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吐槽说公司很奇怪,工作的时候希望员工啥都会啥都懂,但又占用员工下班时间不让他们学习和提升技能。
感觉好像不希望他们成长起来似的。
而且有同事在外面报班学习,领导或者老板还会阴阳怪气地说:你本职工作做好了没?
乍一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希望他人成长,但再仔细一想,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很常见:
有人可能有个苛刻的上司,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对方赏识;
有人可能有个阻碍自己进步的老公,只要自己想提升,他就以孩子或家务为由来拖住自己;
有人可能有这样的朋友:你想要学习,他们却总约你打游戏逛街;你想要减肥,他们却给你塞一堆好吃的;
……
这会在很多有人心里种下疑问:他人成长之后,对一些人意味着什么?
女人一成长,男人就害怕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有网友问:
“老公希望我辞职,各种说辞和阻挠。还希望我越笨越好,只要待在屋里做做家务就可以了。不希望我学习,不希望我运动,不希望我做任何让自己进步的事情,巴不得把我前途全毁了,是不是不正常啊?”
再看看留言,发现有很多恐惧妻子成长的老公会打压妻子,用各种方式阻止妻子努力。
成长型的关系意味着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被打开了。可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令很多人恐惧的。
这首先是因为,很多性心理发展阶段处在口欲期的人,内心是渴望原始性的融合的。
成长是让个体的边界感和自主性越来越清晰的过程。这意味着要与另一半脱离混沌、共生的状态,不能再依赖和掌控。
同时,害怕妻子成长的丈夫,自己也往往是恐惧成长的。
也许他们成长在一个贬低性的环境中,让自己保持平庸,是对养育者的忠诚,而一旦开始蜕变,是对熟悉关系的远离,会激起被抛弃的创伤和抛弃他人的内疚感。
但是,也有很多妻子的功能和成长潜力是被“完美老公”剥夺的。
有一位来访者的丈夫对妻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他的妻子每次来咨询,他都会在微信上交代工作人员:“我老婆到了吗?麻烦给她弄点水喝。”
每次结束,他会这样叮嘱:“我老婆走了吗?不要向她收费,我会付的……”
这位妻子的咨询主题是自我成长。但在他丈夫身上,却感到他隐隐希望妻子一直停留在小女孩的位置上:不要成长,不要自立,不要成熟。
心理学家施琪嘉老师曾提到过,这种无微不至照顾他人的客体,可称为“兴奋型客体”,也称“秋裤综合征”。
如果伴侣在早年缺乏镜映的体验,就会与“兴奋型客体”特别匹配,很容易就进入到共生关系,停留在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模式中无法脱离。
然而,“兴奋型客体”也往往是缺少照顾和回应的人。
对于他们而言,照顾别人也就等于照顾自己,为的是补充自己缺失的爱。
这样的照顾,既限制了他人成长,也获得了自身的掌控感,本质是自恋的满足。
你可以优秀,但不能比我优秀
不仅如此,在职场上同样可以看到那些被打压者的身影。
有人对自己的上司感受复杂、既爱又恨。
一方面,上司会帮自己争取加薪、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但是,当她想要在一些项目上独挡一面时,会发现自己遇到很大阻力。
而且对于核心技能,上司都不愿意让她碰触,她始终在外围打转,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
为此,她感到很困惑:仿佛自己是只受困的鸟,明明看着前路光明,往前飞的时候却总是撞到隐形的玻璃,令人无比挫败。
也许,在上司的眼里,她可以优秀,但不能比自己优秀。
阻止他人超过自己的人,内在往往有分裂的两面:如果你是好的,那我就是坏的,如果你很优秀,那我就是糟糕的。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人和人之间都是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难进入各有所长、互利共赢的状态。
他们也可能是没有得到过认同感的人。
在一位来访者的记忆中,她一直是父母眼中又笨又没特长的孩子,可他们却总是夸奖舅舅家的女儿,觉得她更聪明。
每次夸完别人,他们还不忘和她说一句:“你再看看你!”
成年后,但凡遇到相同的场景,内在的竞争模式就会被激活,需要将他人踩低,才能让自己获得好的感觉,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内在父母的认同。
不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还源于这样的内在声音:你变好了,你就会离开我。
这在亲子关系中也很常见。
自恋型的父母会潜意识把孩子当成竞争对手,但凡孩子太优秀,总要想办法打击一下。孩子要是超过自己,就意味着自己就管不了了。
所以,一方面,父母很努力地培养孩子,但另一方面,似乎又无意识削弱孩子的功能,贬低孩子、剥夺孩子自信。
不仅如此,这类父母没有与孩子形成分化的能力: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羽翼丰满后离巢高飞。
自恋式、掌控式的上下级关系,也很可能是早期客体关系的移情性再现。被限制的下属,很像被工具化的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
而一个阻止自己成长的上司,很可能是将他的内在矛盾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羽翼日益丰满的下属,容易激起自己的无力感:下属成长了,也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了。
为什么有人害怕别人成长起来?
还有很多有职业理想和生活目标的人,也会感受到周围的人不希望自己这么努力。
每当他们加足马力往前跑,身边有些朋友就会语重心长地劝道:
“我有句话你别不爱听,你这个人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把自己搞得这样精神内耗。躺平有什么不好呢?人就应该活在当下。”
这让人想起《人生十二法则》一书中写道:不上进的人会给戒了烟的人递烟,给戒了酒的人倒酒。
这看上去像是在测试你的决心,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真的想要阻挠你,因为你的进步让他们相形见绌。
所以,很多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努力成长是自己的事,并没有碍着谁,但会引起一些人的自恋创伤。
自恋型特质的人,往往在理想抱负层面有原发性的缺陷。
他们缺少目标和追求,既没有办法受雄心的驱使去发自内心地向上努力,又不希望自己落后于人。
所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把周围的人拉低,获得表面的、自欺欺人的优越感。
比如,自己不想评职称、当优秀员工,但是讨厌身边有野心勃勃、目标坚定的人,因为这会激发因落后而唤起的羞耻感。
他们也往往是自体虚弱的人。
有个女生得了一场大病,康复后,一直心有余悸,担心复发。而且她有了一个“邪恶”的想法:她希望周围的人都和她生一样的病。
你要是和我不一样,你又怎么能理解我的痛苦呢?
只有让别人跌落到一样的处境里,别人才就能够理解自己很糟糕、很虚弱、没有力量的感受。
希望他人不要那么强,只是渴望他人离自己近一点。
同时,自体虚弱的人与他人的关系中,恨是占主导的,通过恨来掩盖内心出现的无助感和羞耻感。
这样的恨,也往往体现为贬低、压制他人的好。
但自体坚韧的人,不管外界强弱的感觉如何侵袭自己,都有一个基本的感觉,那就是“我是好的、强大的,我不需要通过外界来证明自己”。
为自己去成长
反观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人真心希望他人更好,也会用力托举他人的朋友、上司和伴侣,这些都是很少自我冲突,是自洽和悦纳自己的人。
他们也是不用依靠外在参照去证明自我价值、不用和别人比较、对自己有充分确定感的人。
所以一个人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越高,往往对外界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
能够给别人祝福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人。把目光从他人身上收回,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去自我修通,才能真正走向强大。
如果自身的成长被他人否定、怀疑和阻碍呢?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到过一个重要的概念:自体的连续性。
好的自体连续性,往往来源于良好的内在关系感知,不需要通过扭曲自己的个人意志去迎合他人、也不需要通过牺牲自己去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生存环境的安全。
拥有好的自体连续性的人,也许是一个知道如何走向内心道路的妻子。
即便感受到外在的阻力,也可以坚定走向更高的地方、更广阔的人生,因为她内心的声音一定比外在评判的声音坚定得多。
也或许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独立思考的人:不被朋友催眠,不被环境催眠,不被时代催眠,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永远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同时,哪怕没有他人的支持,仍然可以靠自己去获得确认感。
很多夸大自体得到过充分镜映的人,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会让自己不断赋能。
可是,即便在早期没有获得足够的镜映,成年后身边的人也不能肯定自己为成长付出的努力,也仍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比如发展天赋和兴趣特长,通过自我提升走到更高的地方,从热爱的事中获得成就和胜任感。
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潜力、责任和天赋,无论是谁,都不能阻碍一个生命的自由生长。
没有你的允许,谁都不能阻止你散发光芒。
作者:南小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终身成长者,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心的人
2022-09-26
2022-09-26
2022-09-25
2022-09-25
2022-09-24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