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豆干老人”趣事

文摘   2024-11-02 06:57   江西  





2023年6月4日湘西永顺县芙蓉镇留影

温馨提示



在长期新闻采访工作中,接触过许多人,碰到过许多事。也可以这么说,接触过一些奇人,碰到过一些奇事。下面这篇文字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奇人,她一辈子靠吃豆干为生,就是一件奇事。


大千世界,确实无奇不有。


这篇稿件,采写于1988年的5月。想想真的是旧闻了。




67岁的周序兰,可算得上是个奇人。奇在哪里呢?奇在她这辈子靠吃豆干为生。


在南昌市新街后墙一个院子里,我们找到了这位老人。她头发乌黑的,显得清朗健康。一走进她家,就见桌子上的一个大瓷碗里,浸泡着10多块豆干。


话题就从豆干开始。


老人讲起话来轻声细语。她告诉我们,还是在吃奶的时候,母亲吃豆干后喂的奶她爱吃,吃其他东西喂的奶,她一吃就得病。小时候,她吃豆干和其他豆制品,间隔几日才吃一两口饭。到了20多岁后,一日三餐非豆腐豆干不可了。肠胃一接触米面,就会病倒。

买来豆干,她总是拿水煮一煮,稍微加点盐、酱油、麻油,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过年过节,人家大鱼大肉,她却是清水豆腐。豆类供应紧张,就买议价的。后来发豆票了,她就拿着粮票到粮站去换豆票。

周序兰笑着说,她原来是在南昌被服厂工作,早上就做好豆干,带到厂里去当中午饭。被服厂里,好些人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一提到“那个吃豆干的”,就谁都知道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年轻时,我一天能吃20多块豆干,现在年纪大了,一天只能吃10来块了。


周序兰告诉我们,每日都离不开豆干,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出门去做客,她总是自己带好豆腐豆干去吃。去年,她去北京去探望大弟,大弟一时间忘记了给她准备豆腐。坐在饭桌边,她那可是粒米不进。大弟只好全家连忙出动,穿大街过小巷去给她找豆干。


周序兰家族一共60多人。父母、儿女和孙辈,一日三餐,个个吃米饭,只有她属于例外。


告别周序兰出来,回头一看,只见老人倚在门框边,正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原先买豆干,两分钱一块,现在贵了,要6分钱一块,吃不起了!


作者简介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三批人选、第三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入选江西省委组织部主编出版的《赣鄱群英汇·江西省优秀人才成长案例》。

3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曾采写长篇通讯《人民的好警察邱娥国》以及后续系列报道,为推出和宣传邱娥国这个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新闻报曾以《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为题发表通讯,对其从业事迹进行报道。

新闻采编业务娴熟、全面,在消息、通讯、言论以及散文和诗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建树。采写和创作的大量消息、通讯、评论、散文、诗歌等,有着自己的风格,特色较为鲜明,自成一家。

有七八十篇作品获全国和全省奖项。


蔡卓凡
远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