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17年大雨成灾,洪水泛滥,市民坐船上街

文化   历史   2024-08-05 07:00   浙江  

1917年,京畿、直隶一带在春夏期间发生干旱,雨水稀少,庄稼歉收。可是,7月下旬开始,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海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北运河、潮白河等河流相继决堤,华北大片土地沦为泽国。美国社会活动家西德尼·甘博在天津用镜头记录了当时的灾况。

1917年,天津街道被洪水淹没。

历了两个月的强降雨,到9月下旬,天津市区一片汪洋,城内西区、南区全被淹,水深处竟达丈余;东、北、中区的部分地方也受水淹,日、法、英、德租界同样未能幸免。

天津街道上的小船。

城里的人为了出行,想办法建造了小船和简易的木筏,还有人直接将大木桶和大木盆放在水面上,坐在里面划行。

被洪水冲毁的民房。

《申报》报道说:“天津灾情之重为历来所未有,就全境而论,被灾者约占五分之四,灾民约有八十余万人。”其中有10余万人失去家园,被迫逃荒。

警察站在沙袋上执勤。

《大公报》对天津灾情记述道:“洪水滔滔,经杨柳青往河北闸铺天盖地而来,堵救不急,淹灭村庄,吞噬田野,受难灾民在岸边支搭席棚,聚众其中,或从水中扶挈老幼妇女,挟持器物往高处,衣服褴褛,多数小孩身无寸衣,赤身在水中呼唤抢救,惨不忍睹……为五十年来所未有之浩劫。”

警察撑船执勤。

一时间,天津这座大城市的功能几乎瘫痪,大批灾民聚集,社会秩序几乎失控。饥寒交迫的灾民聚集之初,衣、食、住等问题都无法解决,其后,官府、民间慈善组织以及红十字会等救助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局面才慢慢改观。

天津街道上的马车,涉水行走。

灾民搭建的临时住所。

北洋政府财政困难,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拨付区区20万元救济款。没办法,财政部只得向美国、日本等大举借债。直隶省长曹锟还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募集款项,以赈济灾区。

被水淹的居民在排涝。

灾民在临时住所内。

天津水灾发生后,天津地区、全国各界团体和国外机构,共搭盖了临时避难的窝铺9000余间。

为了让灾民填饱肚子,天津官府和民间组织在宜兴埠、南市大舞台、西广开清化祠、三义庄等地开设了粥厂,提供米粥和馒头。开办粥厂所需的经费,一部分是官府的拨款,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慈善事业联合会和慈善团体的募捐。

等待救济的灾民。

这次水灾虽是天灾,但也有不可忽视的人祸因素,最主要是河道淤塞。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争夺各自利益,互相攻伐,根本不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不愿花费较多人力财力物力去治理河道。

END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小历史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本号不会卖萌,表达不求石破天惊,惟愿能让您沉思一会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