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天,央视“新闻调查”念念不忘,“调查”了这个地方!

文摘   2024-10-22 00:02   广东  
编者按


10月19日,正值深中通道开通112天之际,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将目光聚焦在深中通道以及由此带来显著变化的中山。以下是“察理斯特”整理的报道全文,敬请关注——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长龙卧波,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日均车流量达10万车次。2024 年的国庆假期,深中通道总车流量达到92.63万辆次。


作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超级工程,看超级工程如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图源:图虫创意




一条通道带活两座城 

“深中半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每天早上凌晨4点,梁志宏和他的同事们就要将鱼塘里的脆肉鲩打捞上岸,并装车准备送往深圳的餐厅。这一条超过10斤重的草鱼,是广东省中山市的地理标志产品。脆肉鲩经过当地特殊的养殖方式,鲩鱼的肉质变得更加结实,口感更加脆爽,成为了广东地区餐桌上备受欢迎的一道特色美食。



从地图上看,珠江口是标准的A字形内湾。长久以来,中山的脆肉鲩要送到深圳的客户手中,需要向北从内湾顶端通过虎门大桥绕一个大弯才能抵达深圳。“原来走虎门大桥那边,往后是南沙大桥,不塞车的话要两个小时左右,遇到塞车的话可能要三个多小时。”货车司机饶天颖说。


2024年6月30日,历经7年的建设,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打破了珠江口自然地理屏障,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由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中山市小榄镇脆肉鲩养殖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欧浩枝表示,“交通方便了,所以我们跑去深圳、惠州、东莞这些地方去推广的时候会方便很多,送货的时候鱼的鲜活、质量等方面都有保证。”


与此同时,大批粤东地区的游客也通过深中通道涌向中山。在深中通道通车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网友都戏言深圳食客把中山的鸽子都吃完了,导致中山一“鸽”难求。


中山特色美食。图源:图虫创意


饭店大堂屏幕上不断更新的石岐乳鸽剩余数量被大家称为“乳鸽指数”,所有食客都盯着这个“乳鸽指数”,盘算着自己今天能否吃到中山乳鸽。


中山石岐佬乳鸽店老板张伟雄说:“你看深圳人都把中山占领了,来石岐区就是来吃石岐乳鸽,平常我们卖1000只的,如果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增量增到2000只一天了。而且深中通道也带来了更多香港人,东莞周围的一些珠江三角洲的客人,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兴旺了。”




强化珠江口两岸区域联系

中山迎来新的历史性破局机遇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将强化珠江口两岸之间的区域联系,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融通与发展。环珠江口两岸,尤其是西岸各市分享到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发展红利。作为深中通道珠江西岸的登陆点,中山市将迎来新的历史性破局机遇。


图源:图虫创意


位于中山市西北部的小榄镇是200多个广东省中心镇之一,中山市的工业强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榄镇形成了五金制品、电子电器、服装制鞋、化工胶粘等9大支柱产业。


在2021年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之前,全镇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了61%,严重制约了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盘活众多低效的工业用地,同时利用好新腾出的土地资源,小榄镇希望既能够承接新兴产业,又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打通上下游、促进内生的转型升级。


中山市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表示,“我们通过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小散乱污企业,改出来的新空间既满足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需求,也为珠江口东岸相关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新的载体。所以我们现在多个工改的项目都是由深圳的客商进行招商跟运营,效果也不错。


深圳研发,小榄制造,新的产业协同模式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带领着这个中山工业强镇、商业重镇加快产业提升的步伐。




打破珠江口岸地势局限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融合




每个周二是袁茉莉前往中山上班的固定时间。作为企业在中山生产基地的负责人,这种双城工作模式她已经持续了7年。



“每一次都必堵车,不管是过去还是回来,整个广佛高速基本是堵车的。我们的硬件工程师就必须待在离生产最近的地方,不断地观察和监测这个设备,如果他不在中山,经常这样两地跑,其实是对于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成本的增加。”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袁茉莉说。



从2017年开始,这家迅速成长的深圳本土企业迫切需要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几番比对,他们在与深圳隔岸相望的中山设立了生产基地。伴随企业西迁可能产生的人才流失,安顿好来自深圳的员工在中山的生活,是袁茉莉这两年管理工作的重点。


2022 年这座竣工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一直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邹远来也随着企业举家搬迁到中山,他的孩子们也顺利地进入了中山当地的学校学习。


“当初我过来也是挺担心的,如果说我在这边工作,我孩子在深圳上学,可能对于我孩子的成长的影响确实蛮大,公司确实也是花了很大力气。”邹远来说,“原来我妻子是在深圳上班,也住在深圳,现在深中通道开通了,她已经住到中山这边来了。深中通道的开通对我的帮助还是挺大的,结束了与家人两地分居。” 


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1988 年在香港成立,当初也是很小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内地开放也配合客户的需求。在1993落地在深圳,现在是总部在香港,深圳还保留运作,中山也是大力发展中。


2013年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深圳提出“腾笼换鸟”,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俊杰也开始为自己的企业寻找合适的、更广阔的空间来建设新的运营基地。经过一番考察,他将目光锁定了珠江西岸的中山市。


“中山整个人文环境和香港很接近,又方便,然后周边海岸线很和空气环境也很好。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除了制造业之外,还是宜居宜业的一个地方,当初进来中山,深中通道是有个很初步的概念,从深圳建桥到对岸西岸。”蔡俊杰说。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正式动工兴建。2017年,蔡俊杰的企业在中山翠亨新区完成了第一期厂房的建设。如今回头看,他的企业可谓是抢得了先机,成为了翠亨新区第一批落地的港资企业。



每天,无数会议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车流中进行。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对于澳门青年黎子健和合伙人而言,“一脚油逛湾区”早已成为他们的工作日常。


2018 年黎子健和他的中学同学来到内地创业,开始了他们的无人机梦想,从第一代全天候自动循环盘点系统,到全方位巡检机器人,再到船载无人机,湾区给了黎子健一个有着无限纵深的广阔空间。


“深中通道开通之前那一两年,翠亨新区大量的活动,让我们港澳创业的人、科技的人员知道这边有这块土壤。第一它提供办公室和一些很好的场地给我们,第二是它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一小时的生活圈场景成为现实,有场景在,人才在、供应链在、数据在,我真的想不到还需要什么了。”黎子健说。




大国重器“明阳天成号”起航

加快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09年,全球第一台漂浮式风电机组在挪威海域中建成,然而,15年过去了,漂浮式风电技术至今尚未实现大规模商用。


借助新能源发展的东风,从跟跑到领跑,短短10年的发展,明阳天成就迅速崛起为世界领先的海上风电企业。2023年9月,当第9号台风“苏拉”登陆广东期间,明阳天成自研的海上风电机组,不仅抵抗住了17级以上的风力,而且将不可用之风转化为了绿电。



明阳风能研究院院长邹荔兵表示,“我们在研制这么大一个‘大国重器’,其实需要一个很大的制造场地,那我们就依托于广州南沙,因为它有非常好的生产制造条件,利用广州这个区域来做制造,在深圳布局的主要依托于以新能源数字化为产业的研发中心,这样我们会整合全球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来做全局的研发的布局。那这样会形成整个依托于大湾区集群去研发这一款大国重器。



2024年8月11日,“明阳天成号”从广州南沙启航,沿着广州港出海航道驶入珠江出海口。最高高度达219米的“明阳天成号”是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首次通行的海上超高特种装备,也是深中通道建成以来通行的最高尺度海上平台。


“从最早的 1997年的虎门大桥,再到2018年的港珠澳大桥,此外,我们还有南沙大桥以及未来可能建设的莲花山通道,还有一个目前正在做前期研究的深珠通道,未来这个珠江口的跨海通道建设会进一步地推进。‘通交通,一通百通’,我们需要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化程度,让东西两岸能够成为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示范区和引领区,从而促进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吴旗韬说。

文字整理 | 田刚

来源 | 央视新闻

编辑 | 周浩桦

察理思特
一起来唠嗑唠嗑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