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 读北京

文摘   教育   2024-08-03 09:35   北京  

关注北晚作文

一起阅读写作



古都北京,是一本厚重的书,而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就是书脊。这条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见证了数百年古都历史,浓缩了古今人文风貌。读北京,当从中轴线开始,逐渐向两侧延伸。本期,同学们写下了从中轴线开始的北京之旅……

本期小画家



钟楼夜色



鼓楼一景


马越影(13岁)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19)班




本期小作者




致梁思成先生的一封信

许兆楠(12岁)

北京四中北海校区初一(10)班

尊敬的梁思成先生:

您好!我是北京市的一名中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带来一个喜讯: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您曾倾心研究、极力保护的北京中轴线,如今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您若知晓,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一名在北京出生、成长的中学生,我对这条中轴线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出生在永定门下,小时候经常在城楼下的广场玩耍;小学六年在钟鼓楼旁读书,抬头就和鸽子、雨燕打招呼;我不止一次骑行穿越整条中轴线,感受北京的韵味。
先生,您曾说过“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北京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轴线,从南端的永定门,到北端的钟鼓楼,一步一景,串联起了京城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巍峨的正阳门,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庄严的天安门,成为民族的自豪与骄傲;宏伟的故宫,诉说着昔日皇家的威严与繁华;秀丽的景山,俯瞰着京城的壮丽景色,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成一条熠熠生辉的文化长廊。
先生,您曾称北京中轴线为“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历经7个世纪,分布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它们见证了北京作为中国古都的辉煌历程,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杰出成就。
先生,您对北京古建筑的深情,让我动容。遥想当年,您怀着对古建筑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入研究北京中轴线的布局、结构和历史意义。您的努力和坚持让我们明白,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石土木,它们是有温度的,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先生,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对您这份深情的最好回应。我们会铭记您的教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效的措施,守护好这份珍贵的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
此致

敬礼!

许兆楠

2024年7月29日

    编辑点评:
    文章采用书信格式,结合对梁思成先生人生经历的理解,写出了“我”对中轴线之历史价值的深刻认识,古今结合,情思动人。


北京的脊梁

苗东伟(13岁)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初一(5)班

它,承载千年历史。它,见证日新月异。它,是北京的脊梁——中轴线。
中轴线横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又继续延长。“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有余。”梁思成先生这样称赞中轴线。
漫步北京中轴线,这里是紫禁城——
它集辉煌于一身,以黄瓦为笔,以红墙为墨,在历史意义上留下厚重的一笔,在六百余年的光阴里闪耀。庄重的典礼,钟乐齐鸣,穿过云与雾,我惊艳于太和殿的宏伟壮丽,伸出手指数数那十个玲珑精巧的脊兽,龟鹤相应,仿佛喷云吐雾,萦绕在耳畔的是历史的回响。我走过攒尖顶的中和殿,看过举办殿试的保和殿,穿过御花园,扬着时间的帆飞跃。
漫步北京中轴线,这里是万宁桥——
我站在万宁桥,望人流如织。被时间打磨的万宁桥是中轴线的基点,缓缓流过的河水里承载了久远的记忆,由元代至今朝,它见证了历史,被称为“中轴线上第一桥”。
漫步北京中轴线,这里是钟鼓楼——
我走进鼓楼,攀上陡峭的台阶,“咚锵”的鼓声响起,浑厚而坚定,暮鼓晨钟,震撼了颤动的地面,征服了天地间跳动的心脏,与鼓声一起,庆贺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鼓声回荡在京城的街巷,耳畔是鼓声,脚下是鼓声,伸手触摸的是鼓声的震荡!这声音穿越了数百年,即使相距数里也清晰可闻!高大威严的鼓楼,矗立在中轴线的北端,气势恢宏。我站在鼓楼上望万春亭,望万宁桥,望什刹海,看那壮美的中轴线,看那壮美的北京城。
我走进钟楼,看青铜古钟,看青砖黛瓦,听铸钟娘娘的故事,感受“层楼拱立夹通衢,鼓奏钟鸣壮帝畿”,在时间的长河里漫游。
漫步北京中轴线,这里是延长线上的鸟巢——
我立于鸟巢旁,仰望这“中国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想起29个大脚印从永定门迈向鸟巢的壮观;想起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诗跨越千年走进“大雪花”的灵感,穿越时空的中轴线,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装满了中国厚重历史的沉淀。
漫步北京中轴线,感受北京的灵魂。那些深沉的历史脉动、蓬勃的时代活力就在中轴线上碰撞,结合成北京的古都风韵、现代变迁。
指导教师:赵静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文辞优美、情思深厚的文章,小作者以抒情性的笔调,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写出了自己对北京中轴线的深厚情感。

    

城市漫步

王昱博(9岁)

北京光明小学三年级(9)班

我家在中轴线的东侧,旁边就是护城河。爸爸告诉我,这条河绕了多半个北京老城区,它从广渠门拐了一个弯向东流去。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散步,旅程就从这里开始。
当我数着路边的垂柳,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大通滨河公园。循河而行,旁边的垂钓者悠闲地扶着钓竿,不时有慢跑的人从身边经过。抬头看,不远处,东便门角楼矗立在河道的拐弯处,作为明清北京城唯一现存的角楼建筑,它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兴衰……
一阵规律的摩擦撞击声又将我带回现实,步道右侧的铁轨上,“复兴号”动车正在驶过。它将要进入北京站,这一幕古今交映的画面,令我感慨万千。
沿着小路转过弯,就仿佛来到了“植物王国”,道边簇拥着灌木、乔木、爬藤等,路面有起伏,植物也高低错落地分布在两边。这里是大运河通惠河北段的末端,两块石制的雕刻地图向游客诉说着北运河的足迹,从白浮泉到积水潭,从永定河到庆丰闸,我每次路过石刻,都要仔细地看一会儿。
往前走几十米,一个小池塘出现了,抬眼望去,菖蒲、芦苇、荷花在池塘里各自成群;低头可见水中的小鱼、蝌蚪穿梭于植物根系。俯仰之间,静躁不同,十分有趣。公园里还有篮球场与足球场,我也在这里健身练习,体会运动的快乐。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承载着历史,也见证着未来。我也期待着,下次能够沿着中轴线漫步,继续探寻北京之美。
编辑点评:
这篇作文以真实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的漫步所见,细致深入的观察,对自然与人情的体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


鼓楼的盛夏

高子君(14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3)班

清晨,我来到鼓楼大街,钻进了小巷。灰白砖瓦,鲜艳红墙,如玉般的绿叶微微晃动着,在灰白的墙面上打下斑驳树影。
仿若不属于炎夏的清风吹拂小巷,好像在唤醒那些正在沉睡的人们。一户人家的小黄狗慵懒地趴在自家大门前,享受着那独属于清晨的凉爽。时间尚早,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太阳遥遥挂在天边,但烟火气却已充斥了小巷的各个角落。大人们已经开始忙碌,去上班的、去买菜的,自行车的叮叮声与汽车的轰轰声交错,给那略显冷清的小巷增添了热闹的气息。
走着走着,被一阵香味吸引,不禁循香而去,一处隐藏在一片爬山虎下的烧饼店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瞧,后面也已然排起了长队。买一个烧饼,轻咬一口,酥脆掉渣,麻酱的香味在口中四溢。看着三三两两的老人家,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唠着家常吃着烧饼,各个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细碎的阳光,穿过那碧叶的间隙,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阳光下的他们,仿若全天的美好此刻都在这里凝聚,一时间竟也失了神。
中午了,蝉鸣声一浪接一浪,仿佛在诉说着盛夏的炎热。这时,去鼓楼附近吃涮羊肉是最好的选择,一边看京城的文化人情,一边品京城的人间至味。坐在二层的小楼上,一眼望去,窗外全是古老的四合院,还有贯穿其间的胡同;屋内,铜锅蒸腾着水汽,缕缕白雾送来阵阵香气。薄至透明的鲜红羊肉片烫着翻滚进鲜汤,香气四溢。涮好的羊肉,裹上香浓的麻酱和韭菜花,鲜嫩没有膻味,入口便只剩下肉片的鲜美与麻酱的香浓,这就是北京人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吃完午饭,沿着街道走一走,阳光下热浪一阵接一阵,但是在周围的红墙灰瓦下,在高大的槐树或者玉兰树下,却也能带来片刻清凉。站在树荫下等候红绿灯,人们的嬉笑谈话声,孩子们的打闹声不绝于耳,仿佛此刻,是他们赋予了这座古都旺盛的生命力。
夕阳西下,天色渐晚,来到后海走一走。浅蓝的天空中,带着丝丝缕缕的淡粉色,如同在天空盛开的粉色玫瑰。临近傍晚,什刹海到了夏季里最热闹的时候。许多小商小贩已经早早在湖边支起了摊子,卖剪纸的,卖小玩意儿的,数不胜数。一个老爷爷的小摊子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见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乖乖地站在摊位前,他用手撑着自己的下巴,认真看着老爷爷摊位上那鲜艳的纸翻花,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颇有几分撒娇的意味,而老爷爷只是一边耐心地给小男孩讲解着纸翻花的玩法,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他。晚风吹过他的发梢,清凉的晚风带着落日的余温拂来,带给人间温暖。
蝉鸣一夏又一夏,文化底蕴温柔晚风,勾勒出了京城盛夏的雏形,而那人间烟火气,则是这盛夏京城最美的景色。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小作者写出了胡同里的景色与人情,尤其写出了夏日里京城独有的人间烟火气,体现出这座古城的活力与生趣。



北晚作文8月征稿征画主题


征稿主题1:快乐假期(8月11日截稿)

(假期是一个“充电”的好时期。暑假过半,同学们应该都有了不少新体验。你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尝试了哪些新事物?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请写一写。)



征稿主题2:读书有得(8月25日截稿)

(书中有着无限天地。在这个假期,你读了哪些书?有没有哪些“旧书”,给你带来了新的体会?又有哪些“新书”,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请写一写。)



征稿主题3:自主命题(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截稿)

(本版接受中小学生非虚构类记叙文、虚构类短篇小说作品投稿。)






征稿要求

文章原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言之有物,生动有趣

(400-800字,不超过1200字。暂不接受诗歌投稿)


作者需为在读中小学生。如有指导教师请注明。

(课内作文及仿写、改写、续写作文,请注明。)


画作鼓励原创手绘、写生作品

(临摹、数码绘画作品请注明)



投稿投画邮箱:hzzw1000@163.com

邮件标题请按“征稿主题名称+文章标题+姓名” 命名


请投稿者在投稿时提供:

小作者姓名、年龄、学校、班级,

小作者本人身份证号,邮寄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如投稿时未注明相关信息,视作主动放弃稿费。

本版稿费每月底统一上报,经审批后发放,请耐心等待。

收到汇款单后,请及时携带身份证、汇款单,按要求前往邮局领取稿费。


录用后将以邮件通知,请勿一稿多投。


关注公众号,查看征稿征画近期主题和作品。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感悟,分享心得~


北晚作文
《北京晚报》作文版,为中小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