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患者共同的困境:检查结果不互认,是不能还是不想?

文摘   2024-11-03 20:08   山东  

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是当今医疗患者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不通用,即使患者复印了检查结果,其他医院也往往不予认可。

这一现象不仅造成患者的极大困扰,也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和医疗效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我国正在持续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通共享工作。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构建完善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广电子健康卡、建立唯一主索引,推动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以及电子健康档案的规范查询,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工作。这一初步进展为医疗系统的优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理论上,检查结果的互认将极大地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诊疗效率,并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患者无需在不同医院之间反复进行检查,这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然而,尽管政策在推动,现实中的互认机制仍面临诸多障碍。一方面,公众对高效互认的期待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泥沼。

尽管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已经确保了一定的准确度,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精密度仍然存在差异。

例如,基层医院在人员技术能力、仪器设备性能及试剂耗材质量等方面与三级医院存在较大差距。

即使是同级别医院,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和试剂也不尽相同,这为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带来了挑战。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医生的判断常常需要依赖检查结果,这使得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

某些检验项目的时效性对于医疗决策至关重要。

在生理状态下与病理状态下,某些生理指标也会快速变化。

因此,不同医院对同一检验项目的时间和方法差异,可能使得诊断无法高效匹配。

对于患者来说,重复检查的情况非常普遍,可能需要为了确认病情而多次进行检验。但为了不影响疾病的及时发现与治疗,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重复“监测的。

互认的推进意味着临床医生需要依据非本院的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诊疗。

在当前医疗环境中,医生在做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结果的来源和准确性,以避免潜在的误诊风险。

然而,由于信息共享的同质化程度不足,医生在使用外院检查结果时,面临的风险与责任划分往往不够明确

在多个案例中,若患者因检查结果的争议而导致误诊,其责任归属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医院与医生的声誉以及患者的信任度。

医疗行为是综合性事件,没有绝对的对错,但却有无数的是非。

信息共享对患者的钱包是有利的,但对病情是否真的有帮助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毕竟人体就是个千变万化的综合系统,谁也无法保证这一秒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全身的变化,在精密的仪器也无法捕捉这”瞬息万变“带来的结果。

但笔者与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期待着医疗结果更精准的判断以及更省”钱袋子“那天的到来。

今天就到这吧,散会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