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世动荡不安,有人锦衣玉食花天酒地,有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来共同感受100多年前的生活。有些照片看了或许让人心痛不已,你我的先辈,就是从这样的时代境遇里走出来的。
到田野里搂柴禾的男孩。
男孩大概10岁左右,虽然没多少力气,也要干搂柴草这样的轻活,帮家里分担家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赤脚的侏儒与正常身高的行人。
这名侏儒是乞丐,正在伸手向行人讨要钱物。
工人们正在纺线织布。
这是一家传统的纺织作坊,所用的织机比较落后,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晚清沿海、沿江大城市出现了不少纺织工厂,采用机器作业,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冲击着小作坊生产。
种植鸦片的农民。
1859年,清廷开始对本土所产鸦片征收厘税,这等于变相承认了鸦片种植的合法化。于是很多农民纷纷放弃种植粮食,明目张胆地改种鸦片,因为后者经济收益更多。据记载,山西的罂粟田规模惊人,当地老百姓“弃田之半以种罂粟”,“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之硗瘠之区”。久而久之,结果就是粮食生产越来越少,民间缺粮,国库也缺粮,一遇灾荒,饥民遍地。
鸦片烟馆里的瘾君子。
晚清城市里开设的鸦片烟馆,就像现在街头的便利店一样普遍。不过烟馆也有高档和低档之分,像照片里这种拥挤不堪的,显然属于低档。高档烟馆不仅装修豪华,还设有雅间,提供茶水、点心。
人来人往的火车站。
这张照片记录的应该是北京的一座火车站,是前门站还是永定门站?知情的朋友请赐教。
饥饿的灾民。
小孩子骨瘦如柴,妇女已因饥饿全身浮肿,其凄惨之状不忍直视。这张照片的原注为“The Kiangpeh famine”,很可能是发生在1906-1907年的“江北灾荒”,大批灾民嗷嗷待哺,因病饿而死者不在少数。
衣衫破烂的灾民。
她们身上的衣服几乎烂成了碎布,可怜至极。手上拿着盆盆罐罐,或许已逃荒在外。
徒步送信件的邮递员。
这位邮递员肩膀上的扁担一头挑着邮件,一头挑着他的衣服,可见已经马不停蹄地走了很远的路。这张照片的原注为“The fast mail”,即“快速递送”,我们可以叫他一声“快递小哥”了。只是步行送件的方式,与“快速”之名不相称。
骑自行车的男子。
晚清时期自行车全部依赖进口,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能买得起的,绝非普通人家。光绪年间有一首《竹枝词》描述北京街头的自行车:“臂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嘎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当这名男子骑车的时候,他的大辫子会不会飞起?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