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慈禧太后玩砸了。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想废掉光绪皇帝,但是外国列强激烈反对。同时,在华外国公使又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其马上镇压以“杀光洋人”为号召的民间组织“义和团”。
接连发生的两件事点燃了慈禧太后的仇外情绪,她认为外国势力成为她行使权力的障碍,于是恼羞成怒。
慈禧意识到列强对其统治造成极大威胁,遂于1900年6月21日下令颁布《宣战诏书》,打算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来教训外国势力。
这一仗清政府打得非常憋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带着光绪逃到西安,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收场。
法国杂志《Le Rire》上慈禧的形象。
从出逃那天起,在外国列强眼里(国内百姓心中亦然),慈禧的伟光正形象就一落千丈,达到谷底。比如,1900年7月4日出版的法国杂志《Le Rire》,其封面把慈禧画成一个邪恶的太监形象,一只手紧握血淋淋的匕首,另一只手拿着扇子,背后的柱子上挂满洋人的头颅。
为此,她不得不想办法在外国人面前修复自己的形象。在内部她还可以以生杀大权威吓臣民,确保自己的至尊地位,但对外国人,这一招不灵,她也不敢使了。
1902年1月,慈禧回銮,抵达北京。从此,她身边多了一些特殊的女性,她们起到了外交礼仪顾问的作用。这些女性分为两个群体。
第一,驻华使节的家属。慈禧在宫中接见很多外交使团的女性家属,其中对慈禧改善形象帮助最大的当属美国公使的夫人莎拉.康格。
1903年6月,康格向慈禧提议,让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为慈禧画一幅肖像画,代表中国参展1904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让美国人见识见识慈禧的容貌。慈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照做。
慈禧和各国公使夫人等眷属合影,慈禧右手边是莎拉.康格。
第二,中国驻法公使裕庚的夫人和两个女儿。裕庚的夫人路易莎·皮尔森(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和两个女儿德龄、容龄,常年生活在国外,熟悉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1903年初,慈禧召见他们,并让德龄、容龄担任御前女官。这一年,德龄、容龄介绍自己的哥哥勋龄为慈禧拍照,慈禧由此迷上了摄影。
1904年4月30日至12月1日,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举办。慈禧按照康格的提议,将卡尔为自己画的肖像送去展览。这幅真人大小的画像(284.5×162.6厘米)吸引了极大关注,因为这是中国神秘太后第一次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风采。
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展览的慈禧画像。
画像中的慈禧已六十九岁,但看起来只有四五十岁。她端坐在宝座上,身穿绣有水仙花和“寿”字的黄色长袍,脖子上挂着珍珠项链,背后的屏风上装饰着翩翩飞舞的凤凰。
世博会结束后,慈禧将画像作为官方礼物,送给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希望以此促进两国友谊。慈禧的好意让罗斯福很震惊,他特意在白宫举行正式的接受仪式。
除了官方交往,慈禧还私下里向驻华各国公使,或通过公使向所在国的领导人赠送个人照片。她命人将勋龄为她拍摄的照片冲印装裱,每幅高75厘米、宽60厘米,镶在雕花金漆大镜框中,然后装入紫檀木盒,并裹以明黄色丝绣锦袱。这些精心制作的照片,就是慈禧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
1904年德国皇储来华,慈禧接见,她托其带一幅照片转送德国皇后。据记载,照片先抬到外务部,然后“加车随德储君赴津,送至柏林,藉代游历”。
同年,慈禧再次将一幅照片赠送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件私人礼品非常别致,慈禧罕见地找技术人员在照片上手工着色进行修饰,使照片上的慈禧看上去更年轻、更有光彩。
慈禧送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人工着色照。
经历了庚子之乱,在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之后,慈禧暴露出对国际形势的极度无知。吃一堑长一智,她终于想到要有所改变,但在她70岁高龄,又限于知识和见识,她对外交的理解不可能再有长足进步。无奈之下,她也只能通过身边人的指点,做一些表面功夫。
慈禧的“照片外交”在晚清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果,已很难准确评估。值得一提的是,她主动示好,先后赠送罗斯福画像和照片,“色诱”之举大概打动了罗斯福。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分到了约2440万美元的赔款。不久,美国认为赔款数额过大,考虑退还一部分来减少中国的经济压力。
1907年12月,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除确实费用及一切损失赔偿1165万美元外,所余1200多万美元,实为浮数,受之有惭德,应以之退还中国,以全友谊。
1908年5月,美国国会同意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多万美元。退还的庚款用于办学,支持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当然,美国退还庚款,有慈禧的外交努力,有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的折冲樽俎,更根本还是取决于美国的外交利益。
正如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所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参考资料:王瑞《清宫摄影的史迹印证与政治叙事》、刘心武《慈禧照相》、冷书杰《慈禧修护人》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