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与高血压“和平共处”,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有些患者的高血压可以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得到良好控制,但也有一些患者的高血压问题更为复杂,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致命的心脑血管事件,严重时还会导致猝死。
一起来看这些最危险的高血压类型,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隐蔽性高血压,是一种在诊室测量血压正常,但在诊室外(如家庭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升高的情况。
尽管在医生面前血压看似正常,但隐蔽性高血压并不安全,它与持续性高血压一样,可能对心脏、脑、肾脏和血管等靶器官造成损害。
医学界一般根据是否服用降压药,分为两种:隐蔽性高血压(未服药)和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已服药但控制不佳)。
隐蔽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10%~20%,在降压治疗患者中可高达30%~40%。
我国门诊患者的研究显示,没有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3.1%(家庭血压)17.8%(动态血压诊断),已降压治疗患者为14.5%(家庭血压)和18.7%(动态血压诊断)。
隐蔽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吸烟、精神紧张等引起白天血压升高。
(2)高盐摄入、肾脏水盐代谢障碍、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引起夜间血压升高。
(3)男性、年龄增加、体重指数增加等因素,也与隐蔽性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隐蔽性高血压其实一点都不安全。它是个“隐形敌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会悄悄地伤害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重要的器官。
得这种高血压的人,和确诊高血压的人一样,患病几率差不多。
正因为它藏得深,不易被发现和治疗,反而更危险。得了隐蔽性高血压的人,心脏病、中风等问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即使去医院量血压,结果却总显示血压正常(比如低于120/80 mmHg),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风险还是很高。
要确诊“隐蔽性高血压”,医生会结合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诊室里测量血压,另一种是让你在家自己测血压(这叫家庭血压监测),或者戴一个小机器,24小时不停地测血压(这叫动态血压监测)。就是“白天看”和“晚上看”,能更全面地了解血压情况。
为了确保诊断准确,医生一般会建议你在一个月内,至少两次在诊室和家里都测量血压。这样就像是多次“复查”,确保结果没错。
生活方式调整
如果确诊了隐蔽性高血压,第一步就是要从生活习惯上做改变。比如,控制体重、少吃盐、戒烟等等。这些就像是给身体“减负”,让它不那么累,血压自然也会跟着降下来。
药物治疗
如果光靠生活方式的调整还不够,那就得考虑用药物来帮忙了。虽然目前没有特别明确的试验结果,但一些研究表明,降压药物对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可能是有帮助的。
比如,有些药物像坎地沙坦和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诊室里测到的高血压发生率。
对于糖尿病患者,尼索地平和依那普利这样的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延缓肾病和中风的发生。
中成药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对隐蔽性高血压有一定帮助。
新药探索
最近研究还发现,阿利沙坦能明显改善隐蔽性高血压患者的器官损伤。类似给身体的“重要零件”加了层保护。
隐蔽性高血压其实很常见,但因为在诊室里测血压时可能是正常的,所以容易被忽视。它和很多心脏病、肾病等严重疾病有关系,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想确诊,最好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自己测血压来发现问题。治疗上,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必要时加上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清晨血压,就是我们早上刚醒来那段时间的血压。具体点说,就是起床后1小时内,没吃早饭、没吃药之前测的血压,或是起床后2小时内的血压。
如果用的是24小时自动测量的血压仪,它会在起床后2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测一次,记录下来的就是清晨血压。
其实,早上血压稍微升高是正常的,就像太阳升起一样,身体也开始“启动”了。
但如果早上测的血压高于135/85毫米汞柱(mmHg),那就算是清晨高血压了。这个标准与在医院测的血压,或其他时间段测的血压没关系,只看早上的数据。
如果已经在吃降压药了,但早上血压还是高,就是“没控制好的清晨高血压”。
血压晨峰:就像早上太阳突然升得很快一样,血压在早上突然蹿得很高。
夜间和清晨持续性高血压:就像是夜里到早上,血压一直保持在高位,没有明显下降。
研究发现,亚洲人比欧洲人更容易出现清晨高血压。比如,亚洲人的血压晨峰(早上血压的升高幅度)平均是40.1毫米汞柱,而欧洲人只有23.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亚洲人的血压早上升得更快、更高。
在中国,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4.1%的人清晨血压控制得比较好。而在日本的研究中,清晨高血压的比例更高,达到43.6%到60.7%。
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家庭血压监测(HBPM):在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先去上个厕所,然后在没吃药、没吃早饭之前,测两次血压。这样连续测5天以上,至少测10次,最后取个平均值。
(2)动态血压监测(ABPM):这种方法是用24小时自动血压仪,它会在起床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测一次,最后取个平均值。
建议用上臂式的血压计,它比手表式的血压计测得更准。
血压晨峰,就是早上血压升高的幅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看:
睡眠-谷血压晨峰:就是早上血压和夜里最低血压的差值。
觉醒晨峰:就是醒来前后的血压差值。
不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定义血压晨峰,也没有公认的正常值。而且,评估血压晨峰需要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操作起来较复杂,结果也不太稳定,在临床上用得不多。
相比之下,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明确,操作也简单,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用。
清晨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很不友好。它会增加颈动脉硬化的风险,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特别是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就是心脏放松时的功能)。
另外,清晨高血压还和肾功能的恶化有关。
在老年人群中,清晨高血压还是中风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研究表明,不管在医院测的血压如何,如果在家测的清晨血压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比如,研究发现,如果在医院测的收缩压(就是血压的高压)低于130毫米汞柱,但在家测的清晨收缩压高于145毫米汞柱,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增加1.5倍。如果清晨收缩压高于155毫米汞柱,那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倍和5.2倍。
有几个原则:
(1)定期监测: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通过家庭血压监测(HBPM)或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定期测量清晨血压,及时发现问题。
(2)设定目标:家庭和动态血压的目标值,可以设定为135/85毫米汞柱以下。
(3)用长效药物:选择每天只需要吃一次、能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为药效不够长,会导致清晨血压控制不好。
(4)个性化调整:如果只是清晨血压高,暂时没有特别的干预措施。医生会根据夜间和清晨的血压情况,个性化调整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