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还书格格儿童健康食疗”,加⭐星标⭐不迷路
你无法感受和理解现在孩子的苦,就没法教育他们保护他们,甚至还有可能助纣为虐、辣手摧花。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调研了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样本后,发现很多孩子都呈现出“四无现象”:
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朝阳一般的年纪,正是充满好奇、希望和温暖的时刻。
这样的年纪没有任何期待,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哀。
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
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上学是很期待的。
我们期待着上下学路上三两好友,打打闹闹,勾肩搭背,一路闲聊,追雀打鸟,揪花拔草;
期待着课间十分钟野马一样冲出教室:
跳皮筋、丢沙包,打兵乓球,跳房子,跨大步……
期待着放学后,蹲在门口的石凳上匆匆写完作业,呼朋唤友,疯跑嬉戏,挤在一起看喜欢的动画片,电视剧。
期待着春天的柳叶环,夏天的冰棍,秋天的麻糖,冬天的糖葫芦……
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电子产品,没有琳琅满目的玩具,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游乐场……我们依然玩得很尽兴,很快乐。
我们很难理解:
为什么现在孩子享受着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多的爱与关注,却一点儿也不幸福。
记得张爱玲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论他人的生活;
不要费尽心思,去插手别人的人生;
别人的幸福,你未必懂得;
他人的苦衷,你未必全知。”
我们跟孩子之间,亦是如此。
我们吃过的苦,孩子没有吃过。
孩子吃的苦,我们也没有吃过。
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幸福,定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的狭隘和偏颇。
🌱🌱🌱爱学习的格格,与君共勉!
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