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累的像狗一样,但还是像狗一样对生活无比忠诚。
周末在抖音上学做一道闷菜,准备买个砂锅,被老李果断制止:你做不了几次,放在哪里又成摆设。
想想也是。于是中午就用家里的平底锅成功复刻了这道菜。然后又觉得家里的调味料不够,下午又去超市买了七八罐酱料。做一顿饭从炊具到食材、调味料全部要配齐,吃我一顿饭代价太大了。
晚上发面做了花卷,丑是丑了点味道还不错,老二吃的停不下来,为了让少爷吃口饭老奴也是操碎了心。
我已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做顿饭了,每天晚上七点半下班的人不配烹饪。
如果有时间我很愿意下厨,愿意花时间去鼓捣点新花样,这是疫情被困在国外学会的生活技能。
沉浸式做饭非常解压,各个工序有条不紊地操作,再带上耳机听一期有趣的播客,心情明亮又雀跃。厨房从大乱到大治,收拾完毕长舒一口气,又打赢一场仗的满足感,听起来像个受虐狂。
富贵闲人这辈子是当不了了,做个自在忙人也不错,忙点自己想做的事,自在舒心,也不需要大富大贵。
傍晚接女儿兴趣班回来,才想起来一天没洗脸,叹口气:你妈我的理想是当个作家,现在被你俩套牢。这话说出口又觉羞愧万分,装什么远大理想,把成年人的无能推到孩子身上是种无耻。写篇没人看的文章有什么意义,每一天全情投入,任务达成,就是一种胜利。浮生如梦,抓住吉光片羽的当下,多点存在感比啥都强。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叫韩江,搜了一下她的生平和作品,又一个直面历史、直面人生创伤的硬核作家。“韩江的文学作品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在生活中的软弱,是极具冲击力和诗意的散文。”一个硬核的女人,值得尊敬。
每年诺奖的文学奖比其他奖项更容易引发讨论和争议,甚至会成为敏感话题。文学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指手画脚说几句,科技类奖项绝大多数人都不懂只能无条件臣服和膜拜。但是文学诺奖一点也不瞎,并且是慧眼如炬,它所推崇的对人类崇高理想的赞美,对抗历史的遗忘,对复杂人性的揭示,对人类心灵深度的追问都是文学的最高标准。
事实上,文学高阶进入还蛮难的,阅读积累、人生体验以及悟性都是理解文学的门槛。不过,文学更像是屠龙之术,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欣赏不了并不影响什么,懂点鸡汤、掌握点厚黑学都比文学实用。
米兰昆德拉、黑石一雄、李翊云、安妮埃尔诺、阿列克谢维奇、爱丽丝门罗等等,他们的书像圣经一样摆在我的书架上,只等我哪天捡出来朝圣,我很少长时间地啃这些严肃的书,这些年还会自觉地远离这类书,越深刻的书越像一把利剑插入到灵魂深处,自带一种致郁的气质会让人难受很久。即便如《时时刻刻》这种轻量文艺范儿的书籍都会让我抑郁好几天。人生和历史都是经不起审视和思考的,思考过后表达不出、无法言说,只会让人更加孤独和痛苦。
普通人活着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自寻沉重?回避沉重的话题,已经是当下社会文化以及更多人的选择。有点遗憾,又关我何事,文学与我之间隔着一个真实又具体的生活。
把勇敢的人请进殿堂,让普通人享受日常。不要仰望太阳,会刺瞎眼睛,低头享受它的光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