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见面,愿各位一切安好。
外面狂风暴雨,房间里空调和风扇吹着,现在还在赶路回家的人,挺不容易的。泰国雨季的夜晚不方便开车,能见度一米。
星期六没有什么大事,审计结案了又有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狗皮膏药似得粘着不放,恶心死人。一些琐事的事情还是要一件件记下去处理,费了很多时间和心思。
今晚回家三个多小时看完《高老头》,100页,上个星期也是两三个小时看完《呼啸山庄》,很有成就感,故事在脑海里也是反复地出现和回味。也让枯燥无味地周六有了情感寄托。
《跨越不可能》一书中提到:阅读一篇博客文章大概需要3分钟,可以获得作者3天的工作成果;阅读一篇杂志长文需要20分钟,可以获得作者4个月的工作成果;而阅读一本书则需要5个小时,可以获得作者10-15年的工作成果。所以书籍仍然是信息密度最高的载体,没有之一。可见,保持阅读的习惯,保持阅读长文章、整本书的习惯,是有多么重要。我要坚持每天读上几页。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每年有六万法郎以上的进款,人们尊称他为高里奥先生,他也是一位单身父亲,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那时大女儿想当一个贵族太太,嫁给了巴黎的雷斯托伯爵,二女儿喜欢金钱,嫁给了巴黎的银行家纽沁根。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满足两个女儿各种欲望,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女儿们在上流社会待得舒舒服服,每天除了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听歌跳舞,包养情夫。沉醉在奢靡安逸中的女儿们平时难以想起伏盖公寓中的父亲,唯有需要钱时,他才会出现在女儿们的脑海中。
女儿一件金线舞衫钱不够,他出;女儿情夫赌博欠下巨债,他出。他从伏盖公寓宽敞奢华的房间搬到阴暗潮湿的阁楼,公寓老板从开始尊称他为高里奥先生到后来叫他高老头,到房客们各种取笑猜忌。
高老头把身上最后一分钱都用完,再也拿不出多余的积蓄,就连可以变卖的东西都没有了。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声嘶力竭地呼唤着两个女儿,女儿们以各种借口推脱不愿意来看他。即使他临死之际,苦苦哀求,希望可以看到女儿最后一眼,这样的愿望都不能实现。最终他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去。弥留之际他才醒悟,是自己用金钱毁掉了亲情。对女儿们的溺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高老头死后,棺木是好心的大学生从医院特别便宜买来的,棺木上黑布也没有遮盖到家,两个女婿不闻不问,只派出两辆有爵徽的空车跟随柩车到公墓。凡此种种,都深刻地体现出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人性的丑恶。巴尔扎克正是借物欲横流的法国社会大背景下,控诉和批判了整个法国社会从上到下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钱顶礼膜拜的腐败现象。
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极度地溺爱,当女儿遇到困难把高老头当做无限取款机时,高老头把自己的命、眼睛都交给女儿了,还不断地懊恼自责不能帮到女儿们;当女儿婚姻不幸福时,高老头把所有错归咎于女婿或情夫身上。他临终前的绝唱真是说到为人父母心坎上,我养你长大,你却要了我的命。我要向社会控诉,诅咒你们,不不不,我会祈求上帝原谅你们……一个父亲在痛苦、矛盾、绝望中离世。
我奶奶溺爱孙子就是这般,看到这篇小说触动心弦,是我一直想写想表达的东西,而且小说以小人物上升到时代背景下的巴黎,世界名著是比珠穆朗玛峰更高更深的存在,静静地一读就心满意足了。溺爱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管对错,前提是他永远是个孩子,是我疼爱的孩子,他的所有言行举止都是可接受、可原谅、可赞美的。而且要求别人同他一样“爱护”这个孩子。孩子呀,孩子,你永远只是个孩子。
如果父母,老是过于担心他的孩子,就会损失孩子的福气,福气都被父母担心掉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福气,就要多多祝福,真心欣赏、祝福自己的小孩。担心是诅咒,祝福是护佑。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并为我点赞👍,点亮在看⭐️,以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