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北京(续)

文摘   教育   2024-07-20 08:48   北京  

关注北晚作文

一起阅读写作



前门大街,钟鼓楼,长城……北京的名胜古迹总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本期,同学们就写下了自己在北京的漫游经历……

本期小画家



北京假日

赵晨希(10岁)

首医大附小艺术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



本期小作者



前门大街
洛(12岁)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六年级(1)班
天色渐暗,前门大街闪着绚烂灯光。热闹的大街上,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你好,前门大街!
那是一个周末,妈妈说要带我去看一看老北京的大街胡同。坐上地铁四号线,几经周转便到了前门大街附近。出了地铁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胡同。来往的人群在石柱间穿梭着。青砖上的图案十分惹眼:有艳压群芳的牡丹;有傲雪斗霜的梅花;有纯净圣洁的莲花等,活灵活现。两边的围墙上也有着许多浮雕,讲述一个个有趣生动的小故事。这条胡同没什么商铺,我们随着人群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主街,“前门大街”上。
大街上十分热闹。三五成群的年轻女孩拿着奶茶,提着大大小小的文创的礼品;小孩举着从茶舍买的花茶冰淇淋,快步跟在大人身后;老人们则仔细研究着潮流服饰的大招牌,又颤颤巍巍地离开了。每个在这条街上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天色渐暗,晚饭时间就要到了。前门大街上的老字号可不是一般的多。我和妈妈选择了一家老北京火锅“东来顺”。羊肉肉质鲜美,麻酱咸香,一口下去令人回味无穷。吃完了火锅,再尝尝特色的驴打滚、豌豆黄,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了!
吃完饭,前门大街还有一个著名街区“大栅栏”。三字的大牌坊闪着耀眼灯光,惹得游人都停下脚步,仔细端详几秒。一家糖画店前面围满了人,大都是小朋友,正兴致勃勃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款式。糖人师傅手指灵活,正摆弄着一堆糖浆。随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吹气,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糖人呈现在大家眼前。拿到糖人的小朋友们,脸上无一不浮现快乐的微笑。
沿着大栅栏街区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德云社三庆园剧场的大招牌,又渐渐看它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再见,前门大街!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生活烟火气的文章,小作者写出了自己在逛前门大街时的真实所见所感,尤其注意写出了景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得这条古老街道有了别样的人间趣味。

古北水镇
康馨月(13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八年级(1)班
夏日炎炎,我开启了一段古韵与今风交织的旅程。古韵悠悠与现代光影的激情碰撞,编织出一幅幅令人心醉的画卷。古北水镇的宁静与灯光的璀璨交相辉映,如同星辰落入凡间,点亮了每一个旅人的心田。
踏入古北水镇的那一刻,时间便似乎放慢了脚步。石板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间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小桥流水,潺潺而过。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车马慢、书信远的年代。沿街的小店,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尝一口冰糖葫芦,那酸甜的味道瞬间唤醒了童年的记忆。永顺染坊色彩斑斓的巨大染布悬挂在空中,古朴却绚烂夺目……
当夜幕降临,四周的灯光逐渐亮起,将整个古镇装点得如诗如画。此刻的古北水镇,既有白天的宁静与悠闲,又有夜晚的温馨与浪漫。沿街的小店,则因灯光的点缀,更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我在一家特色小吃摊前品尝着美味,耳边是轻柔的音乐和远处人群的欢声笑语,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满足。吃饱喝足,乘坐游船穿梭于古镇的水道间,正是应了那句诗的意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一场精心策划的灯光秀,既是现代科技与古镇文化的完美融合,也是古镇带给游客的视听盛宴和意外惊喜。随着音乐的起伏,光影在宏伟的古建筑上跳跃、旋转,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激情四射,这些光影交织的画面,不仅让古老的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也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
这次夏日古北水镇之旅,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更让我在喧嚣里找到了一份宁静与美好。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古北水镇那独特的静谧之美都将永远镌刻在我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指导教师:崔桂静  
编辑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语言优美,清晰流畅,小作者写出了古北水镇独特的诗意,将景与情融合得很不错。

不到长城非好汉
李伯雄(14岁)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3)班

正值暑假,我追逐着历史的脚步,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长城,一睹其雄姿。
未到长城入口,远远就望见长城犹如一条巨龙,静静地伏在山脊上,伸向远方,气势磅礴。
踏上长城那块青砖的阶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毛主席那笔走蛇游、龙飞凤舞的草书与长城在山脊间飞舞的走势十分贴切。望眼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群山中,苍劲有力的鲜红大字,像一首冲锋号曲激励着我们后辈来这儿要当一回长城好汉。
沿着青砖修砌的道路我们一路前行,山路越来越陡,斜坡越来越长,看似近在眼前的烽火台却总也攀不到,每抬一脚都觉得累,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抬头数了数,前方共有7个烽火台,这一下子心就沉了下去,这啥时才能爬到头呀?刚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就被爸爸看破,他对我说道:“儿子,你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什么意思吗?”“不就是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嘛!”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也就在那一瞬间,我全身一下又充满了力量。
我一定要爬上长城,当一回真正的好汉,站在高高的长城顶上,尽览祖国大好河山。怀揣着这个信念,我努力地向最高烽火台登去,心中的那股劲不断地为我加油。
长城脚下的房子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清了,而那高高耸立在山顶上的烽火台距离我们却越来越近了。
终于,登上了那高高的烽火台了。看向来路,那一块块凹凸不平的青砖,就像是一片片经过千年洗礼后的龙鳞,漫长的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极目远眺,延绵不断的长城宛若一条游龙,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中上下飞舞,游走在青翠的山岗上,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给人奋进的力量。一时间,我思绪万千。
这历经风霜、千年不倒的长城,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奋发精进的象征,长城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站在烽火台上,眺望群山中游动的长龙,“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再次涌上我的心头。
编辑点评:
小作者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书写自己登长城的经历时,很注意联系历史,挖掘古迹的历史韵味。文章结构完整,前后呼应,有升华主题。原文关于历史意义的论述比较多,删减后正好,记叙文写作重点还是放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好。

再游居庸关
及畅(14岁)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初二(16)班
我曾去过两次居庸关。第一次去居庸关长城,是我年纪极小的时候。那时的我对“名胜古迹”毫无概念,到了那里,只不过觉得景色好美罢了。那时拍了不少照片留念,现在却已不记得什么了。
第二次去居庸关是去年。有了上次攀登长城的经历,这次我转变了一种思路:慢慢品味长城的味道。那天雾气蒙蒙,恰好逢周末没什么人。我们慢慢向上攀登,抚摸着一侧的砖瓦,每一块上仿佛都写满了历史。向远望去,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个孤零零的炮楼和烽火台,分布于青山绿水之中,几条棕灰色的小径将它们衔接起来,构成一条刻印在山上的小地图,不禁让人感慨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不断向上攀去,脚下是那原本被磨得光滑的岩石,渐渐变得坑坑洼洼,坡度也越发变陡。向两侧看去,一旁是碧绿的青山,而另一侧是悬崖峭壁。向山上看去,一排排的青砖绿瓦斗折蛇行,几座烽火台在那里像几名勇士守护着这里的安宁;向山下望去,蒙蒙的天空中有几个零零散散移动的身影,绿树青山中夹杂着几条小径。越向上爬越陡,没一会便感觉自己正如腾云驾雾一般,飞翔于山与山之间,气温越来越冷,脚下的景色也变得越来越美。
台阶陡,下山之路已格外艰难,不过走一会便平缓了许多。到达山顶,向远处望去,盘旋于青山之上的小径环绕在云层之中,好似仙境,我再一次感慨古人的不易与智慧。古时那些宏伟的工程是如何用人力造出来的,对我而言还是未解之谜,光是想象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禁让人感慨,居庸关长城值得所有人到此一游。 
指导教师:石佳  
编辑点评:
可以看出小作者的语言感觉很不错,观察细腻,能够写出自己所见景致的特点,且有一定的代入感,体现出爬山过程的真实经历体会。当然,如果能结合资料,具体点出“古人的智慧”究竟如何体现,或许文章能更上层楼。

钟鼓楼
宫浩然(10岁)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新文化街校区四年级(10)班
假期,我和爸爸去探访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古建筑——钟鼓楼。
我们首先来到鼓楼,鼓楼是一座砖红色的建筑,四周有围墙,围墙不高,我踮踮脚就可以摸到围墙的墙头。进入到鼓楼的一层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数字化的展厅。这里正在举办沉浸式数字艺术体验——时间的故事中轴线主题展。进入展厅,在一面红白相间的墙上标识着各种老北京的市井叫卖声卡,你只要按动下面的声音键,里面就依次传出来“冰糖葫芦哦”等各种当时的叫卖声,感觉一下子回到历史中的北京城。
展厅还特意布置了三维立体的“鼓楼”与“钟楼”,从三维图像可以看到钟鼓楼的内部构造,真的很神奇!在“四九城里听钟声”的展位,我们体验了电子撞钟的乐趣,一次次撞击,带来一次次的浑厚的钟声。
鼓楼二层的木楼梯直达观景台,我望着陡峭的阶梯,心里想:我能爬上去吗?这时耳边传来:“楼梯陡峭,请做好心理准备,再行攀爬!”爸爸笑着对我说:“勇敢些,没事的,想当年你可是爬过山的!”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深吸一口气,双手扶着楼梯栏杆,一步一步慢慢前行,大概五分钟后登上了鼓楼的二层。
鼓楼的二层是一个很大的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十多根朱红色的柱子支撑起整个大厅。在大厅正中央有25面更鼓,中间最大的一面主鼓代表一年,其余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上午十点整,鼓楼每天的击鼓表演开始啦,25名身着民族服饰的鼓手一起敲起大鼓,隆隆的鼓声,气势磅礴!
鼓楼二层南侧的外廊就是观景台,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中轴线,路的尽头依稀可见景山公园的万春亭。
出了鼓楼,走过钟鼓楼广场,径自来到钟楼。远望钟楼青砖灰瓦,更像是一本历史久远的大书。钟楼的大钟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大钟重达63吨,被誉为中国的“古钟之王”,敦实的大钟见证了北京历史的变迁。
数百年来,人们在北京城听着“晨钟暮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钟鼓楼已被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并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继续见证着北京的今朝与未来。同学们,如果你想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请一定不要错过钟鼓楼哦!正所谓:暮鼓晨钟,四九城里听钟声。擂鼓震震,中轴线上观古今。
 指导教师:齐婷婷  

    编辑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清晰流畅,小作者的语言也很简练,思路清晰,能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写出了钟鼓楼的历史,可见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文章可以考虑更有侧重点。




北晚作文7月征稿征画主题


征稿主题1:“中考作文我来写”之 漫游北京(7月14日截稿)


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居庸关、卢沟桥、漕运码头……坐落在北京中轴线或文化带上,成为北京的文化标志。胡同古镇、奥运场馆、美丽新农村……同样富有文化内涵。漫游北京,寻古访今,可以丰富见闻,开阔视野,感受真善美。请选择你熟悉的地方,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征稿主题2:“中考作文我来写”之 盘中餐(7月21日截稿)

(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征稿主题3:自主命题(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截稿)

(本版接受中小学生非虚构类记叙文、虚构类短篇小说作品投稿。)





征稿要求

文章原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言之有物,生动有趣

(400-800字,不超过1200字。暂不接受诗歌投稿)


作者需为在读中小学生。如有指导教师请注明。

(课内作文及仿写、改写、续写作文,请注明。)


画作鼓励原创手绘、写生作品

(临摹、数码绘画作品请注明)



投稿投画邮箱:hzzw1000@163.com

邮件标题请按“征稿主题名称+文章标题+姓名” 命名


请投稿者在投稿时提供:

小作者姓名、年龄、学校、班级,

小作者本人身份证号,邮寄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如投稿时未注明相关信息,视作主动放弃稿费。

本版稿费每月底统一上报,经审批后发放,请耐心等待。

收到汇款单后,请及时携带身份证、汇款单,按要求前往邮局领取稿费。


录用后将以邮件通知,请勿一稿多投。


关注公众号,查看征稿征画近期主题和作品。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感悟,分享心得~


北晚作文
《北京晚报》作文版,为中小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