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改革“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全面铺开?

文摘   2024-10-20 19:56   山东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三明市的医疗改革自2011年开始,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三明的医改不仅仅是地方性的变革,更是全国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试点之一。

2011年,三明全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出现了严重的收不抵支现象,缺口超过2亿元。简单来说,医保系统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这个时刻的到来,迫使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保住医保基金的核心目标。

医改的初衷并不在于取消医保费用,而是要求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基本医疗费用的缴纳原则不变,以确保医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明市的医改始于2012年4月,改革的第一步明确针对的是高价格、潜在高回扣的药品采购。

通过精简药品目录,剔除那些营养性、辅助性、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一个月内就减少了1673万元的医保基金支出,并在全年节省医保开支2亿元,从而有效填补了前一年的亏空。

这一举措不仅为三明的医保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为全国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提供了参考模型,证明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为改革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药品采购的成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三明医改的第二步针对的是过度医疗行为。

此时,C-DRG(按疾病诊断相关组)模式的引入,标志着医疗控费手段的进一步深化。

通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程度、医疗资源消耗程度进行分组定价,三明医疗机构能够在提供必要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这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服务的变化。

随着医疗成本的控制,三明医改的第三步则聚焦在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上。

李玲教授提到的医务人员年薪制,如同高薪养廉,极大地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通过对年薪的考核机制,优秀的医生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医疗人员因收入不平衡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当然,是否优秀的考核与审核的公平性还有待考究。

回顾三明医改的推进过程,可以发现医院、患者和医药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

医院的运营效率提高,患者在看病时的经济负担减轻,医药企业在适度竞争中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改革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潜在危机。

例如,坊间的传闻称,三明本地人在面临较大疾病时会选择去外地就医,部分医院的药品质量受到质疑,让患者不得不去药店购买。

因此,有医生表示在面对过度医疗和药品济困的现实时变得谨慎,也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性。

三明医改未来的方向依然是深化改革,而更加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验

随着全国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变革的步伐必须应对各种复杂性。

在医生流失、患者求医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更加审慎地设计政策,堵住制度缺口。

未来的医改之路,既要保持经济性的持续增长,也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和实用性的结合。

或许,我们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政策调整,来实现一个更为理想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公民享受到健康的红利

随之而来私立医院的引入,让笔者不禁为改革的后果长吁一声。

今天就到这吧,散会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