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风暴来袭,你的钱包准备好迎接变化了吗?

文摘   2024-09-20 00:00   广东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在当地时间9月18日宣布了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变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了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这是四年来美联储的首次降息,凸显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关注。根据美联储的预测,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4.25%至4.5%的目标区间,而到2025年,利率将降至3.4%,并在2026年进一步降至2.9%。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图源:CFP)


美联储定于17日至18日举行货币政策会议。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8月下旬表示,降息时机已到,几乎“明示”美联储将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降息。


美国劳工部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较7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这是2021年2月以来最小涨幅,显示出通货膨胀继续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同样据劳工部数据,美国7月裁员人数增至176万,为2023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过去一年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为23年来最高水平。



从历史看未来:
美联储降息背后的经济真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非遇到重大经济危机,美联储在开启新降息周期时,很少大幅降息50个基点。美联储本次以高出机构预期的力度降息,或为实现经济“软着陆”,对冲经济活动“失速”的风险。



这张美国有效联邦基金利率(EffectiveFederalFundsRate)的图中,红色阴影区域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判定美国处于经济衰退的时期。


从图表中可以观察到,无论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动荡,每当经济面临重大挑战时,美联储往往会采取大幅度降息的措施。


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但随着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导致了广泛的信贷紧缩。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着破产的风险,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急剧上升,这直接导致了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期。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稳定经济局势,其中包括大幅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从2007年末开始,美联储逐步将利率从超过5%的水平下调至接近零的水平。这一系列降息操作的目的在于降低借贷成本,鼓励企业和个人借贷,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帮助经济尽快从衰退中恢复过来。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迫使许多国家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美联储再次迅速行动,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推出一系列量化宽松和其他支持性政策来确保市场的流动性。


这两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当经济面临重大挑战时,美联储是如何利用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试图缓解经济压力,并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因此,降息通常被认为是经济面临困境时的一种应对措施,同时也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最近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阐述了此次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称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并且强调这不是行动迟缓的结果,而是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所作出的“及时举措”


鲍威尔指出,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从年初约7%的高位降至8月份的2.2%,这表明通胀压力已经得到了显著缓解。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就业市场出现了一些疲软的迹象。最近三个月内的平均每月就业增长为11.6万个岗位,相比今年早些时候的数据,这个数字明显较低,且失业率上升至4.2%。


由于通胀下降的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美联储自去年7月底以来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这是23年来的最高水平。然而,随着美国通胀形势的进一步缓解以及就业市场疲软迹象的出现,美联储面临着调整货币政策的压力。


中金公司表示,从利率决议来看,美联储采取了更大幅度的50个基点的降息,比预期的更激进。货币政策声明中指出,最近的通胀数据让决策者对于实现2%的通胀目标有了更多信心。美联储的行动表明,它的反应函数已经从关注通胀完全转向了关注就业。这是一个信号,即美联储对失业率上升的容忍度很低,官员们不想冒险以致破坏“软着陆”的美好前景。基于鲍威尔的表述,未来任何超过4.4%的失业率都可能触发更多降息。这也表明,在就业市场的数据没有稳定之前,美联储都将保持“鸽派”姿态。往前看,由于美联储采取了更大幅度的降息,短期内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将进一步上升。


那么,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离11月初投票不到两个月的时候美联储开始降息,对于总统大选是否会有影响?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称赞此举是中产阶级家庭的福音,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则表示,降息可能是出于政治动机。


(图源:CFP)


现任总统拜登称赞此举标志着对抗通货膨胀的“重要时刻”。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在经济保持强劲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正在下降,批评人士说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我们的政策正在降低成本,创造就业机会。”


特朗普在曼哈顿一家酒吧的竞选活动中说,这次降息(幅度)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数字”,不管美联储的动机是什么。“我想,如果他们不只是在玩弄政治,那么降息那么多,就表明经济非常糟糕。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降息幅度。”他说。


几十年来,美国总统一般都会避免直接对美联储的利率决策发表评论,这是因为美联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确保其能够独立于短期的政治压力之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长期的经济健康。然而,唐纳德·特朗普在其担任总统期间,并没有遵循这一传统,而是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的决策。此外,最近几周,特朗普进一步提出,总统应该在美联储处理利率和货币政策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这样的立场被认为可能会动摇美联储长期以来努力维持的独立性。



全球央行集体踩刹车,中国经济迎变局


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后,香港金融管理局随即宣布降息。9月1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5.25%,即时生效。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基本利率是用作计算经贴现窗进行回购交易时适用的贴现率的基础利率。目前基本利率定于当前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或隔夜及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以较高者为准。


因应美国于9月18日(美国时间)调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50基点,当前的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下限加50基点是5.25%,而隔夜及1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5天移动平均数的平均值是3.21%,所以根据预设公式,基本利率设定于5.25%。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通胀水平从高位回落,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进入“换挡”阶段,持续已久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在放松。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减轻债务压力,提升投资、消费,为经济恢复提供更加积极的国际经济环境。


此外,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采取了降息措施,显示出货币政策正在趋向宽松。9月18日下午,印尼央行出乎市场预料地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此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印尼央行将在第四季度才会采取降息行动。此外,8月初英国央行也下调了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9月4日,加拿大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25%,而欧洲央行则在9月12日进行了今年的第二次降息。同一天,印尼央行将其关键利率下调至6%,低于市场预期的6.25%。


与此相关的是,在9月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尽管当前年初实施的降准政策效果仍然在持续显现,且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这意味着仍有调整空间。然而,关于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降准或降息措施,还需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邹澜还指出,由于银行存款流向资产管理产品的速度加快,加上银行净息差的缩小,进一步降低存贷款利率面临一定阻力。


据专家预测,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有几个重要的影响维度: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图源:CFP)


人民币汇率:降息可能会导致美元走弱,从而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则有利于中国的进口,但可能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将会更高,竞争力可能减弱。


国际资本流动:美元降息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这将增加中国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然而,资本流入也可能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构成挑战。


利率政策空间:美联储降息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灵活性。如果中国央行认为有必要通过降息或其他宽松措施来支持国内经济增长,那么它可以在不担心人民币过度贬值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行动。实际上,在美联储降息之后不久,中国央行也可能会相应调整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


对企业的影响:对于那些拥有美元债务的中国企业而言,美元降息将减轻它们的债务负担,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用于再投资或扩张。


贸易与全球经济环境:美联储降息通常被视为对全球经济的利好消息,因为它有助于减轻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也可能受益,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期间。


金融市场情绪:降息可能改善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促使更多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这可能有助于推动中国股市和债市的上涨。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如果全球金融环境变得更加宽松,这可能会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考虑到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变,因此,除了外部因素外,内部改革和结构调整也将是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汇率效应,也有间接的通过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环境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战略来综合评估。



低利率时代:
中国能否乘风破浪?


之所以关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利率变动,是因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美联储调整利率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全球经济。当美联储决定降息时,这意味着借贷成本减少,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借贷行为,从而促进投资与消费,对全球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同样地,如果美联储提高利率,则可能会导致借贷成本上升,进而抑制部分经济活动。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确实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全球利率环境的放松,这可能会减少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从而为中国央行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去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当全球利率下降时,中国可以考虑进一步放松银根,通过降息或降准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无需过于担心资本外流或人民币贬值的问题。


对于中国楼市而言,降息环境通常有利于减轻购房者的贷款负担,刺激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此外,货币政策的宽松也会使得开发商更容易获得融资,有助于缓解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一直强调“房住不炒”,即使是在需要刺激经济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也会避免过度刺激房地产市场,以防泡沫风险。


至于股市,美联储降息往往会促使全球资本寻找更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这可能吸引一部分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股市。不过,A股的表现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因素,更依赖于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企业盈利能力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因此,虽然美联储降息可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A股是否见底还需要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图源:CFP)


对于普通个人来说,关注美国的降息动态也是有必要的,因为降息不仅会影响到贷款购房或购车的成本,还可能间接影响到储蓄账户的收益、股票市场的表现及整体经济环境。同时,降息可能带来的经济软着陆预期,也会影响到投资市场的信心。因此,无论是在个人财务规划还是在日常消费决策上,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利息可以理解为借用资金的成本或价格。当一个人或机构从银行或其他贷款机构借款时,他们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就是利息。当资金成本较低时,企业和个人可能更愿意借贷来进行消费或投资,因为他们最终需要偿还的金额较少。这样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因为更多的项目变得可行,即使这些项目的回报相对较小。


例如,在高利率环境下,一个能带来5美元收益的投资机会,如果借款成本也是5美元的话,则无利可图;但在低利率环境中,相同的买卖只需要支付较少的利息(比如4美元),这样就可以从中赚取1美元的利润,从而促使人们进行投资。


美元降息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这将增加中国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股票价格的波动以及企业面临的资金状况不仅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当股票价格下跌,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外国资本看到了投资的机会,不论是通过购买股票、提供贷款还是直接并购,都有可能从中获利。这种乐观情绪转化为实际投资行动的话,将会为企业带来新的资金注入。以一家大型企业为例,若其获得了新的资金支持,那么该公司的员工就可能享受到更稳定的收入和奖金,企业也得以继续运营并寻求新的增长点。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稳定的资金流意味着他们的合同可以得到履行,业务得以持续,这对于保持他们的运营能力和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像美联储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变动(如降息或加息),不仅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还会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中国历来擅长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如中国文化的太极哲学所展示的那样,在阴阳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个恰当的契机。这种转化体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转变之道。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考虑到其长远影响。面对美联储降息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国能否巧妙地运用自身的政策工具和策略来应对这一冲击,将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期待中国能够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采取适时有效的措施,确保经济稳定与发展。在这样的时刻,中国以往展现出来的宏观调控能力将再次受到考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采写丨朱炜明

编辑丨李紫晴

察理思特
一起来唠嗑唠嗑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