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起直至清朝灭亡,英国植物学家、探险家欧内斯特(Ernest Henry Wilson)先后4次来到中国研究植物,足迹遍及湖北、四川(含重庆)、云南等地。旅行途中,他用照相机拍摄了地方的风土民情。我们整理了他拍摄于1908-1911年的作品,为大家展示清朝灭亡之前4年的社会面貌。
1908年,成都满城。
满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与汉人居住区域有严格的区分。旗人不参与社会劳动,也不经商,依靠朝廷拨下来的钱粮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到了晚清,朝廷财力拮据,钱粮不能足额按时拨付,旗人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1908年,嘉定府一家商铺的老板与伙计。
“德星成号”是嘉定府(今乐山)著名的商铺,以经营棉纱批发为主,另有房地产、银号等业务,同时在当地办了很多公益事业,如学校、修路、收养孤儿等。照片里坐着的人当中左一为“德星成号”最大的股东杨俊臣,因其家族财富雄厚,人称“杨半城”。
1908年,灌县背夫背运木材。
这根木材是铁杉树,长18英尺6英寸(约563.9厘米)、宽9英寸(约22.9厘米)、高7英寸(约17.8厘米)。山路坎坷崎岖,要由背夫一个人背到山下去,对人的体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1908年,茶马古道上的背夫。
这张照片非常经典,流传很广,报刊、书籍、网络上引用较多,在此给大家补充两个信息点: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08年7月30日,拍摄者即欧内斯特。背夫常年穿梭在崎岖的川藏山道上,将沉重的茶叶(负重可能超过100斤)运往青藏高原,个个堪称大力士。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不适合骡马通行,只能由这些背夫将货物运过去。
1909年,宜昌农民包装百合球茎。
这些百合球茎是欧内斯特要运到欧洲栽培的。1908年,他曾托运18237株百合球茎到英国,因为没有用泥巴进行包裹,到达目的地后95%的球茎都腐烂了。后来他吸取教训,在装船之前让农民为每一颗球茎裹上一层泥巴。
1910年,两个男子站在一株植物旁边。
这株植物名为药用大黄,根状茎及根供药用,生于海拔1200-4000米的山沟或林下,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能。
1910年,村民。
拍摄地点位于大宁县(今重庆巫溪县),海拔6000英尺(1828.8米)。此地较为封闭,与外界交流很少,当地村民对于欧内斯特一行的到来深感好奇,纷纷聚拢到一起围观金发碧眼的洋人。
1910年,茂州小镇的街道。
此地位于岷江大峡谷之中,因交通不便对外交流不多,具有深邃、神秘的特点。
1910年,一座小客栈。
客栈位于山谷之中,非常简陋,勉强遮风挡雨而已,乍一看如同荒废的木屋。后面的山上长满了华山松。
1911年,宜昌妇女纺线。
新年刚刚过去,这位妇女就在院子里摆开纺车,开始纺线,纺出足够多的棉线,才能织布。纺车是一种有2000多年历史的工具,晚清时期仍在农村大范围使用,但已经面临机器纺织业的冲击,其低效、低质的缺点日益暴露。
【如何订阅“小历史”?】“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常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在微信搜索“小历史”或Microhistory;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