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要以动不动就烦为耻,以不容易烦为荣

情感   2022-10-04 08:17  

UM心理咨询能力训练中心 
本文禁止转载(包含已开白账号、已授权的其他平台)




提问:请问曾老师,对不耐烦的人的动力学解释是潜意识里把与性无关的刺激转换成与性有关的刺激,这句话怎么理解?期待得到更多的解答。


我们假设你是面对面问我这个问题,我如果不懂精神分析,我可能跟你这样说:


“你跟这个人待在一起,你又不是要跟他眉目传情,又不是现在就要跟他上床,那你烦什么呢?”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劝告,我相信这样的劝告有些时候是会起作用的,那么精神分析是干什么的呢,它就是帮我们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劝告真的会起作用。


精神分析会把它们上升到比较理论的,就是听起来有点不像人话的这个层面。


比如,就是因为你潜意识里面把普通的这样的关系理解为或者是看成与性有关的,所以你才紧张。


而刚才我模仿的劝你不要紧张的那些话,实际上是针对你的潜意识,把这样的关系理解成与性有关系的这样的理解来说的,所以才会起效果。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经典的精神分析的理论。不过我们如果仔细体会一下,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当我能够以平常心来对待我跟另外一个人的关系的时候,而不是把它色情化之后来理解这样的关系的时候,我自然会变得从容、镇静、放松。


这是建立在精神分析的经典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经常举的例子,是父母亲辅导孩子作业,一遍、两遍、三遍可能还不会烦,但是如果七遍、八遍,这个时候孩子还听不懂的话,那父母亲就会变得越来越烦,这就是因为父母亲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度,超过了他们能够承受的阈值。


过长时间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激活了跟孩子在一起的乱伦焦虑。


这个时候,烦是有功能的,它起什么作用呢?


就是既然我们两个之间要发生点什么道德不允许的事情,那么我通过烦就可以把你推开,就能够保护我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的关系能够处在一个跟性没有关系的正常的水平。


这个在生活中间,其他的关系中间也可以看出来。


就是比如说在人际关系中间,我烦某一个人,就是因为在潜意识里面,这个人靠我太近,以致于激活了我潜意识里面跟性有关系的幻想,我通过烦他来远离被他靠近我之后,所激活的与性有关系的幻想或者是冲动,这就是这句话的理解。


当然我们可以从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来理解,第一个轮子我们刚才已经说了,这个是与性关系有关的。




第二个呢,是与攻击性有关。


就是当你过度靠近我的时候,会让我觉得你是不是要打我,或者是,我是不是要通过把你揍一顿,让你远离我。


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公共汽车里面,如果一个女孩一个人坐着,结果上来一个男的,他没有选择一个离这个女孩比较远的位置,而恰好坐在这个女孩的旁边。


其他所有的位置都是空的,但是他恰好选择在这个女孩旁边坐着的话,这个女孩肯定会觉得这个人想对我做点什么攻击我的事情,这可能会让她很烦,或者是很恐惧。


第三个轮子就是关于关系的。


过于近的距离会激活融合恐惧,这个词我们说的很多,很显然这种融合恐惧是一个比性关系更大的概念,为什么呢?


因为性只不过是很多关系中的一种,而且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两个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融合,。


所以在我们说当一个人过度地靠近我,或者我过度地看见另外一个人的时候,说他激活了融合焦虑的时候,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包含性关系了。


我最近发朋友圈说过这样一句话,客体关系理论,就是关于一切活动的动力都来自关系这一点,不是替代了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也不是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而是什么呢?而是覆盖。


那个意思就是关于关系的理论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包括了弗洛伊德所说的与性有关系的理论基础,这个我相信大家已经听得很明白了。


然后第四个轮子,就是关于自恋的。


当我不断地给你辅导作业,而你总是不会的时候,我的自恋就受伤了,这个时候我需要用烦来推开你,作为我不行的证据,因为我总是辅导你,你总是不行的话,这就证明我不行了嘛。


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行,这个会让我觉得很烦,所以呢,我需要把你推开,这样子能够保护我曾经以为我自己很厉害的这样的自恋。


以上就是从四个轮子里面来说与烦有关系的这样一些解释。




有时候我也在想,就是一个人的人格修炼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这里其实已经隐藏了一个回答,就是不轻易地烦。


这意味着你有足够独立的人格,跟他人的边界足够清楚,以致于别人离你远一点、近一点都不足以引起你与性有关系的反应,或者是也不足以引起你跟别人的融合焦虑,为什么呢?


因为你边界非常清楚,而且人格非常强大。


有些人他们有一点表演性的烦,就是当一个人动不动就说我当时就烦了,我当时就火了,我当时就崩溃了这样,有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明显地具有表演性。


这种表演性是在表达什么呢?表达我是一个活人,但是表达的过分了一点。


我们现在说一个判断,就是当一个人动不动就烦了的时候,就表示他人格不强大,而且自我的边界不清楚。


那么听到这个话的人以后,就不会再自我催眠似的动不动就说我当时就烦了,我烦得不行的,我烦得要炸啦,等等。


然后精神分析在大面积传播的时候,有可能导致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就是我们大家都不这样说了。


那比动不动就说我烦要更好的一种状态是,比如我的情绪开关在我的手上,我不会因为你不能够做某个作业,或者是因为你过度靠近我而启动我的情绪开关,这样很显然就是一个更加稳定的,而且更加能够使我们的社会风气朝更加宽容,更能够让我们在感到自由的状态中发展。


我能够想象就是当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动不动就烦的人的时候,和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就是你怎么做我都无所谓的时候,这两种状态是非常不一样的状态。


再简单就是说我们可能要以动不动就烦为耻,而以不容易烦为荣,因为前者是一种人格的不健康状态,而后者是一种人格的更加健康的状态。


- 好课推荐 - 

课程含“曾奇峰65集初级视频”
曾奇峰付丽娟双师授课

- 报名方式 - 

第15期升级版 开启报名
65集视频观看已开放
扫码 或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答疑老师:曾奇峰  文字整理:花花

付丽娟老师会在自己的视频号持续更新好内容,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即刻报名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精神分析10年深耕,助你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