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欧盟称欧企在华医疗器械采购中“受歧视” 外交部回应

文摘   2025-01-16 21:38   比利时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1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提问,欧盟近日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进行调查后,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存在歧视外国企业的现象。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有关的具体问题请向主管部门询问。我想指出的是,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郭嘉昆强调,中方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维护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规则,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市场开放承诺和公平竞争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背景资料:

联合早报网站1月15日报道,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进行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后,认为存在欧企在华该市场“被歧视”的现象,并宣称或将采取后续限制中企参与欧盟公开招标”做法。

综合彭博社和法新社报道,经过九个月的调查后,欧盟在星期二(1月14日)发布报告,称中方“借助一个复杂的法律、目标和实践的网络”,最终导致国内企业相比欧洲企业在全国各地各类医疗器械的采购方面持续享有“不公平且重大的优势。”

报告称,欧委会得出结论,在调查中发现的中国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在中国全境都存在并适用。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说:“虽然我们继续把对话作为寻找解决方案的第一步,但我们随时准备采取果断行动,捍卫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公平竞争。”

欧盟去年4月宣布启动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调查。这也是欧盟首次动用2022年通过的国际采购工具(IPI)展开调查,该法规旨在促进公共采购市场准入方面的互惠。

中方推动国内医院使用更多本地设备的做法可追溯到官方2015年一项决策。在过去两三年里,多个省份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提升中企向医院供应设备的几率。

近年来,随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对于许多类别的设备实施了严格的国内产品要求,中方愈发关注本土和国家导向的医疗技术采购。

根据欧盟去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所引述的数据,上述变化使得中国此类产品的贸易额从2019年的逆差13亿欧元(18.3亿新元)在短短一年后演变为顺差52亿欧元。

欧盟一直对中国采购市场准入渠道问题感到“不满”,欧盟官员去年访华时,曾多次提出相关问题。知情人士透露,在为期九个月的调查过程中,企业和官员之间的磋商未能得出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研究机构Mer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价值为1350亿欧元。在该行业运营的主要欧洲生产商包括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公司。

欧盟认为,中国推行有关措施和做法实施“中国制造”政策,以及到2025年由中国企业占国内核心医疗设备零部件市场85%份额的目标。

报告称,中国制定了其他多个层面的目标和立法。此外,调查还发现一个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不具可持续性”的采购框架,例如要求大幅度降价高达95%,或是所有的报价都要在最低出价区间内。

报告还称,在中国无法从国内采购,不得不从外国进口设备时,企业需要遵照繁琐的程序,必须获得批准才可行动;愿意转让技术的企业更受青睐。

欧盟接下来将评估,提出采取反制措施是否符合其利益。欧盟可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限制中方企业参与欧洲的公开招标。



END






简介

欧盟中国商会由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8月31日在布鲁塞尔注册,目前会员单位超100家,代表1000多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商会位于布鲁塞尔,毗邻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等机构,代表中资企业利益,肩负“商通中欧、共创繁荣”的共同使命

CCCEU
在欧中资企业共商共建的资讯台、思想库和朋友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