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众号开始于2017年2月9号,已经五年了。
当时我正处在人生低迷时期,特意写了开篇文《开张了,一起来玩玩!》(点击可查看),解释了为啥要开这个号,回头看其实是边走夜边路吆喝——自己给自己壮胆。篇尾自我期许,“连岳说,提着一口气,坚持一项爱好,坚持五年看效果”。
转眼五年过去了,连岳“叛变”,被文青唾弃,埋头搞钱去了;我去了趟美国,生了二胎,生活回归原点。
一切都变了,一切似乎又没有变。
作为脚底板微信公号,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我可以写一写怎么把公号越做越小,怎么越写越没话说。
从商业层面来说,我是失败的,但并不意味着我就一无所获。
我花了五年时间终于证明,我没有写作天赋,我没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也没有敏锐的商业头脑,我也没有一颗强烈要赢的野心。
这在五年前打死我也是不承认的,五年后我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人生哲学之一便是认识你自己,我也算是进步了吧。
作为一个对对文字有洁癖的人,我对自己的文字经常充满羞愧。我写过的文章我从来不回头看,发出后便会发现很多瑕疵,总会想如果我再写肯定会写得更好。
写什么经常困扰着我。
热点事件我没什么鲜明观点,国家大事随波逐流,写个人生活又觉得太“小我”;有灵感的写了几个字又觉得乏善可陈,罢了;一些人的公号无论天崩地裂、民生哀嚎总是埋头写自己的小生活我又有些不齿;强烈的道德感和精神洁癖,导致我在“大我”和“小我”之间纠结多年;分享部分隐私和保护自己的生活,开放和收束之间让我为难;这些都会压抑我的表达欲望。鉴赏力高于写作能力,这样的人更适合做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去推介优秀的作者和优秀的文章,在这一点我很自信。
现在的我不再依靠码字来追求自我价值,刷存在感。
我是二胎妈妈,两个娃把我忙的团团转,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展现。这是一种平静的幸福,可以让我安然入睡。
我也不再焦虑,不再担心自己一事无成。
我对当年的自己没想到买束花装点生活;没想起来买那么好用的洁厕球;没心思去做顿美食;没那么认真地欣赏和赞美另一半,等等,都感到不可思议和深深的遗憾。我眺望着缥缈虚无的未来,对真实的生活视而不见,那可真是一段属于30+的中年人无比拧巴和乏味的人生阶段啊。
放下这些执念之后,我获得一种自由,我不必非要表达自己的观点,非要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非要获得某种认可、非要争个高下,我宁愿去晒晒太阳,去跑步,看一本书,或者陪伴家人和孩子,找个性情相投的朋友聊天,甚至发呆都行。一个人不要总是凝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一不小心会被反噬。
以前我觉得表达挺重要,现在我发现表达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沉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
许倬云先生说,责任不是你担社会责任,你担你自己该负的责任,你担你对你相处的人的责任。
所以,哪有什么“小我”和“大我”,过真实的生活,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罗翔说,要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
如果说这五年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可能就是更爱具体的生活和具体的人了,并且找到了自恰的逻辑。
我想过好多次如果这个公号哪一天停更了我会说写什么,写一篇终结篇什么的,终于走到了这一天,发现我一句话都不想说,就这样无疾而终也挺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本来就会无疾而终,没什么可解释的。
还是要感谢自己断断续续坚持了五年,如果某篇文章某句话对你有用,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对我自己而言这五年也是一种探索,努力在庸常的生活中寻找一些突破。互联网时代,这些文字终究会淹没在浩瀚的网络中,我一点也不遗憾,“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并不意味我会停更,这只是我目前的状态,可能我还会断断续续写些什么,或者自此封笔。在微信公号式微,点击率越来越低的今天,这片田地曾经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如今它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弱。
学会使用和利用自媒体是当代人必备的技能,我还有分享欲,我只是需要新的方向,新的驱动力,在中年妇女彻底躺平之前寻找另一个精神出口,这是对下一个五年的期许。
感谢你们的围观,在越发冷漠、乏味、缺乏激情的世界中,真诚的表达、沟通与共情显得无比稀缺和宝贵,你们的回应让我感到真实的快乐。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