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掉“皮”,让生命有血有肉

情感   2022-10-09 10:20  



我们多久没有让自己沉浸在一件缓慢长期深入的事情中了?

 

哪怕是静静地读完一本书、在雨天望着窗外坐听一会雨声、甚至是坐下来慢慢品一杯茶的味道……


回想自己度过的每一天,或许很多人都感觉像是被上了发条似的,忙碌而奔波。到了夜晚,我们不停地刷各种短平快的信息,让劳累了一天的自己放松一下……


我们以为自己在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前进奋斗:做更好的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剥开这个目标,里面却尽是空洞与迷茫。我们只是被动地在去做着这个世界认为理所应当做的事情,却不知道为何要做这些。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从忙碌中获得的成就感、价值感并没有持久,短暂的放松也并没有带来长久的轻松和愉悦。


“即时可得”的成就和快乐,让我们正在渐渐失去与这个世界、与自己深度连接的能力。每一个被闹钟叫醒的早晨,我们又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疲惫。



是束缚,也是安全


不得不承认,那些“即时满足”的事情,让我们很容易感到满足。


当我们完成一项业绩目标,用五分钟看完一篇自己并不熟悉领域的科普小文,我们会觉得自己今天又进步了一点点。


而这样的进步,身边的每个人都会轻而易举地获得,这就让我们不自觉地陷入各种“卷”的竞争中。


我们必须不断去找寻,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不断去抓住这些让我们感到满足的碎片。为了那片刻的欢愉,不断将自己推向深渊。


在大量的、丰富的信息中,我们变得见多识广。但也因这些见多识广,缺乏深入思考所带来的质感,让我们在丰富当中也变得愈加贫乏。


是什么让我们沉湎于这样虚假的满足中不能自拔? 


因为缺乏独立的自我,需要束缚带来的安全。


不管是与他人还是任何事物建立一个深度的关系,都是经由一个人深入思考和连接的过程而得来的。


而这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能够在一定的孤独里,耐受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的不确定感。这意味着我们要让自己去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一个缺乏独立自我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当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也就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就会被这个世界所划定的理所当然的目标所束缚限定着。


但在这些束缚中,我们也获得安全感:只要我照做,就会得到肯定。


所以,当大量“即时可得”的满足摆在眼前,我们很容易被吸引去不停地抓取。我们成为了擅长解决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的工具人。


虽然迷茫与空洞,但也好过让自己待在一个无人之境,去等待前方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的冒险与恐慌。


我们需要这样的束缚所带来的安全感。


看上去,是我们主动选择了迎合一切标准要求,寻求要求背后确定的安全。但本质上,我们陷入了更大的被动。


拿下一个又一个要求和目标,终点究竟在哪里?我们究竟要什么?


我们陷入无尽的迷茫,却又无力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更大的迷茫。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扼杀了我们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



生命力不允许绽放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去花半天的时间看一只蜗牛慢慢爬,可能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这在当下,却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无数的兴趣班学习班,学奥数、学画画、学各种乐器……很大程度上并非为了陶冶情操,而是都朝着一个确定的目标而做这些:能加分、上名校。


对于成年人而言,亦是如此: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超越。


或许我们也会赞许别人家的孩子看半天蜗牛是很保有童心和天性的,但若换成是自家孩子,大抵当爹妈的又要为落下隔壁小明做了三道奥数题而焦虑不堪了。


要比较、要成绩,要炫耀……不管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们来说,都不知道这样努力,自己最终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不但失去了与周围环境事物更多立体接触的机会,对于我们所学习的这些知识技能,也只能将其体验为枯燥的工具。


我们自己也成为被写好的一串串代码,只需按照程序去执行即可。


当沉浸缓慢的享受不被允许,追求的只剩下这些干瘪的功能性,一个人的生命力也会随之枯萎。


渐渐地,这些东西便内化了成为了自我要求:只能速战速决,快速取得成就;花时间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而又看不到什么结果,是不对的。



祭献自己保护造就我们的人


既然我们内化了这样的要求成为自我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忠诚于那些从一开始就这样要求我们的人。


熟悉精神分析的朋友可能会想到,在潜意识层面,我们会认为:


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我,如果我变得跟他们不一样,就是背叛了他们,甚至杀死了那个他们造就出来的我。


想要对抗这样的力量,难度可想而知。当追求个人生命力绽放付出这么大代价,我们往往最终会选择顺从。


而不与其他的人和事建立深度关系,也就无法取代已有的关系——已经拥有的,长久以来建立起来的干瘪的、没有生命力的关系。


而每个人又都有自然向上发展的动力,这个力量的发展会让我们必然地抛弃很多过去的旧有的关系。


巨大的内疚让我们甘愿祭献了自己的生命力,以此保护心里那些把我们造就成如此的人,让他们不被我们所抛弃。



为自己的创造性攻击所恐慌


为人父母的很多都想要打破这样的循环,不想让这样的模式继续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


道理或许我们都懂:父母如果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孩子就会越少因为与父母的分离而内疚。


而难点就在于:我们如何能够首先让自己活出生命力?


这是需要一定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又是需要一定的攻击性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不到打破这样的束缚和循环,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层面分不清楚自己的破坏性攻击和创造性攻击,我们会认为自己所有的攻击性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创造性攻击是一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一段必经历程;而纯粹的破坏攻击则是源于憎恨和嫉羡。当一个人越是缺乏爱与信任,就越发会进行冷酷无情的攻击。


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进行深度连接的关系,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充满温情的爱与信任的体验,而这样的后果反而让我们的攻击性越来越只剩下纯粹的破坏性。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则消息:一位爸爸被自己孩子试卷上的一道错题而震惊。这是一道填空题:冰雪融化了,变成了   。这个孩子在空白处填写了“春天”,被判错误;而正确答案是“水”。    


冰雪融化变成的“春天”所呈现的创造力是丰富而多彩的,而这样的丰富多彩也令那些因遵循限定而感到安全的人望而生畏。


也只有当这样鲜活而荒谬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才会让我们更加被触动:


惧怕那些自然的创造的力量,反而会让其喷涌而出,转变成真正的破坏力,破坏原本可以绽放的生命力。


被判为错误的,不仅仅是这样一道题,更是这个孩子生命里的春天。


当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被扼杀的将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的春夏秋冬。


最终,只剩下恶性竞争环境,每个人成为毫无温情的竞争机器,只为在已被限定好的跑道上自己存活下来,就像是《鱿鱼游戏》里的每一只“鱿鱼”。



允许自己活得有血有肉有灵魂


当我们沉湎于即时可得的满足中感受来得快去的也快的片刻欢愉,当我们焦虑于什么又是下一个可以抓取的目标,我们也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了一出“皮影戏”。


追求完成具体短期的目标,获得那些即时可得的满足,让我们活得看上去就像幕布前鲜活的“影子”,而实际上,我们本质上却活成了幕布后面那干瘪枯萎的、且被人操纵的一张“皮”。


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是要有一些质感来充盈的。


而质感的获得是需要从体验中获取,而不是从一些既得固定的程序中去获得。


体验的过程来自于一个人的反思和独处中,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与周围所建立的深度的连接中。


各种好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深度关系的产物,会让我们获得内心世界的秩序感。


当我们拥有了内部的秩序感,也就拥有了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就不再会去不断抓取外部的碎片让我们变得看似坚实。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面临一个选择:未来的自己,是继续做被束缚但又安全的“皮影”;还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从深度连接中获得质感的“人”。


请勇敢地允许自己活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作者 | 包俊君 编辑 | 花花
第二期:2022年10月开课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一键预约心理咨询


曾奇峰 :爱是天性使然,无需人为干预

2022-10-08

动物梦、房子梦、性梦,吴小进带你成为解梦师

2022-10-08

曾奇峰:自恋,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独与哀伤

2022-10-07

曾奇峰: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让哲学对付苦难,我们享受人生。

2022-10-06

为什么会梦到前男友,梦到飞翔、坠落和鬼?

2022-10-06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精神分析10年深耕,助你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