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起底 | 中信出版“上市即巅峰” 为何投资回报率出现“膝盖斩”?

财富   2024-12-21 09:27   北京  

内容摘要

1、2019年上市的中信出版作为龙头,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上市即巅峰”。投资回报率(ROE)自2020年的14%一路下滑至3%,这样的下降速度绝对是反常的。中信出版到底发生了什么?

2、业绩恶化发生在2022年,最核心的影响是线下实体书店的撤店。由于外部环境对实体店冲击比较明显,22、23连续两年,公司大幅撤店,产生较高的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30%。

3、主营业务受到冲击较大,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开始把投资并购提升至战略层面,准备利用投资并购,建立第二增长曲线。但问题在于,管理层对并购的方向并无清晰的规划。并购后项目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

图书出版行业在2019年达到景气度高点后,在疫情、数字阅读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行业规模开始逐步收缩。用来跟踪行业规模的指标是“码洋”,也就是书背后的单价*发行的数量。2019年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超过1000亿,2023年912亿,平均每年下降3%。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19年上市的中信出版作为龙头,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上市即巅峰”。投资回报率(ROE)自2020年的14%一路下滑至3%,这样的下降速度绝对是反常的。我们选取同行业净利润在10亿以上的8家公司,对比每家公司过去5年来的投资回报率,其中有四家是小幅上升的,而其他几家虽然下降,但降幅最多不超过3个百分点。中信出版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投资回报率出现“膝盖斩”呢?我们从主营业务的盈利和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两个角度,分别来看。

1、生意模式

还是先来看生意模式。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图书出版发行,上游的供应商有版权方、印刷厂、出版物资供应商等,其中版权方的话语权是最高的。根据23年年报数据,主营成本由高到低依次是版税及稿酬、印装费、纸张材料费等,版权采购的占比最高。

下游客户有3类:以京东、当当为代表的电子商城、各地的新华书店、以及个人客户,第一类客户占比居多。读者更看重的是书的内容,对于出版社并没有忠诚度。所以从出版社的角度,很难形成差异化,也没有定价能力。通常出版社给到图书发行商的价格都是有折扣的,行业普遍是在6折。而近年来短视频电商的快速兴起,引发了图书的价格战,部分销售价格低到3.9折左右。所以从产业链的参与方来看,最有话语权的是版权方,出版发行机构想要拥有持续的竞争力,需要在版权方面多下功夫。

从中信出版的资产结构来看,优势是现金流充裕,应收项目占比很低,赚取的净利润几乎都转化成了现金流,盈利的质量比较高。几项重要的资产分别是:现金50%,预付款(预付款主要是预付的版税和稿费12.4%),存货14.2%,股权投资类(10%),与19年刚上市相比,核心变化是:现金占比降低,预付款项和小幅股权投资增加。主营业务赚取的现金,一部分用来支付版税,储备优质内容,一部分用来对外股权投资。整体来看,资产结构更加健康,至于股权投资都投了哪些方向,我们后续展开。

对生意模式做个简单总结: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是受到监管的,经营牌照是首要的进入壁垒,但是这个壁垒并没有给业内的玩家提供竞争优势。产业链上最有话语权的还是版权方。出版发行商普遍现金流充裕,但因为行业整体下行,多数公司都准备通过投资做强业务版图。能够胜出的公司,大概率长成这样:有优质的版权内容储备,具备从内容到发行各个环节的高效的管理能力,在投资和投后管理上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2、盈利能力

了解生意模式后,我们重点看是什么原因导致投资回报率如此“惨不忍睹”。当然,数据对比的时间要选在19年以后,因为上市后,IPO募集资金增加股本,会自然地拉低投资回报率。所以上市前的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投资回报率一路下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纸媒出版业景气度下行,2020年实现扣非净利润2.55亿之后就直线下降,23年只有6200万,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二是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这里周转率的下降一方面和行业景气度下滑有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不够好。

先来看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虽然整个行业在20年开始进入下行期,但是作为龙头企业,中信出版的经营业绩是从21年开始恶化的。21年的业绩表现是增收不增利,线上渠道占比接近80%,图书销量增长带动了收入增长,但是在短视频电商的“搅局”下,图书折扣价低至3.9折,行业发生了无序的价格战,大幅压缩了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存货也出现了积压。

业绩恶化发生在2022年,最核心的影响是线下实体书店的撤店。由于外部环境对实体店冲击比较明显,22、23连续两年,公司大幅撤店,产生较高的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超过30%。

3、资本配置:投资并购业务并不顺利

主营业务受到冲击较大,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开始把投资并购提升至战略层面,准备利用投资并购,建立第二增长曲线。但问题在于,管理层对并购的方向并无清晰的规划。并购后项目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

先来看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总体表现。

21-23年,每年的新增投资额度在1亿左右,但是每年的亏损额度在逐年增加。20、21年平均每年亏损450万,而22、23年则平均每年亏损在1500万以上。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正信咖啡成立于2017年,由中信出版和另一家公司各出资50%成立,即中信出版的初始投资成本是3500万。2017年至2021年,正信咖啡每年亏损200万以上,最终2021年,中信出版彻底退出了对该项目的投资。

另一项投资:宁波中信文化,2018年成立,公司出资7000万,20-23年连续亏损,合计亏损超过4000万。

22、23年投资的项目,由于时间短,还不能评价业绩表现。

但总体来看,公司在投资并购上,还没有清晰明确的方向。而股权投资又属于周期长的业务,初始投资成本高,周转率非常低。所以把现金配置到这一领域,也会拉低公司的资产周转率。

对于中信出版,目前还在恢复元气中,短期暂且看不到明显的好转迹象。下期我们选一家投资回报率稳中有升的同业公司,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家公司的业绩表现有如此反差。

起底中信出版,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生意模式:拥有全经营牌照,但是牌照并没有提供明显的优势。现金流充裕,但行业处于下行期,多数公司准备通过投资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想要具备竞争优势:要有优质的版权内容,具备从内容到发行各个环节的高效的管理能力,在投资和投后管理上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2、22、23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一方面是电子书和短视频分流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撤销线下实体店产生较大损失。

3、在主营业务不景气的背景下,公司尝试投资并购,但从目前主要项目的业绩表现看,距离“第二增长曲线”的目标,还有些远。

免责声明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巨丰投顾")出品的所有内容、观点取决于市场上相关研究报告作者所知悉的各种市场环境因素及公司内在因素。盈利预测和目标价格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因此,投资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标的在研究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仅为对相关标的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之引用或者复述,因受技术或其它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同时完整提供各种观点形成所基于的假设及前提等相关信息,相关内容可能无法完整或准确表达相关研究报告的观点或意见,因而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投资者切勿依赖。任何人不应将巨丰投顾出品内容包含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巨丰投顾发布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研究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巨丰投顾不承诺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所有巨丰投顾出品内容或发表观点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巨丰投顾出品内容信息或所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操作建议。

巨丰投顾
巨丰投顾为您提供每日市场交易点评、操作策略预判等资讯类服务。新增免费诊股服务,发送“股票名称+您的问题”即可免费体验。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1997年,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编号:ZX00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