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华严经》:何以称为“经中之王”、“佛家之富贵”?

旅行   2024-10-15 07:58   浙江  




初识《华严经》

何以称为“经中之王”、“佛家之富贵”?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Buddhāvatamsaka -mahāvaipulya-sūtra) 。是大乘佛教的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憨山大师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莲池大师说:“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


虽然地球上所拥有的《华严经》只有一小部分,却依然被誉为“经中之王” 。《华严经》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



佛陀所说第一部经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就被称为“华严境界”。佛陀不离菩提道场,三七日(三个七日,就是二十一天)在禅定中升到“忉利天、帝释天、夜摩天、兜率天”等等不同层次天界,为界外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解释无尽的法界,阐述成佛的经验。“四十一位”不是说只有四十一个菩萨,而是指菩萨四十一个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是三贤位,十地是十圣位,加等觉共四十一位。每一阶位有恒河沙数之多的菩萨,他们是《华严经》的听众。


因为南阎浮提的众生根机不够,受持不了,这部经被当时的听众之一大龙菩萨汇集起来,珍藏在龙宫中,等待具足机缘的取经人。





与南阎浮提因缘





《华严经》与南阎浮提众生的因缘,一等就是七百多年,直到龙树菩萨降世。


佛陀曾亲口授记龙树的诞生,在很多经中都有记载。公元一世纪中期,龙树菩萨应言而生。龙树菩萨是复兴大乘佛教的第一位经义论师,被尊为“第二释迦”、“八宗共祖”。


龙树出家后,只用了九十天就把三藏十二部经全都读遍并且通晓奥义,觉得佛理也不过如此,就准备自己开宗立派了。好在大龙菩萨知道他就是那位有缘人,把他请到龙宫,开七宝藏,发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上妙法授之龙树”,其中就有《大方广佛华严经》。


龙树菩萨在这里知道了佛法浩如烟海,之前了解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回归正途的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如饥似渴地读了九十天,证得了无生法忍,准备回来弘扬大乘。由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这样来到了南阎浮提。





华严经上中下三本





《华严经》在龙宫里面有三本:上本、中本、小本。它的篇幅有多大?


佛学世界观中,我们生存着的宇宙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构成一个“大千世界”。


古印度记载经典以“偈”计算,一偈四句类似古诗。


而《华严经》的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也有“十万偈,四十八品”。


什么是“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就是一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把所有的土地碎为微尘,它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的偈!把一四天下所有的土地碎成微尘,有那么多品,这篇幅已经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出的了。


因为《华严经》的上本和中本都不是南阎浮提众生心力能受持的,所以龙树菩萨就诵出了小本,中国所翻译来的有三十九品,共八十一卷,这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恢宏了。





华严经不同版本





今日中国流传的《华严经》译本有晋译六十卷、唐译八十卷、唐译四十卷。


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华严》

最早的译本是东晋时期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华严》。418年,佛陀跋陀罗(觉贤三藏)召集了100多位当时社会上的精英开始翻译《华严经》。最初翻译出来的其实只有五十卷,因觉不太完善,最终把这五十卷改分为六十卷,前后一共用了四年之久,也即《六十华严》,一共有三万六千个偈诵。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

距《六十华严》面世200余年后,唐代的实叉难陀翻译出了《八十华严》。实叉难陀汉语叫“学喜”,是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人。当时是武则天当政,礼请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担任国师。法藏大师素以弘扬《华严经》为主,但大师深感《六十华严》从法理上来说不够完备。武则天下令在全国搜寻,最后探听到于阗有完备的梵本,就专门遣使者到于阗把梵本请回来,顺道也把精通《华严经》的实叉难陀请了回来。


大约在695年,实叉难陀在洛阳宫庭里的大遍空寺开始和菩提流志、义净大师一起翻译《八十华严》,历时四年,此本增加到五十三万八千多字。《六十华严》只有八会,《八十华严》增加到九会,两个版本一共相差一会五品,唐译文更加详细,品目上分得更细。


武则天阅览了《八十华严》之后,非常欢喜,御笔题就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千百年来至今我们还在念诵。《八十华严》距今也有1300多年了。


般若法师译《四十华严》

第三个版本也是唐代出现的,是般若法师翻译的《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其实只是前面二种译本里面的一品,叫“入法界品”。《六十华严·入法界品》,其实是从四十四卷开始的,一直到六十卷,一共用了十七卷来阐释。而《八十华严》是从六十卷开始到八十卷结束,一共用了二十一卷的篇幅。般若法师翻译的“入法界品”一共有四十卷。


般若法师翻译《四十华严》也用了三年时间,距此前《八十华严》翻译的时间接近100年,距今约1200多年。后期澄观大师把这二个版本进行了融合,取《四十华严》补《八十华严》的不足,最后形成了八十一卷的《华严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就是八十一卷,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版本。




华严经讲什么?




《华严经》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是讲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境界;第二是阐明了如何从凡夫到成佛的果位,需要圆满哪些行愿;第三部分以善财童子南游,一生参学修行,入普贤三昧,证入毗卢性海。


整个华严经(80华严)共有七处九会39品,以下是华严经的内容概述:


七处九会

八十华严有三十九品、七处九会之说。七处包括地上三处、天宫四处,即 1)菩提道场(地上):第一会六品(世主妙严品以下);2)普光明殿(地上):第二会六品(如来名号品以下)、第七会十一品(十定品以下)、第八会一品(离世间品);3)忉利天宫:第三会六品(升忉利天宫品以下);4)夜摩天宫:第四会四品(升夜摩天宫以下);5)兜率天宫:第五会三品(升兜率天宫品以下);6)他化天宫:第六会一品(十地品);7)重阁讲堂(即逝多林):第九会一品(入法界品)。万物不出三个范围。


五周因果

《华严经》分四个部分解释了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在第一会所讲,名卢舍那佛之果德及其为普庄严童子时之因行,即修行者所信佛之因果。二、差别因果,在第二会至第六会所讲,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差别之因,第七会佛不思议法品、十身相海品、随好光明品明差别之果,此即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七会普贤行品明平等之因,如来出现品名平等之果,故称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在第八会离世间品中说,初说五十阶位,后说八相成道,因行成果行,故曰成行因果。五、证入因果,第九会入法界品所说,先明佛已经自在证入之果,后明善财童子证入法界之因,因此称为证入因果。


四分结构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分成信、解、行、证四个部分:一、信分,即初会所信因果周;二、解分,即第二至第六会差别因果周及第七会平等因果周;三、行分,即第八会成行因果周;四、证分,即第九会证入因果周。


菩萨道地

大乘菩萨行者从初发菩提心到修行圆满成佛的阶位,《华严经》中列出五十二个等级,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十信有: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不退心、7)护法心、8)回向心、9)戒心、10)愿心。


十住有:1)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十行有:1)欢喜行、2)饶益行、3)无嗔恚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十回向有: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真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心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有: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


《华严经》中,念佛法门具摄“华严奥藏”分三个界面展开:第一是六相,第二是十玄门,第三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六相

“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同一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同一事物中,六相都是相辅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称为“彰显法界缘起,无尽圆融之法”的一个标志。


十玄门

“十玄门”是指: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


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通过此十种玄妙之门,能契入华藏世界无尽性海,彰显圆教秘藏精髓。


《华严经》所独具之十玄门,亦体现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法门根本经典中,祖师大德往往以华严义理和境界来注疏、诠释、讲解净土经典。


五十三参

《入法界品》记载了善财童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为得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从庄严幢沙罗林出发次第南逰,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的故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1)德云比丘;2)海云比丘;3)善住比丘;4)弥伽长者;5)解脱长者;6)海幢比丘;7)休舍优婆夷;8)毗目瞿沙仙人;9)胜热婆罗门;10)慈行童女;11)善见比丘;12)自在主童子;13)具足优婆夷;14)明智居士;15)宝髻长者;16)普眼长者;17)无厌足王;18)大光王;19)不动优婆夷;20)遍行外道;21)鬻香长者;22)婆施罗船师;23)无上胜长者;24)狮子频申比丘尼;25)婆须蜜多女;26)鞞瑟胝罗居士;27)观自在菩萨;28)正趣菩萨;29)大天神;30)安住地神;31)婆珊婆演底夜神;32)普德净光夜神;33)喜目观察众生夜神;34)普救众生妙德夜神;35)寂静音海夜神;36)守护一切城夜神;37)开敷一切树华夜神;38)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39)妙德圆满夜神;40)瞿波释种女;41)摩耶佛母;42)天主光天女;43)遍友童子师;44)善知众艺菩萨字智童子;45)贤胜优婆夷;46)坚固解脱长者;47)妙月长者;48)无胜军长者;49)最寂静婆罗门;50)德生童子;51)弥勒菩萨摩诃萨;52)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53)普贤菩萨摩诃萨。


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后,善财童子终于修行圆满,“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言辞等,音声等,力无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议解脱自在悉皆同等。”


华严三昧

甚深禅定名称,明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之理,修六度四摄、庄严佛果之行,只有普贤菩萨大行,可入正觉华严三昧。六十华严三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华严。”若得华严三昧,可谓已经成佛,《无量寿经》诗句为证:“得佛华严三昧,宣畅一切经典。”净影在《无量寿经疏》中说:“如华严说,彼一三昧统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华严经》第十二品贤首菩萨偈曰:“严净不可思议刹,供养一切诸如来;放大光明无有边,度脱众生亦无限;智慧自在不思议,说法言辞无有碍;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




寒山寺举办第九届华严法会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文稿 | 网   络

图片 | 寒山寺、网   络

设计 | 李明珠

编辑 | 隆   盛

审核 | 心   良、可   序、孙弘延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苏(2022)0500005

苏州寒山寺欢迎您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文章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苏州寒山寺
钟声诗韵,和合祖庭,传播正见,净化人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苏(2022)05000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