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欧盟中国商会联合罗兰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直面挑战 砥砺前行——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2024/2025)》。报告全面分析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提供在欧中企优秀实践经验与相关建议,引发广泛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2月10日表示,希望欧盟重视中国企业的合理关切。商会连载报告内容,感谢关注!
照片来源:欧盟中国商会
可持续发展环境——中企期待助力欧盟绿色转型
欧盟为全球绿色与可持续性发展先行区域,中企将欧盟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践行的示范市场,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阵地。本年度新增可持续发展环境指标,以衡量中企在欧盟践行可持续发展、参与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环境。53%中企认可欧盟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且85%的企业认为该方面呈稳定或上升趋势。
图 51 中企对欧盟可持续发展环境评价
中企在欧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挑战主要在于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与成本,使其运营符合欧盟的可持续发展及绿色转型要求。另一方面,部分绿色产业企业反馈,欧盟在该领域的本土化发展倾向使其需调整在欧经营策略。
图 52 中企在欧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方面挑战
中企致力于深度参与欧盟绿色转型。近年来,中企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交通、循环经济等领域不断拓展,不局限于工程建设和项目交付,已进一步延伸至研发合作和绿地投资(新能源领域绿地投资见第七章)。
表 3 中欧在欧盟绿色能源领域项目合作(部分)
受访企业中,52%的企业业务直接或间接与绿色经济相关,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专业服务、绿色金融为中企涉足的最普遍方向。
图 53 中企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和先进技术积累,中国是欧盟包括风力涡轮机、光伏、液体生物燃料等绿色产品方面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但也正因为此,有受访中企反馈,欧方存在部分负面声音将中企定义为欧盟绿色能源转型的“威胁”。部分在欧中企认为,欧盟出台的一系列法案影响中企助力欧盟绿色经济发展。在欧中企充分理解欧盟绿色产业本土化发展的意愿,但希望欧盟也将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纳入考量,如强行将中企排除在外,将导致绿色能源获取成本增加,拖慢转型进程。
欧盟近年来发布或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企业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CSDDD)》等多项提案或法规,着眼加速欧洲减碳进程、推动双碳目标达成。但部分中企反馈,这些法案将给企业增加巨大的合规成本,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图 54 欧盟绿色发展法案对中企的影响
虽然部分法案将给中企带来短期运营挑战,但欧盟近年来加大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补贴及相关激励、优化监管及政策服务体系,强化技术研发,激发市场活力,因此从长期来看,在欧中企或将受益,中企通过强化自身能力,预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欧盟监管框架虽将使中企增加合规成本,但长期来看,这些挑战某种程度上可转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会,以便未来向其他区域赋能。
调研结果显示,95%的中企都认为中欧间在绿色领域的合作具备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企业积极应对调整面临核心挑战,有25%的企业规划在欧生产,29%的企业着手收集优化流程。可预期未来中企将加深加速融入欧盟绿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建设。
图 55 中企对中欧绿色合作预期和行动计划
受访企业中,有60%已经或计划准备披露ESG相关信息,充分说明中企对欧盟可持续发展的尊重与重视。
图 56 中企ESG相关信息披露情况
2024年以来,中银欧洲作为中银集团欧洲区域总部,积极落实集团绿色金融战略部署,满足ESG监管要求,逐步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嵌入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同时开展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全面梳理和重检,不断提升中银欧洲绿色金融自评价表现。
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以实际行动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匈牙利分行6月18日顺利完成首批“一带一路”暨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发行,成功募集三年期浮动利率资金5亿美元。本次发行标志这中东欧地区首笔中资机构可持续发展债券成功落地,也是中行通过金融创新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打造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的切实举措。
强化绿色领域研究,为绿色发展贡献中行智慧。布鲁塞尔分行与匈牙利分行联合发布文章《动力电池行业及其欧洲市场研究之二-新能源电池融资要点、案例分享及相关法规》,并发表于《欧非银团论丛》第十六期 (2024年6月)。匈牙利分行也发布《欧盟绿色金融监管要求在中东欧区域商业银行的落地实践与探索》相关研究成果。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绿色项目做优做大。斯德哥尔摩分行持续为冰岛第三大地热发电厂Orka hf提供金融支持。波兰分行参与波兰大型电力集团PGE波罗的海海上风电项目,并最终获批4.2亿欧元(包括1.2亿资金交易额度),该项目是波兰分行参与首个波兰大型国有企业开发的风电项目,并且是目前为止波兰单体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拓展产品服务类型,提升品牌在欧影响力。中国银行在2024年中国银行作为承销商协助Engie、EPH、Smurfit Kappa、Iliad 等客户成功发债绿色债券,累计募集金额近60 亿美元。通过持续参与和推动欧洲市场绿色融资,中国银行进一步树立了自身在欧洲资本市场品牌形象,为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强化绿色人才储备,组织参与相关培训。中银欧洲重视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年组织开展多轮分层次培训与学习,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人才队伍体系。截止2024年上半年,中银欧洲加入总行绿色金融领军人才、菁英人才队伍6人,上半年新增获得英国特许银行家协会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质证书9人。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获得绿色金融重要奖项。《The Asset Country Awards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2024》揭晓2023年“可持续金融奖”评选结果,卢森堡分行凭借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实践,一举摘得“最佳绿色转型”债券奖项,同时荣获“最佳‘一带一路’”绿色债券奖项,获得行业内认可。
中银欧洲始终以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经营发展的全流程、全周期,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未来将进一步根植欧洲本土市场,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为“走出来”中资企业和本土优质企业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
华为在欧洲经营的过程中,持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欧盟可持续发展进程。
华为长期关注生态多样性保护项目,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雨林保护组织RFCx和华为携手,在意大利开展了一项新的农业生态保护项目,希望在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该项目为期12个月,在意大利的8处WWF绿洲自然保护区部署未联网的RFCx AudioMoth边缘设备。该设备可以全天候录制环境声音,包括濒危动物发出的声音。设备收集的海量数据将汇总到RFCx Arbimon云平台上,由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分析,以识别特定声音。截止到目前,该项目已经收集了高达12万条录音,共计2,000个小时的音频。这个数据量远远超出之前能够想象的采用常规的人工方式所采集的量。这些数据将用于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趋势,包括不同耕种方式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最佳实践提供指导。
华为也致力于利用ICT技术,助力欧洲实现教育普惠的目标。例如,华为携手WeTechCare和Close the Gap,在法国共同发起DigiTruck项目,构建一个由太阳能供电、二手集装箱卡车改造而成的移动数字课堂,开到培训机会不足或匮乏的城市地区,为法国各城市提供免费数字技能培训。再例如,华为联合儿童权益保护及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组织,共同运营了SmartBus项目。SmartBus是一个交互型的可移动数字课堂,可前往欧洲各地的学校,为11至15岁的儿童提供互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交互的课程和游戏项目,孩子们在玩耍中认识了网络欺凌、个人信息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等风险识别及应对方法。SmartBus已覆盖葡萄牙、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300多所学校,超过65000多名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参加了培训。
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下称“三峡欧洲”)于2011年由中国三峡集团在卢森堡设立。三峡欧洲公司长期以来扎根欧盟市场,持续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并积极引进新能源相关技术,为当地实现能源转型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持。
三峡欧洲公司于2022年底完成西班牙Roadrunner项目已运营资产和在建资产股权交割。该项目位于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区( Castilla La Mancha)、西部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Extremadura)和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cía)等,包含27个光伏电站(含运营、在建及在开发项目),总装机61.9万千瓦。2023年12月,Roadrunner IS1光伏项目7个子项目全部实现投产发电。
三峡欧洲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和绿地开发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持续为西班牙清洁能源发展创造增量,切实履行支持西班牙能源转型的承诺。
o 中欧应持续深化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及高级别对话。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完整有效落实。
o 中欧应加强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领域合作,并展开中欧环境政策对话、中欧水资源对话及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话。
o 中欧应携手建设绿色伙伴关系,倡导零碳发展模式,深化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
o 共同推动能源系统向基于能效、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气候保护方向发展。
o 深化中欧绿色研发旗舰项目,进一步提升合作战略国覆盖、提高项目数量及资金投入。
o 建议中欧促进双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减碳减排、海上风电、燃料电池和储能等技术研发和项目开发上深化合作、持续沟通。
o 尊重全球产业链分工,避免“降依赖”和“本土化”要求阻碍绿色发展。
o 建议欧盟加大与中方交流沟通,秉持“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原则出台绿色能源相应政策及行动。
o 建议中欧充分挖掘绿色经济优势互补领域。
o 绿色经济相关鼓励及刺激措施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o 就《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细则给予企业清晰预期和指引。
o 妥善处理《碳边境调节机制》相关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关切。
o 就《企业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提供细则指引及解读。
o 呼吁对《企业可持续尽职调查指令》进行调整,避免增加不合理的合规成本。
o 建议欧盟保持对外商开放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等,追加新投资,鼓励绿色发展。
o 建议欧盟及成员国继续加大对新能源纯电动大巴的政策支持力度。
o 鼓励绿色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o 鼓励绿色产业研发及其转化。
o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o 加强中欧双方在绿色经济领域的研发及设计合作。
o 推进ESG指标双方互认。
o 推进绿色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互认。
o 推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互认互通。
o 中欧间应进一步强化碳定价机制的研讨,减少因设定门槛不同形成执行掣肘。
o 加快全领域绿色低碳标准衔接。
o 深化中欧乃至全球绿色金融标准互认,提升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
o 加大和推广按《共同分类目录》对绿色债券进行贴标工作,促进绿色资本跨境流通。
o 推动包括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与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体系》、法国《OAT框架》、德国《绿色债券框架》等对接。
o 增加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治理机制指导。
o 加强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治理人才培养体系指导。
o 针对环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企业优秀实践进行交流和宣传。
o 组织企业间就可持续发展项目进行交流合作。
o 将ESG主动融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并确立与业务发展战略相契合的ESG长期发展战略。
o 建议企业进行全面碳盘查,设置降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切实推动实现降碳目标。
o 对符合欧盟CSDDD披露要求的企业,应快速响应准备相关内容。
o 对于暂未达到CSDDD披露标准的企业同样需应进一步对指令的生效及其适用性保持敏感度。
o 开发绿色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
o 主动参与相关商协会及专业服务公司沟通培训,同时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学习相关经验。
o 建议企业密切关注欧盟政策更新,洞察欧盟绿色经济发展趋势。
o 盘点自身能力,顺应绿色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
简介
欧盟中国商会由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发起,于2018年8月31日在布鲁塞尔注册,目前会员单位超100家,代表1000多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商会位于布鲁塞尔,毗邻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等机构,代表中资企业利益,肩负“商通中欧、共创繁荣”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