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灵魂的又一次深刻洗礼

文摘   2024-11-08 07:38   黑山  
2024年11月7日地拉那斯堪德培广场留影
 
温馨提示


11月8日,记者节。


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记者生涯中,本人采访过许许多多道德高尚、情操美好、心地善良的人。在宣扬他们感人事迹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染着,见贤思齐,笃行不怠。


这篇文字,记叙的,就是2003年的5月间,本人采写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农村村干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刊登于2003年6月13日的《江西日报》。



我采访过很多生活在最基层的最普通不过的人,我常常被他们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事迹打动着,有时甚至不能自已。按说我也应算是个“见多识广”的“老记”了。但当我听说了、采访了汪德育的事迹后,我仍然被强烈地震撼着、感动着,我感到我的灵魂经受了又一次深刻的洗礼。

记得那是5月初的一个很深的夜了。在婺源,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向我讲起了去世不久的珍珠山乡黄砂村党支部书记汪德育。讲他怎样在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一心想着的,仍然是村里修路、建新学校的事;讲他怎样用手捂着疼痛的肝部,带着儿子和两个弟弟奔向火场;讲他怎样在临终前,怕家里人去给乡里、村里添麻烦,要妻子当着他的面,烧掉自己看病的发票……

听着听着,我的心灵震颤着,我的感情在奔涌着。我在赞叹着,汪德育,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啊!同时我又有些怀疑,他们讲的,是真的吗?当下,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泥沙混杂,会有这样一个坚信自己的信仰,在道德和人格上如此完美的人吗?

在婺源县,在珍珠山乡,在黄砂村,我们沿着汪德育生活、工作的足迹,探寻他人生的旅程。当我们听到他当了31年村干部,却从未提出转为国家干部或垦殖场职工的要求;当我们听到他一次次放弃买养老保险的机会;当我们听到他出差总是去找一二十元的旅店;当我们听到他在村小组长家吃了碗剩饭还留下两元钱……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本能的反应是,这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没有杂质的人,一个洁净的人。

我在执笔写作《珍珠山上一面旗》的长篇通讯时,有一句话会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出现。这句话就是:我们红色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哟,你养育了一个多么纯粹高大的人呐!

赣东北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出现过一位为时代留下了千古绝唱“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但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流芳百世的伟大人物。我深深地以为,在汪德育身上,我们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无数老一辈奋斗者的优秀品质和崇高人格,在新时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下的,是汪德育的妻子汪司蓉,这位善良、淳朴、厚道的农村妇女,给我留下的印象也令我难忘。坐在她家的竹椅子上,我问:你是在哪里烧的发票?她指着屋外的墙角:那里。我接着又问:为什么非烧不可?她答:汪德育叫我烧,我就烧。我接着问:平时有人送礼吗?她答:谁还敢收礼呀?那要被他骂死来的!从来都没有收过,一瓶酒、一包烟都没收过。

采写汪德育的过程,绝对是我的灵魂又一次受到洗礼的过程。我常想,面对这样一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在功名利禄的面前,我们还有什么坎过不去呢?


蔡卓凡
远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