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据欧委会发布的非约束性建议,各成员国需审查自2021年起本国企业在第三国的投资情况,重点评估这些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安全隐患。欧盟成员国需在2025年7月提交阶段性报告,最终报告则需在2026年6月完成。欧盟委员会表示,这一评估将帮助确定是否需要在欧盟和国家层面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应对潜在风险。
此次评估特别关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这三个领域,因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最高的风险。欧盟委员会强调,此举目的是确保“关键科技和知识不会落入错误对象手中”,防止这些技术被敌对国家或实体所利用,特别是在军事或情报用途方面。
还有媒体报道说,欧盟加强这一战略,正值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张和技术控制加强。欧委会去年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对外投资监管政策,特别提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管控不仅涉及国家安全,还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中国的外汇出口管制以及对外投资的广泛控制,引发了欧盟对技术泄漏风险的担忧。”
此外,欧盟也在通过这一策略减少对外依赖,强化自身的科技和供应链自主性,防范外部风险。除了对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外,欧盟还加强了对外直接投资(Outbound FDI)和外来直接投资(Inbound FDI)的管控。
欧盟这一政策框架旨在与其他国家,如日本和美国的类似政策接轨,共同应对外部的技术和经济威胁。随着对外投资监管的不断加强,欧盟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其经济安全,并避免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落入“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手中”。
简介
欧盟中国商会由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8月31日在布鲁塞尔注册,目前会员单位超100家,代表1000多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商会位于布鲁塞尔,毗邻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等机构,代表中资企业利益,肩负“商通中欧、共创繁荣”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