日,拓宽工程的第一炮在橡胶厂与酿酒厂之间打响。道路施工分三个阶段推进,先是火车站至文灶段,进而延伸到浮屿段,最后推进到第一码头。施工工期定为一年。
▲1993年7月1日,厦禾路第一炮(《十年厦禾路》纪录片)
▲1993年,施工中的厦禾路,近感光厂(吴明晖 摄)
▲1993年,厦禾路沿线楼房拆除中(吴明晖 摄)
一年后,1994年7月1日,厦禾路改造按时竣工通车,拆除旧建筑13.5万平方米,17种市政管线地下化一并到位,路面拓宽到50米,6个机动车道,成为厦门当时最宽的道路,整个市区的交通状况大大改观。
▲1994年7月,厦禾路全线通车
▲1994年,拓宽后的厦禾路梧村段
▲1994年,拓宽后的厦禾路文灶段
▲1994年,拓宽后的厦禾路美仁宫段
▲1994年,拓宽后的厦禾路浮屿段
为了安置拆迁的住户,指挥部利用筼筜湖周边的空闲地,在西堤、湖滨南路、白鹭洲修建了3000多套临时周转房,使用至安置房建设完成。在厦禾路旧城改造中动迁的住户,人均居住面积从之前的11.4平方米提高到搬迁后的26.8平方米。
▲原白鹭洲内用于安置厦禾路拆迁居民的湖中路周转房,2000年拆除(厦门老哥 供图)
厦禾路拓宽耗资11亿元,而当年厦门市的财政收入也就12亿元。为了解决资金筹措的难题,指挥部采取了“以地养路”、“以地养房”的运作机制。通过批租周边2.4平方公里内的地块,创造了29亿元的收入。扣除购建安置房、扩宽工程、拆迁补偿、市政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等财务支出外,还有上亿元结余移交财政。
▲改建后的浮屿(2013年,紫日 摄)
工厂搬迁至岛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市区寸土寸金的土地还给了居民。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厦禾路脱胎换骨,成为厦门经济特区集金融、商贸、文化娱乐及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厦禾路两侧的高层写字楼、住宅(2013年)
2008年9月1日,厦门快速公交BRT正式投入使用。厦禾路全线BRT高架覆盖。公交车行驶在高架专用道路上,全程无红绿灯,也不受其他车流的影响。来往出行更加便利。
▲BRT思北站
如今的厦禾路是双向8车道的通衢大道,BRT高架犹如一条巨龙穿梭于厦门中心城区。昔日“英雄难过美仁宫”的情景已不复存在,美仁宫路段变成了厦禾路和市政府大道交汇路口,周边高楼广厦鳞次栉比,尽显现代化气息。百年老街厦禾路一直在变,但它的繁忙始终不变。
▲厦禾路今貌(视频)
参考资料:
《厦禾路旧城改造亲历》专题讲座提纲(2018)
《十年厦禾路》纪录片(2003) 来源:雷振国 版权归出品方所有
视频/图/文:厦门手绘地图(特别说明外)
任何形式的抄袭、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以上为第403期 寻找老厦门 专题
回复 索引 可查阅往期主题
搜集、整理、撰写原创文章不易
你的转发、收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也是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后可阅读
《厦门手绘地图》《季庄文创》微信公众平台、《寻找老厦门》微店、淘宝店由厦门映派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维护。 除特别说明外,文章版权归映派传媒所有。欢迎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