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世界文化和历史名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当天一大早,见到导游关关,她就一脸灿烂地对我们说道,你们真的好运气。阳光这么灿烂,湛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微风轻轻地吹着,一年之中,彼得堡这样的好天气,真的是屈指可数啊。你们来的前几天,就下着雨。
圣彼得堡,被誉为“地上博物馆”。坐在旅游大巴上,沿路欣赏着城市古老而精美绝伦的建筑,一片赞叹声中,我们来到十二月党人广场。在彼得一世骑着高大骏马的铜像旁,关关指着远处涅瓦河对岸一幢墙体为米黄色、正中间灰色的圆形屋顶造型上有一尊金色雕塑的三层楼房,告诉我们,那就是有名的列宾美术学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培养出了许多许多有名的画家。
第二天的上午,我们经过涅瓦河上始建于1843至1850年间的报喜桥,兴冲冲地走到趴在河岸边一对来自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旁参观,侧身一看,宽阔的马路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列宾美术学院。我急忙抓紧时间,站在学院大楼前,请人为自己拍下了一张留影。
列宾美术学院历史悠久,建于1757年,原名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更名为帝国艺术学院,在世纪更迭的风雨里,名字经过多次更改后,定名为列宾美术学院,用意旨在纪念俄国画坛巨匠、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若问俄国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画坛的领军人物是谁,回答肯定是列宾。像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等享誉世界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列宾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画家,他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之所以知道列宾,就是因为这幅像匕首一样直插人心、令人震撼不已的巨作。
经典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我们看到,荒凉的河滩上,炎炎的烈日下,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11名纤夫,躯体向前倾斜,深深地弯着腰,拖着沉重的轮船艰难前行。11个人那不同的身姿,分明是在无声地宣泄着劳累、疲惫和痛苦;11个人的脸上,写满了无奈、无助和对残酷现实的无言的抗议。
根据介绍,有一天,全神贯注在涅瓦河畔写生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抬起头来一看,河岸遥远处,蚂蚁爬行般蠕动着一队拉着货船的纤夫。奴隶一般卖苦力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列宾去到伏尔加河沿岸考察民情、写生,用3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世界名画。
小时候,列宾就和家里的人一起,在田地上躬身耕耘,幼小的心灵,不断感悟着沙俄统治之下人们悲惨的生活,还一次次站在原野上,看到囚犯们被驱赶着,一路颠簸行走的身影。他的很多画作,就是以自己目睹或经历的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为主题的。
列宾还创作了不少表现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为反对沙皇专制统治而进行斗争的作品,例如《宣传者被捕》《拒绝忏悔》等等。我熟悉的他的另一幅作品,名字叫《意外归来》,描绘的是一位被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回到家中的情景。
沙俄时期,一大批仁人志士遭到迫害和流放,亲人和朋友,翘首盼望着他们早日归来。188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登基两周年时,实行了一次特赦。许多被关押、被流放的人,因此突如其来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给分别多年的亲人带来了料想不到的意外和愕然、惊讶。写下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的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服苦役21年后,“突然”出现在自己家中的消息,成为引发列宾创作《意外归来》这幅名画的动因。画面中,妻子、孩子、女仆等,因“陌生人”的“不请自到”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表情,充满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情节性。
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了6年,在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风俗画、肖像画和历史画。然而令他永远也想不到的是,这座培养了自己的学院,最后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以美术学院大楼为背景,拍完照片后回到狮身人面像跟前。看见瓦蓝瓦蓝的天空之下,涅瓦河在阳光中泛着滚滚的波浪,不停地向前流着,流着,我想,列宾油画艺术的魅力,在广袤的大地上,不也正如这奔腾不息的河水……
(写于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