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契机!探秘脑机接口投资逻辑

财富   2024-12-18 17:12   北京  

2024年成为脑机接口领域成果丰硕且备受瞩目的一年。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有望在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在医疗、消费、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创造更多可能,开启人机交互新篇章,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编辑|蓝猫
投顾支持 | 于晓明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22030012

特别提示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巨丰投顾”)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特定客户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巨丰投顾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Risk Disclosure

2024年成为脑机接口领域成果丰硕且备受瞩目的一年。即将于12月28日发布的全球首款基于人工智能AGI算法的Dreamgear绘梦仪,凭借10个高灵敏度脑机信号通道,可分析检测梦境并结合模型重现梦境。此前,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和机器人操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中山三院9月利用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瘫痪患者行走,斯坦福大学团队的noir系统能让脑电图信号操控机器人完成多种日常活动。

Neuralink公司的“盲视”设备获FDA认定,计划逐步扩大植入规模。博睿康与清华团队合作的NEO产品也在推进临床植入手术。同时,华为公布相关专利,脑机接口还被工信部列为未来产业,政策支持下,其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有望在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在医疗、消费、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创造更多可能,开启人机交互新篇章,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揭示了脑机接口的投资逻辑。脑机接口是新兴的前沿技术领域,其投资吸引力源于多个方面。在医疗保健领域,它为瘫痪患者带来康复希望,也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在智能家居、游戏娱乐等消费级市场,脑机接口能够实现更智能的人机交互,满足人们对新奇体验和高效生活的追求,预期将催生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其投资前景广阔。

探秘脑机接口:起源、功能与演进历程

脑机接口:大脑与外部的直接通信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它直接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绕过传统神经肌肉路径。由于大脑和意识的物理本质是电活动,通过利用大脑的电活动,该技术捕捉脑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以实现信息传递和控制。脑机接口系统主要由用户(大脑)、脑信号采集、脑信号处理与解码、控制接口、机器人等外设和神经反馈构成。

脑机接口主要分为侵入式脑机接口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由于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等优势,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仍是主流研究方向,已有较成熟的试用和应用案例。

1.2 从医疗走向多元应用

2024年12月11日,脑姬科技宣布全球首款基于人工智能AGI算法的梦境检测与重建脑机接口产品——Dreamgear绘梦仪,将于2024年12月28日发布。该设备通过10个高灵敏度脑机信号通道,精准捕捉脑神经信号,搭载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独家梦境模型Dreamer,将模糊梦境转化为清晰可永久珍藏的片段。这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梦境探索领域多元化应用的突破,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潜力。

脑机接口的早期应用集中于医疗健康领域,最初旨在为运动障碍患者提供新型辅助技术。随着BCI技术的进步,脑机接口逐渐扩散至心理健康、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游戏、军事等领域。目前,BCI约有43%属于非医疗用途。

1.3 脑机接口已进入技术爆发阶段

脑机接口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过近五十年的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科学幻想阶段、科学论证阶段、技术爆发阶段。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技术爆发阶段:1)脑机接口已经在医疗领域大放异彩,能够解决一系列传统医学无法解决的症状,如癫痫。2)机器学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脑电信号得以有效地被解读与应用。3)以马斯克旗下Neuralink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入局脑机接口赛道,其产品Blindsight已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2脑机接口与机器人融合发展

2.1脑控机器人技术落地

脑控机器人:脑机接口可用于读取大脑中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供机器人理解的指令,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这一技术被称为脑控机器人。运动康复是脑控机器人需求最明确的场景之一,因其可以为瘫痪患者或残障人士带来希望。例如,2024年9月,中山三院利用研发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成功帮助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迈出了向前行走的步伐。当患者穿戴上设备,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思考“如何走路”,便能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神功一号”是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人民医院共同研制的全球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

“神工一号”不仅像脑控机械外骨骼可以起到“替代”作用,更有“修复”作用,与传统的康复手段相比,“神工一号”使患者的康复由被动变为主动。仅体验过三次“神工一号”的一位患者,脚、腿和大拇指已经可以自主动作。使用时,患者头戴装有电极的脑电探测器,并在患病肢体的肌肉上安装电极,该系统就能无创读取脑电信息,解码运动意念,驱动神经肌肉电刺激,带动瘫痪肢体产生动作,实现大脑皮层与肌肉活动的同步耦合,促进患者康复。

人脑操控通用机器人:斯坦福大学吴佳俊和李飞飞领导的一个多学科联合团队研发出了一种通用型的智能BRI系统“NOIR”——神经信号操作智能机器人,能将人类脑电波中的信号转换为机器人可以执行的技能集,使人类通过大脑信号指挥机器人执行日常活动。NOIR技术在20种家庭活动中展示了其功能,包括烹饪寿喜烧、熨烫衣物、刮奶酪、玩井字棋,甚至是抚摸机器狗。

2.2 脑机接口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进一步展望,脑机接口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脑控机器人是人工对机器人进行的控制,而对于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机器人,需要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此时人脑在作业任务中产生的脑电信号可作为训练机器人自动执行任务时宝贵的数据资产。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方面的控制技术还不算成熟,当前主要通过力学模型和自动驾驶算法实现运动控制。人类最擅长控制人形躯体,因此脑电信号对于帮助机器人学习如何像人一样运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当前大模型技术、多模态学习、跨模态迁移技术的支持下,脑电信号有望作为一种模态用于机器人的学习当中。脑电大模型有望提高脑电信号下游任务性能。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吕宝粮教授团队携手上海零唯一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布《一个用大量脑机接口脑电数据学习通用表示的脑电大模型》,设计了名为LaBraM的通用大型脑电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处理不同通道和长度的各种脑电数据。

通过对大量脑电数据进行无监督训练,研究团队设想该模型将具备通用的脑电表征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各种脑电下游任务。为了训练LaBraM,研究人员从20个公开的脑电数据集中收集了超过2500个小时的各种任务和格式的脑电数据。研究团队预训练了三个不同参数大小的模型,580万、4600万和3.69亿,这是迄今为止BCI领域最大的模型。随后,研究团队在四种不同类型的下游任务上对它们进行了微调,这些任务包括分类和回归。论文推断,只要有足够多的脑电数据,大规模脑电模型就能学习到更通用的脑电表征,从而提高脑电信号在各种下游任务上的性能。

3 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全球领先

3.1 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纷纷入局

脑机接口市场潜力巨大:仅从医疗类市场看,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并于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为主的严肃医疗的潜在应用规模2030年预计为150亿美元,2040年为850亿美元,而以情绪评估与干预为主的消费医疗的潜在应用规模2030年预计为250亿美元,2040年为600亿美元。

根据量子位的测算,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设备的市场规模在十亿级,约占全球市场总份额不足十分之一。到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综合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CAGR约26%,直接市场规模(主要为设备)可能超过500亿,CAGR达到21%。根据PrecedenceStatistics数据,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至108.9亿美元,2024年至203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2%。

2013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均在战略层面对脑机接口进行布局,带动了产业发展。美国启动“大脑研究计划”,欧盟发起“人类脑计划”,日本制定Brain/MINDS计划。以2013年为分水岭,此后全球新增脑机接口数量快速上升,直至2018年之后放缓。截至2023年1季度,截至2023年1季度,全球脑机接口代表性企业数量超过500家。据DataBridgeMarketResearch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球脑机接口代表企业融资累计超过17.4亿美元,其中美国占全部总投融资额的50%,中国占比接近30%。投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早期风险投资(天使轮、种子轮、A轮),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等明星企业受资本的关注度较高。

美国在脑机接口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大部分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集中在美国,神经界面技术不断创新并取得成果,如外周神经电极、三维电极、柔性电极、环形电极和光遗传技术的应用。相比之下,欧盟和欧洲国家更注重神经疾病研究,主要聚焦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而日本则侧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并推动脑机接口与机器人系统的集成。

脑机接口领域的全球临床试验动态中,干预性研究的数量显著多于观察性研究,占据80%以上。

3.2 Neuralink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产品上市提速

Blindsight进入审查快车道:2024年9月,埃隆·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其实验性大脑植入设备“盲视”(Blindsight)已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设备”认定。FDA的“突破性设备”认定是FDA2015年启动的一种“绿色通道”机制。获得这一认定后,“盲视”设备将享受FDA提供的优先审查权,从而加速其研发和上市进程。根据2024年4月马斯克公开发布的信息,该植入设备已经在猴子身上起效。Neuralink已经在两位患者身上植入了该设备。“盲视”Blindsight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视力。马斯克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这种设备“将使那些失去双眼和视神经的人恢复视觉”,并且如果视觉皮层完好无损,它甚至可以让那些从出生就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4 列入新质生产力,研发与应用并进

4.1 国家级战略,新质生产力

脑机接口为新质生产力提出的九大未来产业之一。脑机接口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和智能生活领域。我国虽研究起步较晚,但重视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2014年发布“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2015年就已出现了诸多支持性政策,近两年已经将此技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科院于2022年成立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BCI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重点发展领域。2023年,工信部等四部门将“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9项产业列入未来产业,并提出开展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研究。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有望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

尽管国内研究团队主要集中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并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方面有所探索。浙江大学开发了大鼠导航系统和猴子皮层脑电控制机械手的研究,清华大学实现了首个基于无创医学影像技术导引的微创脑机接口系统。目前,我国在侵入式神经接口设备领域处于初期阶段,虽然部分产品与欧美医疗公司临床产品相似,但在核心范式、芯片、通信协议、算法及材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脑机接口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近年来差距逐渐缩小,部分领域已接轨国际水平,个别方面已走在前沿。

在脑机接口医学应用研究中,中美位居前二。全球已有92个国家开展脑机接口医学应用研究,其中美国(1789篇)、中国(1102篇)、德国(878篇)位居前三。美中两国的研究中心性分别为0.45和0.39。在机构层面,德国图宾根大学(144篇)、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42篇)、美国哈佛大学(96篇)位列前茅。排名前10的机构中心性均低于0.1,显示脑机接口医学研究尚较为分散,未出现主导性顶尖研究机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脑机接口正处于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阶段,新的想法和技术正在得到积极的探索与验证。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临床试验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且当前正在进行的试验数量远超过已完成的试验数量。在中国已注册的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中,约有65%属于早期探索研究和预试验阶段,进入更高阶段的研究(例如1期、2期临床试验)则相对较少,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就临床试验阶段而言,中国在1期和2期试验数量上已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但在3期试验方面尚落后较多。3期临床试验资金成本较高,通常需要招募大量患者、组建多中心试验团队、引入先进检测设备等。未来,伴随产业化前景进一步明朗、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预计未来临床三期数量将有所增加。

各大科技企业也在不断进行脑机接口相关研究。10月,华为公开一项脑机接口新专利,名为“控制刺激器的方法、刺激器、脑机接口系统和芯片”,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布,提供相关方法及系统设计。

在2023年6月,公司曾公布过一项名为“一种脑机接口装置和信息获取方法”的专利。相比此前的专利,华为本次公布的专利更接近脑机接口的具体实际应用层面,技术成熟度更高。4.2国内研究快速跟进,非侵入式进展显著

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清华大学率先创建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新范式,现已成为无创脑机接口的三大主要范式之一。近年来,国内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清华大学在高速无创脑机接口字符输入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在多模态无创脑机接口方面,天津大学在神经康复和航天应用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在情感识别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果。

... ...

扫码回复“8-脑机接口概念”领取受益公司名单!

免责声明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巨丰投顾
巨丰投顾为您提供每日市场交易点评、操作策略预判等资讯类服务。新增免费诊股服务,发送“股票名称+您的问题”即可免费体验。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1997年,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编号:ZX00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