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迪普尔的牵念

文摘   2024-09-01 07:42   江西  


2024年8月25日,尼泊尔班迪普尔小镇留影


一大早,我们一行10人,就坐上面包车,从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向着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博克拉出发。导游说,这段路程要6个小时左右,中间参观一个小景点。


记得我们曾经调侃江西以前的路是“摇篮”,到了尼泊尔,才真正饱尝了“摇篮”的滋味。从加德满都到奇特旺,才不过160公里,我们却走了7个小时。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一路上到处坑坑洼洼,泥水横流,路边不是堆着修路的砂石,就是工程车正在作业。我们的车,走走停停,就像一艘小舢板,在波峰浪谷中上上下下、跌跌撞撞、摇摇晃晃,不是这个的腰和座椅扶手“过意不去”,就是那个的头和车窗“亲密接触”,尖叫声不断。我心想,这尼泊尔三个字中文的写法,应该改成“泥泊尔”才是。


几个小时后,车子在距离杜摩小镇大约两公里的公路左边一拐,继续往上攀登。不久,停在了一块平地上。导游如释重负地说:我们到了。原来,班迪普尔,就是他说的“小景点”。


小镇坐落在大山深处,曾经是印度至西藏古商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土著居民是尼瓦尔族人,到处静谧、安宁。放眼一看,周围十分辽阔,群山绵延环绕,更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近处繁茂的树林一片葱茏。蓝得不可思议的天空中,飘浮着白得不可思议的云朵。


徜徉在小镇唯一的一条古色古香才几百米的街道上,仿佛走进了十八十九世纪,时光似乎倒流。


不规则的方块石板铺成路面,街头和街尾分布着几座散发出神秘氛围的小庙,几间敞开了门的房子里,可以看到老人们正在用采来的万寿菊编织成花环,然后把花环挂在门窗上。几条黑色、黄色和白色的懒狗,旁若无人躺在路中间或房屋前。街道两侧或小镇周边,已有百年以上“房龄”的屋子,“包厚重,有着斑驳的老墙和精致的雕花木窗,现在大都被改造成了客栈、小咖啡店,或出售当地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的小商铺,几张咖啡桌也摆在了路边。房顶的瓦,是大大小小的石片,据说用石片当瓦,冬暖夏凉。三五成群的游人,到处寻觅着可入镜头的景致。

与班迪普尔小男孩的合影


没有汽车刺耳的喇叭声,也没有嘈杂烦人的喧闹声没有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更没有弥漫着的商业气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这一方净土,真的有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这个地方,像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土地。居住在这里的尼瓦尔族,是尼泊尔一个古老的民族,因为着交通的不便和信息的不灵,固守着历史的传统习俗和简单的生活方式,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古朴,坚持着一如既往的节奏,让人想起了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诗句。


小镇四处,长着好些棵巨大的菩提树。释迦牟尼佛是在尼泊尔的蓝毗尼诞生、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才大彻大悟的。镇上的人们,不是坐在菩提树下,就是聚在神庙旁,这似乎也从一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这里会如此安静、悠闲、超尘脱俗,能够一如既往地将淳朴进行到底。


班迪普尔传统意义上可看的景点不多,有神庙、天主教圣母学校、古代阅兵场等。我们是在阅兵场旁的小饭店用午餐的,饭店边上,生长着一棵遮天蔽日的菩提树。饭后,我顺着不高的石台阶,来到古代阅兵场,看见一对还算年轻的夫妻,静静地坐在一旁的泥地上,面前摊开一堆出售的东西,也不发出叫卖的喊声,脸上一副买卖随缘的表情。一抬眼,远处青翠的大山腰上,这里那里,点缀着一幢一幢颜色不同的房子,仿佛一幅天然油画。


我以为,远离尘嚣的环境、闲适自在的时光、随遇而安的幸福感、波澜不惊的心态,构成了班迪普尔这片绝尘净域的底色。所以,很多去过的人说,到这里来,观光,其实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发呆中放空自己,在漫步中忘却烦恼,在冥坐中净化心灵,也应该是收获之一。


看到街尾神庙外面突出的石基旁,我们同行的几个人,正和镇子上一名六七岁可爱的小男孩合影,我也凑了过去,拉着男孩拍了一张。拍完照,我又看了小男孩一眼,只见他的脸上,有些羞赧,眼神里,有一种让我心里一动的说不清楚的感觉。他轻轻地咕哝了一两句,我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


离开班迪普尔的车上,同伴问我,你知道那个小男孩的事吗?我说:不知道啊!同伴说,小男孩父亲去世了,妈妈跟别人跑了,他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弟弟。我问同伴:那小男孩和他弟弟怎么生活?同伴回答:不知道。


难怪,小男孩眼神里,有那么一丝悲凉。后来的几天里,我一想起这个小男孩,内心就不免有些戚戚然,后悔那天事先不知道他的事,不知道他说了几句什么。或许,他是想问我要点钱,又不好意思开口吧?


唉……还说去了班迪普尔,就可以忘记心中的忧愁和烦恼,哪能啊!


                                                       (写于2024年8月31日)



蔡卓凡
远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