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打卡南通美术馆,看懂看不懂都是美的

文摘   文化   2021-10-12 23:48  
南通美术馆今年6月开馆,据说是是按照国内外一流展馆建造的,和南通大剧院已经并列成为南通的两个文化新地标。回来之后,一直心心念念想去打卡。周末约了好朋友一起去接受“艺术的洗礼”。


从十一开始,南通美术馆有五场高规格的展出——张仃的焦墨,白明的陶瓷,冷冰川的刻墨逄小威的摄影马岩松的建筑。我们是按照展览路线走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路过张仃的展区,只参观了其它四个。
踏进美术馆,凛然一震,超高的穹顶,线条分明,雅致大气,现代简约风格扑面而来,走在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整个人都觉得提气精神了。
首先去参观了冷冰川的刻墨。


冷冰川是南通人,时常参加南通的一些艺术活动,南通人不陌生。我是第一次看他的刻墨,线条纤细,有点像剪纸、皮影那样繁复,风格冷峻有力,是插画的典型风格。画面上黑乎乎一片要仔细看才能看出画的是什么。两个娃站在画前伸长脖子猜上面画的是什么,一个女的到底有没有穿衣服?这个女的在干什么?
刻墨算是冷冰川独创的一种技法。冷冰川年轻的时候在印刷厂工作,没钱买颜料,印刷厂多的是白板纸,他在白板纸上涂满墨汁,再用小刀在上面雕刻出各种线条,类似版画,又不是版画。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刻墨画还算好理解,起码有线条有图案。再往里面走的展品,则有点“大象无形”的意思,在油画布上乱涂鸦,土黄色的颜料堆积,再用小刀划开口子。有一种宇宙洪荒,天荒地老的破败之感,让人感伤,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艺术带给人最直接的审美体验,不需要去追问意义,去静心感受就好。
再往里走是白明的瓷器展。


各种瓶瓶罐罐,和古代瓷器展完全不同,这些瓷器非常大只、粗笨,没有日常使用功能,纯属艺术创作,上面的花纹是最大的看点,一条波浪线一直循环下去,一只粗线缠绕来缠绕去。孩子们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们也觉得索然无味,匆匆离开。
我搜了一下,白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主任,很厉害的样子,作品在很多国外知名博物馆展出,据说他的瓷器有一种“赵无极晚期油画般的意境”,反正我是没有看出来。
我喜欢看类似故宫中的古代生活陶瓷的展览,造型各异优美,装饰鲜艳多彩,或金光熠熠,或素白如雪,或青胎如玉,这些瓷器都的功用常常让人意想不到,因为都是日常起居的用品,被主人的双手反复摩挲过,颠沛流离穿越到今天,带着烟火气,充满了故事感,让人浮想联翩。
整个展览最让人惊喜的是马岩松建筑展。
整个展览分实景设计和概念设计。马岩松是国内顶级建筑设计师,设计过朝阳公园广场,国家美术馆新馆,澳大利亚的梦露大厦等等。许知远的《十三邀》采访过他,我当时对建筑师不感兴趣,没看这一期,现在可以翻出来看看了。


这些建筑造型新奇,想落天外,让人啧啧称奇,尤其是一些概念类的设计极具未来感,放到太空里都不违和,非常震撼。两个娃兴奋极了,终于找到她们的频率,坐在巨大的屏幕前安静看完了一个super star的视频,在一个透明水晶的放射型星星中建造一座功能完备的城市,非常梦幻,可以和科幻片媲美。


我们在这个展区待的时间最长,两个孩子也最兴奋,大开眼界。建筑不仅是用来住的、用的,还包含一种审美,一种生活方式。娃们在马岩松设计的一个日本幼儿园前流口水,“好想去上这个幼儿园啊”。如果带娃来,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展。


四个展览中最为通俗易懂的是“小威的中外名人肖像摄影展”。


展出的都是世界艺术家和中国的明星导演的肖像,我们一路明星猜猜猜,轻松愉快。照片都是黑白大头像,面部特写,名人们洗去脂粉素面朝天,不漂亮却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气质,每条皱纹、每根胡须都耐人寻味。
前几天同事采访过小威,中国摄影艺术家,2005年先是拍摄了内地1001名明星素颜照,后来又继续拍摄了很多外国艺术家。


孩子们指着话剧大师于是之的肖像说,这个人很奇怪,为啥闭着眼睛呢?我到网上搜了一下,于是之瘫痪卧床多年,拍摄这张照片时他已经意识不清。尽管老态龙钟,双眼闭合,但是老人的头发一丝不苟,五官英气,气质威严,可以想见,在没有被衰老摧残之前是一个极具风采的人。
愉快地参观完展览后,再到一楼喝一杯咖啡,结束高品质的半天。文化地标名不虚传,美中不足的是馆内的保安大叔太土气,如果换下绿色保安服穿上西服打上领带,格调就直逼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了。哈哈。
在家门口能观赏到这么高品质的展览,南通越来越有魅力了。在看懂与看不懂之间,和孩子们一起体会一点艺术的魅力,增长一点见识,无形之中接受一点艺术的熏陶。
提醒大家,参观前需在南通美术馆微信公号上预约,进馆要带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不能带饮料入内。

 

 

(粗剪个渣视频给大家看看)

裴姐的理想国
读点书,晒晒娃,想清楚点道理,过过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