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稿|十五的月亮

文摘   2024-09-17 08:16   土耳其  
2024年9月14日土耳其以弗所古城废墟上


编辑手记


今天中秋节。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由此想起了1985年12月间写下的一篇小通讯:《十五的月亮》。 


记得是1985年11月吧,本人被江西日报社选派,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赴云南老山前线记者采访团,在炮火连天的战地,工作了近一个月,采访了不少前线指挥员和战士,回来后写下了来自云南前线的系列报道。这篇通讯,就是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之一。


或许读者读了这篇通讯,会觉得作者是在编故事,但我要说的是,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的,是现场直播。


或许读者读了这篇通讯,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与当下不少少男少女的爱情观和生活态度截然不同。但我要说的是,那一代年轻人,就是文中所叙述的这个样子!


           


云南老山前线,山高水冷,白天夜晚,大雾弥漫,难以见到天日。虽然如此,我们每到一顶帐篷、一个炮位,都可以听到《十五的月亮》。一支满含深情的歌曲,寄托了战士无限爱、绵绵意。


某连副连长高鸿雁,接到作战命令后,立即给在山东某灯泡厂工作的未婚妻写信说,能够把热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是我最大的幸福。考虑到在老山随时都有危险,是不是中断我们的关系。他的未婚妻立即回信说:“真正的爱情,要经得起炮火的考验,绝不能因为你身在前线而中断关系。”


在某部战壕,我们读到战士廉士栋的未婚妻王爱珍写给他的情真意切的来信:“你不要为我们俩的事担心。你为祖国献身都在所不惜,难道我把爱献给一个战士,还有什么不值得的吗?”从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体上,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姑娘明月般的心。


我们还听到了某连副连长王国安的故事。


王国安参加了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战后进军校深造。这次参战前,他写下决心书,表示要带出一个英雄排。他带领三排坚守在离对方阵地只有七八米的地方,刚上阵地,山头还葱茏一片,可是一个月后,在对方上万发炮弹的轰炸下,草木枯焦,一块块大岩石被炸得粉碎。他带领战士们坚守了一百天,几乎天天有激烈战斗,写封信的时间也没有。


7月中旬的一次战斗前,他撕了一张罐头盒纸,对爱人写下这样几句话:“娇妻莫挂念,丈夫很平安。梳头又洗脸,微笑看老山。带好小宝贝,将来接我班。今后仗更激,音讯更少传。切莫怨、切莫叹,家国之事有急缓。”信还来不及署名,就发走了。


在老山战场,不少干部战士,把妻儿和恋人的照片,拿出来给我们看。他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我们坚守在这里,后方的父母、妻子、儿女和恋人就能获得安宁、幸福。


一天傍晚,我们来到某部阵地和战士们座谈。聊着聊着,他们哼起了改了词的《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老山,咱和姑娘从来也不相识,也没有见过面。小伙子战斗在最前线,枪林弹雨流血汗。我们思恋年轻的姑娘,就像想念春天。祖国大地山花烂漫,多像姑娘的笑脸。”词当然不能说改得很高明,但战士们就是这样,无拘无束地抒发着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蔡卓凡
远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