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往事】旧影中的岁月长歌:个旧人“时代主人”的真实模样人

文摘   2024-12-20 07:30   云南  

作  者


赵俊峰


在个旧收藏家陈涛先生珍藏的一组老个旧照片里,岁月的脉络清晰可见,时代主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成为历史的生动注脚。
 



上世纪 40 年代,中国正处于战火纷飞的民国时期,内忧外患交织。然而地处西南边陲的个旧,因锡矿资源而保有一方独特景象。彼时的个旧人,常着长衫马褂。这一时期,西方文化虽已有所渗透,但个旧在传统地域文化的浸润下,人们依然遵循着古老的礼仪规范。长衫马褂作为中式传统服饰,在个旧流行,它不仅是遮体之物,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与同时代的昆明相比,个旧或许因锡矿带来的财富积累和相对封闭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这里的人们在服饰和气质上更显绅士风度。他们在街头巷尾穿梭,或于庭院中谈天说地,在乱世中维持着一份独有的宁静与儒雅,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随着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历史的车轮驶入上世纪 50 年代,个旧迎来新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个旧的锡矿资源,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锡矿工人,这些曾经被旧制度压迫的群体,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积极投身于锡矿开采事业,脸上洋溢着自豪。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个旧的锡矿工人也不例外。他们深知自己的劳动对于国家工业体系建设的意义,在艰苦的矿山环境中,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畏的精神,为国家贡献着锡矿资源,这股战天斗地的热情,成为推动个旧乃至全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发展阶段。全国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个旧人也积极响应号召,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这一时期,国家倡导劳动光荣、奉献伟大,个旧涌现出众多劳模。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无论是矿山开采、工厂生产,还是农业劳作、水利建设,都有他们辛勤耕耘的身影。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个旧人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引领,团结一心,将个人力量汇聚成建设家乡的强大洪流,为个旧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了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解放,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个旧人也紧跟时代步伐,云锡工人穿着毛呢衣服、翻毛皮鞋踏上前往昆明旅游的旅程。就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云锡老厂锡矿职工到昆明白渔口疗养,清一色都是穿着毛呢衣服,疗养院的领导吓到了。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也说:“老厂锡矿有那么多的处级干部呀?”那时,只有处级干部才穿毛呢中山装的!这一现象反映出个旧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积极变化。随着锡矿产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旧人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开始走出家乡,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这不仅是物质生活改善的体现,更是个旧人精神世界丰富、视野开阔的象征,彰显出个旧人在时代变迁中始终保持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 40 年代的长衫马褂到 80 年代的时尚出行,从锡矿工人的当家作主到踊跃建设家乡,这一组老照片见证了个旧人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变迁。他们始终以时代主人的姿态,用勤劳、智慧与勇气,书写着个旧的辉煌篇章,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光,其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砥砺前行。



作者介绍


赵俊峰,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个人专著《开在大锡额头的荞花》《听石头用沉默说话》《出国部队》三部。与他人合著《仗剑红河诗酒花》《红河37.2℃》《燕归古镇状元家》《西南鞋王》《少林弟子梁山碧》等。



欢迎长按二维码

或微信扫一扫

关注、订阅


落纸如云 文艺微刊
云南有一种生活,
叫做在人间烟火里,
呼吸文艺气息和抒写百味人生。
无润笔原创,凭情怀投稿  
1316455159@qq.com

《落纸如云》读者,还经常关注《微风南来》!

  • 感谢赞赏,支持稿件编发工作!

落纸如云
云南有一种生活,叫做在人间烟火里,呼吸文艺气息和抒写百味人生。无润笔原创,凭情怀投稿1316455159@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