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乐

文摘   教育   2024-10-12 12:22   北京  

关注北晚作文

一起阅读写作




在刚刚过去的假期,同学们纷纷出行,于山林间体味自然之美。山水之乐,在乎风景,更在乎心境。本期,同学们就写下了自己所体验到的山水之乐……

本期小画家




山间

许杰伊(11岁)

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六年级(8)班


本期小作者



大智路1080级台阶

周安妮(13岁)

北京教育学院附中初二(1)班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到山西五台山旅游。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那里专门供奉着文殊菩萨。
佛教是什么,我不懂,但我知道文殊菩萨是管智慧的,据说许多追求学业有成的人都朝拜过文殊菩萨。我问爸爸:“拜文殊菩萨真的管用吗?”爸爸笑笑说:“我们先爬上去再说。”
朝拜文殊菩萨,我们选择了“黛螺顶”,那里集中了五台山所有的文殊菩萨像。但要想登上“黛螺顶”,必须走一条“大智路”。这是一条有着1080级台阶的青石板路,相当于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想想都令人咂舌。
但我不怕。我步履轻快地冲在前头,不一会儿就把爸爸妈妈和弟弟甩在了身后。
刚开始的确没什么感觉,但随着道路的延伸,山势变得越来越陡,台阶也愈发崎岖。我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胸口像是塞了团棉花。两条腿像是灌了铅,越来越沉重,到最后我几乎是匍匐在地,用手、用脚向上爬。汗水浸透了衣衫,顺着额头“噼里啪啦”地砸在石板上。我抬头望去,前方的山路仿佛没有尽头,身边的游客也越来越少。我有点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能否登上顶峰,便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
远远地,爸爸跟了上来,他用两手卷成“喇叭”,冲我大喊:“加油!”
人好像就是一股气撑着,爸爸的喊话让我重拾攀登的勇气……
终于,我到达了峰顶!看着脚下蜿蜒的1080级台阶,望着山下渺小的人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爸爸妈妈他们也上来了,我急不可耐地说:“走,咱们去拜文殊菩萨!”
爸爸看着我虔诚的样子,笑着说:“不用了,你已经拜过了。”
我一脸疑惑:“没有啊!”
爸爸接着说:“你刚才登上1080级台阶,就是拜了。”见我没懂,他又说:“其实,‘求佛’就是‘求己’。你未来的学习之路,好成绩不是你求佛求来的,而是你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就如同你登上这座‘黛螺顶’。”
爸爸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原来“求佛”只是“求心”,真正的“佛”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努力,“佛”是帮不了你忙的。无论未来的学习之路多么艰辛,只要我们怀揣梦想,顽强拼搏,终将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这就是今年暑期攀登五台山“大智路”带给我的思想启迪。
编辑点评:
文章立意颇有新意,从一次登山之旅出发,写的是“我”在登山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受到的思想启迪。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对话与心理描写生动,真实可感。


兰亭陶冶

王羽佳(14岁)

北京中学初三(6)班

浙江绍兴城西南,有兰渚山,山下有“秘境”。境中绿影婆娑:抬头是郁郁青林,树叶间穿过缕缕金丝,在灰砖地面上游戏,四周是挺拔翠竹,青幽幽让人倍感清凉,真有“四面竹树环合”之意,倒也不至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悲。低头细看,树干和石缝中也冒出点点绿意,原来是青苔羞涩地招手,确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随便坐在哪块灰黑大石头上,听一听鸟的吟唱,闻一闻土的芬芳,这便是兰亭之乐了。
兰亭之乐,是由美景牵动内心深处的愉快。
沿着蜿蜒小径走一段,以为前面没了路,走近后却“柳暗花明”——倒映着茂林翠竹、青砖绿瓦的池水,波光粼粼,水面像风中的狗尾草,摇啊摇,荡啊荡,撩拨着你的心弦。看那水里、岸边,肥硕而富有光泽的白色身影是什么?橙黄的嘴喙,橙红的脚掌,雪白的翅羽,正是鹅呀!只见一只高挑纤细鹅,袅袅婷婷上了岸,弯弯如新月的脖子一扭,嫩黄的嘴壳伸进背后的羽毛中梳理,忽而抖一抖身子,水珠飞溅;又见一只圆润肥胖鹅,摇摇摆摆下了水,白屁股一扭一扭,红脚掌一拨一拨,嘴巴伸进面前的水中,不知是捉鱼还是衔影。池上池下,鹅啼声声,在茂林修竹间回响。池边有一块石碑,碑上龙飞凤舞两大字:鹅池。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鹅”字略瘦,“池”字略胖。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不觉日悬中天,找一处地方吃食歇脚,来到一堆乱石前。石中间有一条潺潺流水,水清石平,便坐下休息。查一查才知,原来这地方是古代文人墨客“曲水流觞”之地。《兰亭集序》有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何为“流觞曲水”?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是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我们也来了兴致,可惜手中无杯无酒,那么,改杯为叶,以诗代酒——捡一片落叶放到溪流上流,那落叶便似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时常被石头阻拦,停滞不前,那这个位置的人就要吟诗一首,不会作诗?无妨,背诵一首古诗也别有韵味。在一句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声中,我们仿佛古时的竹林七贤,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古人今人被同一条溪水沟通起来,尽享山水之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走了一路,没入正题。东晋王羲之在此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因而闻名传世。来兰亭,怎能不去“临池十八缸”?来到此处,听闻“点大成太”的故事,又见几块石板、几碗水、几只毛笔,就想写几个字。于是用笔沾了水,笔尖慢慢落于石板之上,笔锋一转,一横、一撇、一捺,也写成了一个“大”字,虽写得不好看,可是有趣啊……
兰亭的雅兴,在一树一竹一片苔,一鹅一碑一池水,一溪一叶一首诗,一笔一缸一大字。山水之乐,在游兰亭,赏美景,更在陶冶情操,纵观古今。“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游能感其乐,忆能述以文者——我也!

    编辑点评:

    小作者的文笔老道,行文典雅,文气贯通,且体现出相当不错的古典文学积累,对兰亭及其文化底蕴的理解到位,并能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自己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想之诗文勾连起来,怀古而乐今,写出了独有韵味。


行走在洱海之畔

钟如意(13岁)

北京汇文中学朝阳学校初三(4)班

我行走在清溪之畔,灰蓝色的天际是它的轮廓,只可见天空倾斜水中,像有人把丝带浸入天青色的染料,把世间美好都揉在一起,让它随溪流前进。
苍山之巅的老虎崖,自是薄雾朦胧。山是自然的馈赠,抛下杂念,方可听清大自然的声音,如水声和随着飞鸟冲开雾霭时留下的啼鸣。清溪灌溉了周围郁郁葱葱的森林,可以很容易地听到路边蘑菇生长的声音,以及那些生命快乐的嬉笑。我赞叹这梦中之境,造物之手清拂山崖,留下这一份静谧与美好。
行走在清溪之畔,无论它可曾被遗忘过,我只知此刻它充盈人间。
随着溪流的声音缓缓下行,人声渐渐嘈杂。宽阔的山路充斥着人们悠闲的谈话声。细雨朦胧,安静地打到幽深的蝴蝶潭中,泛着蓝绿色的涟漪;也有古树上,红绳翩迁,人们用虔诚的眼神和呢喃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愿;七龙女池瀑布上那怪石没有阻挡溪水的放荡不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要冲破这牢笼。这苍山之景,受惠于自然或是打造于人民,有千年之久或是焕然如新。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景色,其间寄托的必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的渴望。
行走在清溪之畔,我的心与上天赐予人们的初心共鸣着。溪水连着时光,逆着光寻找,会发现人们对美好的愿望是从未变过的。
行走在清溪之畔,一望无际的洱海映入眼前。蓝绿色的湖面,白云与天空将颜料抹在这里,是一尘不染的平静。就在不远处,溪流汇入的地方却涌起了阵阵波涛,千万条清流划过山间,汇入洱海,才造就了如此美丽的景象。人们不仅有对美好的向往,也一齐向着美好奔跑着。就像是山间的溪流,万众一心,共同努力着,汇成了最广阔的大海,迎来了美好而和平的生活。微风撩起水中的浪花,水鸟和鸣,歌诵雨过天青的颜色…或许也曾有战乱冲破苍山的宁静;也有炮火打穿湖水惊惶的眼睛,但人民没有屈服,而是与命运抗争,争取到幸福的今天。我行走在清溪之畔,脚步渐渐加快,因为自己心中的美好奋力奔跑着。
天是广阔而厚重的,它治愈着苍山洱海来自时光的伤痕。行走在清溪之畔,树叶变成小船,载着那些微小的生灵一同追逐心所向往的美好,像浪花中的水滴,随着世世代代的人民一起前进着。

 指导教师:刘佳悦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小作者的文笔典雅,气韵生动,富有诗意,文气贯穿自然,且能情景交融,并融合自己的思考,言之有物。散文在开始抒情之前,标题及开篇可说明一下具体时间地点等,便于读者进入。


漫步北海

于子涵(13岁)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7)班

这里,我知道,尽管走过多少次,也还是奔赴约期一样激动。白塔、静心斋,我的生命不知不觉和它们连在了一起。地上古老的青砖,背阴处的青苔,门墩和老树,我闻到了历史的气息和文化的味道。今天,我又一次漫步北海。
走过永安桥,我直奔北海中心——白塔。微风抚过,轻挑其华盖顶部的小铜钟,让其低语,声音清脆悦耳。金与白的对比,在北京特有的天下显得格外崇高、空灵、圣洁。白塔高大的身影已默默在北京守望了700多年,生活在胡同矮矮屋檐下的人们一抬头便可看到它。在仰视中,它是那么的雄浑阔大,让人心生安定。不知不觉间,白塔成了人们心中北京的象征。儿时的白塔是可以登顶的,依稀记得里面有明代大藏经殿,清代文昌阁等建筑,藏有大量的佛经,古籍与文物,这些珍贵的宝藏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轻抚白色基座,好像在和一位旧时的老友拥抱。
沉浸在夏风傍水的清凉之中,坐上悠悠的小渡船,沿着河岸一路向北到了静心斋,顺便拾起了一片银杏叶。走入正门,静心斋以一池之隔抑去了外界的纷扰。两侧绕过,幽暗的前庭与开阔明亮的后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精致的古典园林跃入眼前,让人感叹其间的别有洞天,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亭台假山小桥,高低错落,却又遥相呼应,互为映衬,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庭四周高大的碧绿的乔木如同个个卫士,而庭内的低矮的艳丽的爬山虎们又像是宫女一般,它们为整个庭院带来了生机。
午后的阳光容易使人慵懒,小坐于深处的沁泉廊中,听旁边一人与朋友说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确实,树的倒影在沉静的水中显得神情淡定,不忧不喜。静默,是通往心灵的道路,此刻,一切都逍遥在自己的世界中。望望对岸的抱素书院,不禁赞叹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巧妙。史铁生独爱地坛,而我却对这雅韵兼备的静心斋情有独钟。想想看吧,“秋深地锦换红妆,艳艳风姿缀满塘”!若我也只能推着轮椅行走,我必定会选择在这少有的“欲界仙都”中当回“闲人”,在阳光下看看那些意味深长的古籍,累了便进入抱素书院,望着乾隆曾经学习的地方,想想他们对于保持质朴本性,减少私欲的追求。
走出门,望着被镀上金光的湖水,几艘游船慢慢划过,可能它们也不愿破坏这一时的宁静吧!我也不由自主地停下脚,让自己急于追赶生活的脚步慢下来,看湖水轻轻摇动一点涟漪。
 指导教师:吕美花  

    编辑点评:

    文章开头引入自然,结构完整,能够很好地将景色与人情结合,对景色的描写细致生动,而“我”的思考感受更是此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最后结尾意蕴悠长,点到辄止,留有余韵。




北晚作文10月征稿征画主题


征稿主题1:山水之乐(10月13日截稿)

(山水之乐,在于自然,更在于人心。如今徒步、爬山、野营、游湖等,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也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你有过哪些游山玩水、体会到“山水之乐”的时刻?请写一写。)


征稿主题2:京城寻秋(10月20日截稿)

(秋天的北京,有着别样的美丽。你在北京寻找了怎样的秋日美景?又有哪些秋日好去处值得推荐?请写一写。)



征稿主题3:自主命题(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截稿)

(本版接受中小学生非虚构类记叙文、虚构类短篇小说作品投稿。)







征稿要求

文章原创,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言之有物,生动有趣

(400-800字,不超过1200字。暂不接受诗歌投稿)


作者需为在读中小学生。如有指导教师请注明。

(课内作文及仿写、改写、续写作文,请注明。)


画作鼓励原创手绘、写生作品

(临摹、数码绘画作品请注明)



投稿投画邮箱:hzzw1000@163.com

邮件标题请按“征稿主题名称+文章标题+姓名” 命名


请投稿者在投稿时提供:

小作者姓名、年龄、学校、班级,

小作者本人身份证号,邮寄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如投稿时未注明相关信息,视作主动放弃稿费。

本版稿费每月底统一上报,经审批后发放,请耐心等待。

收到汇款单后,请及时携带身份证、汇款单,按要求前往邮局领取稿费。


录用后将以邮件通知,请勿一稿多投。


关注公众号,查看征稿征画近期主题和作品。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感悟,分享心得~


北晚作文
《北京晚报》作文版,为中小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