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厦门人如此钟爱“海堤”?

文化   历史   2024-01-27 09:23   福建  

最 厦 门 文 史 文 创

厦门手绘地图

点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说起厦门的海堤牌,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产品?相信不论年纪,大部分人会先想到海堤茶叶。海堤茶叶不用过多的介绍,不但本地人爱喝,也热销海外。如今尽管茶叶品牌繁多,但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品的海堤茶叶“俗搁有局”(闽南话,便宜又好),一直深受厦门人的喜爱,成为老厦门文化的一代表。


▲1992年海堤茶叶中英文广告(杨羽翔 收藏)


另一个中华老字号海堤牌的调味品。厦门酱油厂(今厦门夏商淘化大同食品有限公司)从50年代开始使用海堤作为商标名称,如今仍在销售。厦门人特别喜欢用海堤酱油来烹饪本地料理,煮酱油水。吃炒米粉、海蛎煎也少不了“厦门辣”—海堤辣椒酱。


▲上世纪50-70年代厦门酱油厂海堤牌产品标(杨羽翔 收藏)


年纪大一点的厦门人一定记得海堤香烟。海堤香烟是厦门人改革开放前最常抽的香烟品牌之一,由厦门卷烟厂生产。据老一辈回忆,当时最好的如大前门,一包0.53元,友谊0.49元,海堤、水仙价格适中,分别为0.33元、0.28元,丰产0.08元最为便宜。海堤烟由于烟标上还画了一支香烟,所以老厦门也俗称“廿一支”。


▲60年代的厦门烟厂海堤牌香烟(杨羽翔  收藏),当年没有健康警告语,而是广告语“海堤雄姿压波涛 鹭江秀丽烟芬芳”


海堤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的地标,也是厦门的形象。老一辈厦门人对高集海堤倾注了极其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当年许多厦门本地产的民生产品都被冠上“海堤”商标或以海堤作为包装图案,以纪念厦门人民移山填海的壮举。


▲70年代厦门罐头厂长堤牌糖水桂圆(杨羽翔  收藏),“长堤”就是厦门高集海堤


如今厦门进出岛已有5桥2隧,海堤也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厦门人为何如此钟意“海堤”,就要从70多年前的时空背景说起。


▲厦门火柴厂的海堤、厦门牌的火花都是使用海堤作为图案(杨羽翔  收藏)


解放以前,厦门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厦门岛与内地之间交通唯靠船只驳运,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受气候约束,民众深感不便。因此,把鹭岛与大陆相联,一直是福建人民和旅外华侨的愿望。


▲从前的集美渡头(李开聪 摄)


1950年,厦门首任市长梁灵光为了战备需要,大胆提出“抛石为堤”的方案。此提议在当时得到了陈嘉庚先生的大力支持。1950年6月,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大会上建议在高崎至集美之间的海峡修建海堤。同年,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先后三次上书毛主席建议修建海堤。1952年,经中央批准,国家从中央财政计划外拨款1323万元,用于海堤建设。


▲高集、集杏海堤将厦门岛、集美、杏林连为一体


厦门海堤由高集海堤与集杏海堤组成。其中,高集海堤(连接高崎与集美)于1953年6月17日动工,1955年10月竣工,全长2212米,堤面宽19米。集杏海堤(连接集美与杏林)1955年10月动工,1957年2月竣工,全长2820米,堤面宽11.6米。两条海堤皆用花岗石砌成,全长5032米,又称“十里长堤”。


▲50年代末行驶在高集海堤上的蒸汽火车


建设海堤除了战备意义,对厦门来讲也是解决了民生问题,当时国民党封锁了海上交通,群众生活困难,厦门当时失业人数有将近一万人。海堤建设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这些失业人员都参加海堤建设,给他们工作机会,代替赈济。


▲建设中的厦门海堤(李开聪 摄)


厦门海堤是国内第一个连接海岛的填海工程。70年前,在几千米宽的茫茫海峡修筑海堤,既没有先进的开山采石机械,也没有现代化施工设备的条件下,1万多名海堤建设者,不畏艰难险阻,冒着烈日、寒风、潮汐,风餐露宿,仅凭着钢钎、大锤、板车、木船,夜以继日,奋战在山头海滩。


▲海堤用花岗岩垒成,用石达75万立方


建设者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竭尽聪明才智,从开山放石的滑道、小铁轨,到海上多列数十艘船的拖带法。从条石护坡立砌来代替巨石护坡堆砌。从国内首创的水下爆夯法来代替传统的锤夯法,到合龙时的“行船抛笼”法,厦门海堤在建设中有十几项重大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竹笼抛石”堵堤口


建设过程中,有176位工人和干部为之献出了生命。1955年1月, 龙溪地区一只援建船只“颖海轮”在回家过年途中被台湾敌机炸沉,造成76人遇难的惨案。面对着这场惨痛的灾难,民工们把巨大的悲愤化为强大的力量,提出“早日修好海堤,支援解放台湾”口号,最终战胜了惊涛骇浪与台湾国民党军的袭扰破坏,仅用了两年三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我国第一条花岗岩跨海长堤。


▲施工中的厦门海堤(李开聪 摄)


1955年9月,高集海堤全线竣工,厦门岛与大陆连为一体。1956年12月9日,鹰厦铁路经厦门海堤铺轨至厦门岛,火车、汽车可同时通行。1957年4月12日 第一列北上客车从厦门站开出,经海堤出岛。跨海长堤,是厦门乃至闽南地区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终于新中国成立后梦想成真。


▲火车驶进厦门岛


厦门海堤在建设过程中科学施工,精打细算。其中高集海堤结余375万元,集美海提结余100多万元,合计占总工程款的23%。这笔巨款为20世纪50年代厦门建设工业区提供了启动资金。同时,大批的海堤干部和工人骨干也成为工厂的中坚力量,为厦门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利用海堤结余建设的后江埭工业区


海堤竣工后,海堤工程指挥部在厦门岛高崎一侧的堤头建“观堤亭”,1956年6月厦门海堤纪念碑落成。1961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厦门时,欣然为海堤纪念碑题写“移山填海”四字。2004年11月,市政府将海堤纪念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堤纪念碑


厦门海堤曾长期(建成后至1991年)是出入厦门岛的唯一通道。火车、汽车经过这里往返厦门岛,市区供水大口径管道、江东引水渠、通讯路线等,也都从海堤进岛。厦门海堤的建成打通了厦门交通、经济命脉,对厦门的民生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80年代的厦门海堤


时过境迁,随着一座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进出岛通道相继建成,厦门海堤的作用开始减弱,甚至成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阻碍。2010年10月,市政府决定对海堤进行开口改造,厦门海堤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2011年高崎—集美海堤拆除工程启动,改建为地铁过海和公路两用桥,厦门岛恢复成为岛屿,高集海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已改成桥的海堤(左侧)


为了让人们记住并弘扬移山填海的海堤精神,在海堤老建设者的倡议下,市政府批准在高集海堤与滨海路交界处(高崎社1243号)建设海堤纪念公园和纪念馆。公园与纪念馆于2013年6月17日高集海堤建设60周年纪念日落成。当然,还有那些以“海堤”为名的厦门产品,它们让更多的人认识厦门,品味厦门,了解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厦门海堤纪念公园入口石墙


参考资料:

《湖里红色文化记忆》

厦门海堤纪念公园及纪念馆宣传册



图/文:厦门手绘地图(特别说明外)

任何形式的抄袭、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搜集、整理、撰写原创文章不易

你的转发、收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也是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以上为第412期 寻找老厦门 专题

回复 索引 可查阅往期主题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后可阅读


前三个龙年厦门发生了这些大事,你还记得吗?

厦门18个与“龙”相关的地名与品牌,你知道几个?

12个厦门已消失的出行记忆,有多少是你的回忆?

350204,开元区离开我们已20年……

同文顶片区改造在即,时隔14年老厦门又将迎来巨变

老厦门第一地标思明电影院屹立近百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

1993年拓宽前的旧厦禾路,曾是厦门骑楼最多的老街?

在厦门做过这25件事,证明你老了!亮点在最后……


《厦门手绘地图》《季庄文创》微信公众平台、《寻找老厦门》微店、淘宝店由厦门映派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维护。 除特别说明外,文章版权归映派传媒所有。欢迎合作与交流。



厦门手绘地图
最厦门的文史文创平台。数千张新老照片,数百个景点介绍。坚持原创的「寻找老厦门」栏目,带你深度了解厦门,获取别人不知道的文史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