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山西大地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通过一组拍摄于1914年的老照片,共同走进历史上的山西。摄影师: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
太原首义门。
1914年,阎锡山执掌着山西的军政大权,这一年他只有31岁。早在辛亥革命期间,山西新军发动起义,推翻了清廷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被推选为山西都督。1914年,袁世凯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另设督军,阎锡山被任命为山西督军。
太行山上的旅人。
那些年,阎锡山地位不稳,他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较少,主要还是控制局面、抱袁世凯的大腿,与各个方面搞关系。虽然他以革命起家,但很快背叛革命、投靠袁世凯。
毛驴运输木材。
那个年代,跟东部省份相比,山西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低一截。直到1917年,阎锡山牢牢把持了军政大权,地位稳固,才开始实施“保境安民”的政策,兴利除弊,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
山西北部黄土高原上的村庄。
村民们的房屋大多数都不是普通的砖瓦房,而是充分利用当地黄土的特性建起来的窑洞。窑洞一般修建在朝南的山坡上,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这种建筑形式具有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的优势,是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人们围观摄影师一行。
对于外国人的到来,当地百姓深感新鲜,纷纷聚拢到摄影师菲德克·克拉普一行居住的旅馆看热闹,他们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为了防止出现什么意外,当地官府特意派出警察维持秩序。
农村里的戏台。
这张照片非常生动有趣。戏台上正上演着地方戏,这时菲德克·克拉普一行突然出现,他们刹那间失去了对戏剧的兴趣,齐刷刷地转身围观摄影师,把演员晾在一边。不知道那些演员作何感想?
朔州马邑城墙。
马邑城墙在桑干河的冲刷下显露出沧桑面貌,部分墙体已经坍塌,又增添了几分苍凉。马邑的历史非常古老,早在秦朝,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北逐匈奴,围城养马,造就了马邑之名。后来设置马邑县,在历史上存在了将近两千年,直至1796年撤县为乡并入朔州。
废弃的军事要塞。
这座要塞均由黄土夯筑,设有炮台,从其状况来看已废弃多年。菲德克·克拉普标注拍摄地点为Pei-shan-ling,哪位知道究竟是何地?
沁河上的渡船。
沁河属于黄河支流,是山西省内的主要河流之一。照片中这艘船安装了像尾翼一样的木板,不知是何用意?为了保持船只的平衡吗?
清化古道。
这一段古道位于泽州县冶底村。清化古道是由山西进入中原的重要古道之一,自泽州县周村起,经李寨、犁川、山河镇出境,入河南清化镇,为晋商文明的传播提供了交通便利,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