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格局的人,从来不会纠缠于别人犯的错;更不会自己占了一点点理,就咄咄逼人要整死对方。
在汽车行业,我至今认为格局最高的是吉利集团李书福,虽然别的企业(人)屡屡冒犯,但李书福总是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选择放过不追究。
但与之相反的,确实有一些人,明明自己也做着并不光彩的事,当别人犯了一点错的时候,还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拼命指责打压叫嚣。
当然,此文并不是要为做错事的一方辩驳,智己公布的信息发生错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有错在先,且这种低级错误,如果不是刻意为之,完全不应该发生,道歉也理所当然。
只是,作为一家本身就掌握流量密码小米汽车,在网络舆论上可以“带节奏”的企业,是否有必要在别人犯了一点错的时候,得理不饶人,且前提自己也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中走捷径才到今天的。
这不仅仅是双标,更是道德上的问题,以及格局不高的体现。
连发三文穷追不舍疑似避重就轻!
什么叫格局高,格局高是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别人为自己的镜子,对比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不足。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企业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揪住别人的短处不放。
上文我就说过,我不是要为智己辩驳,实事求是,智己L6的发布会上,一共做了三张表格对比小米SU7,小米汽车没有对三张表格其他参数提出意见,说明其他参数全对。
(图片来自于微博赵赵小普)
而将这些参数全部做一个对比,明眼人很容易就可以分清究竟是智己L6更好还是SU7更好。竞争对手产品做的比你好,价格定的不比你高,作为后来者,新入行的汽车行业的新兵,小米汽车不是应该尊重并认真学习竞争对手的优势吗?
然而,小米汽车不花时间精力在对标对手提高自己上,反而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口水仗”,且无休无止。
众所周知,4月8日晚,上汽集团发布的智己L6提到:新车智己L6采用前后双碳化硅电驱,并提到小米SU7 Max采用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的电驱。
之后,小米汽车开始揪住这个问题“连夜发飙”,以至于第二天#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三文##智己汽车致歉函#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从智己汽车刘涛的公开道歉信也说明,智己汽车确实犯了不该犯的错,甚至有人认为是“故意碰瓷搏流量”。当然,这一点我是不大相信的,毕竟一家国有车企,底线还是要有的。
但小米汽车更过分,在智己汽车道歉后,小米公司发言人连续发文强调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的非正式道歉,并要求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之后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出公开致歉函。
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咄咄逼人就是避重就轻,成功引导舆论转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让不知就里,不了解全面情况的消费者,理所当然认为智己汽车是通过“抹黑”小米汽车来抬高自己。
当然,愉观车市并不是要纵容智己汽车,毕竟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说明内部管理细节把控,甚至专业性的提升上,也非常需要提高。
但是,小米汽车无视对方强处,揪住对方的小错误,大张旗鼓,咄咄逼人,连续攻击,通过泼天的流量压制对方,就显得矫枉过正了。
李书福不追究格局大,但“山寨”A货走不远
真正格局大的人,都是很有包容性的,对人对事都是如此,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生气、愤怒,斤斤计较。因为只有这样有包容性的大格局之人,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大事上,自然也是容易成事、成大事的,因为成大事者不纠结!
在汽车行业,我认为李书福的格局就很高。
我们知道,虽然在流量上小米占了优势,但在产品上,业内对小米汽车一直没有停止过“山寨”的质疑。
保时捷的外形,至于小米SU7智能纯电平台的来源,众所周知,是李书福为雷军开放了研究院,结果,雷军挖走了吉利研究院院长以及整个智能化团队。
雷军的这波神操作,可以说让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以原创和创新,在世界的舞台上,都可以扬眉吐气的中国汽车工业,再次回到“模仿”、抄袭的年代。
有人把小米SU7形容为“A货”不需要原创技术并且从定价上还可以高于普遍的原创。可以说是歪打正着那个有需求的群体。
连贾跃亭都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公开质疑小米汽车存在山寨抄袭。贾跃亭称,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执行力和营销能力值得点赞,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贾跃亭还称,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和基础科技超越。这也是擅长说假话的贾跃亭,说的为数不多的真话。
而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朱凌的微博中也委婉写道:现在更多的友商也认可我们的设计。
愉观车市了解到,小米汽车与浩瀚架构车身“相似”的铝件分布;极氪X上的同款“挂钩”和“顶棚拉手”;都是吉利的印迹。
但即便这样,我们看到吉利汽车至今保持沉默。如果真要追究,最有资格咄咄逼人追究责任的应该是李书福。
李书福明明可以动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只要李书福去走法律程序。不问终局,仅流量就是泼天的,更何况在证据确凿面前,带给品牌的正面价值,将是不可估量。
但李书福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反而表示未来将开放平台。
不与烂人计较,不被破事纠缠
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
心胸都是委屈撑大的,格局都是见识打开的。吃亏是福!当从吉利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阿甘)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理解了一家真正胸怀的、雄心壮志的车企拥有的格局。
亏不会白吃。放人一马是放过别人,也是升华自己。恶人自有其该有的报应,时间会证明一切。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需要与价值观不同的人同行,格局境界再高一点,甚至哪怕这些人侵犯了你的权益,你也可以网开一面不计较,因为他们不值得你去浪费时间精力资源,我们不如人人真正做好自己。
真正格局大的人,都是由大局观和长远眼光的,关注的是整体和未来,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能够为了大局和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小利。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与其花时间精力在这些事上,不如做好自己的事。这些年,吉利汽车完成转型,销量和规模提升的同时,产品也完成了升级换代。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两年零六个月前,当原吉利研究院院长出走,且之后吉利智能化团队被小米大量“挖走”,但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吉利汽车仍然走在智能化前列不说,销量也是稳定增长,从2021年的132.8万辆上升到2023年的168.7万辆。
最为关键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吉利汽车实现了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大突破,同时因为转型的成功,即便在压力重重, “价格战”不断和车企竞争持续加剧,依然健康有序发展。
吉利汽车财报显示,2023年,吉利汽车实现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53.08亿元,对比2022年撇除一次性议价收购收益后的归母净利润35.11亿元,同比大涨51%;净现金水平284亿元,同比增长46%。
具体到新能源和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21年的10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48.7万辆规模;而海外市场也由11.5万辆,增长到27.8万辆,同比增长超38%。
反观当年威马汽车成立,带走吉利的技术还毁坏了吉利的研究院的硬件的威马汽车创始团队成员侯海靖等,最终风声鹤唳,一败涂地,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烧光410亿后逃亡国外;而同为创始人的侯海靖等多位高层被抓。
吃亏在当下,但时间会作出公正的判决。
真心希望雷军的格局再大一点
愉观车市真心希望雷军的格局再大一点,眼光再长远一点,不要拘泥对手的一点小错误。
要知道,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是有限的,一家企业也是,顾此失彼,得失都是相对的 ,当你在某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时候,在另外一方面必然会承受相应的损失。
格局越小的人,越是目光短浅,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许能赢得一些小利益,但却容易吃大亏。
小米汽车的竞争对手不是只有智己汽车,还有很多其他的品牌以及海外的品牌,像吉利汽车这样的行业领军者,正在一门心思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而国际汽车巨头们,也正在努力转型伺机反击。
雷军面对的对手强手如林。不要以为流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反,流量越大,一旦没做好,反噬也越强。
小米汽车才刚刚开始,第一款车模仿痕迹明显,为了赶进度,为了迎合当下的消费,可以理解。但是,从长远来看,靠着借鉴模仿而来的产品,虽然拥有保时捷的外形和浩瀚的架构,但是,即便有泼天的流量,并不能就此可以依法走上国际化。
而小米汽车刚刚进入到汽车行业,当下面临的还有一大堆的问题要解决。产能如何跟上,消费者满意度如何提升,网点服务和专业度能否跟上,产品如何完善和提升,如何减少事故率,如何增加二手车的残值,如何使保险公司有信心不涨价,以及研发体系的建立,创新原创能力的打造等……
想到这些,我都为米小汽车捏一把汗,不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博得短期流量的嘴仗上。要知道,赢了嘴仗输了格局,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之,李书福领导下的吉利汽车一直以来提倡“马拉松精神”,走得远,走得久,才有企业最好的未来。而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你为任何不值得的事停留,就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愉观车市也真心希望,小米汽车的到来,不仅仅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