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猝死事件因其高发生率和严重的临床后果,一直是心血管病领域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AMI后的首个月,患者面临的猝死风险显著增加。尽管快速诊断技术和早期再灌注策略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AMI患者的生存率,但梗死后猝死率的具体变化趋势仍不明确。该研究通过对VALIANT与PARADISE-MI两项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深入探讨了AMI后猝死及复苏的心脏骤停(Resuscitated Cardiac Arrest, RCA)发生率的变化。
VALIANT试验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设计,旨在评估缬沙坦、卡托普利或其联合用药在AMI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纳入标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伴有临床及放射学证据的肺淤血,或两者兼有。PARADISE-MI是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雷米普利在AMI治疗中的效果。参与者年龄≥18岁,LVEF≤40%,且有临床或放射学证据表明肺淤血,并存在以下1种或多种风险因素:年龄≥ 70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糖尿病,既往MI,房颤,AMI后LVEF<30%,Killip III/IV级或STEMI 24小时内未行再灌注治疗。VALIANT试验从1998年12月至2001年6月入组了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7月。PARADISE-MI试验则在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之间进行,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在VALIANT试验中,猝死被定义为在稳定状态下患者的意外死亡。而RCA被定义为患者经历心脏骤停后恢复意识和认知功能的情况。在PARADISE-MI试验中,猝死则被定义为在原本稳定状态下的患者突然死亡。RCA则是指突然、意外的循环崩溃或心脏骤停后,患者经过复苏并恢复生命体征。研究者特别从VALIANT试验中选取了一个与PARADISE-MI患者风险特征相匹配的子队列(即PARADISE-MI–like cohort),以进行深入分析。
PARADISE-MI队列包含5661名患者,VALIANT子队列包含9617名患者,PARADISE-MI患者平均年龄为63.7岁,75.9%为男性;VALIANT子队列平均年龄为66.1岁,67.6%为男性。在猝死/RCA发生率方面,VALIANT子队列的猝死/RCA发生率为7.4%,相比之下,PARADISE-MI队列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为2.6%。两项试验中,两项研究中猝死/RCA的最高发生率均出现在AMI后的首月。在VALIANT子队列中,AMI后第一个月内的猝死/RCA发生率为19.3/100人年(95% CI, 16.4-22.6),而在PARADISE-MI队列中,相应的发生率是9.5/100人年(95% CI, 7.0-12.7)。此后,猝死/RCA的发生率在两个队列中都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PARADISE-MI试验中,AMI患者在发病后第一个月内的猝死/RCA发生率是其后三个月的三倍,并为其后一年的十倍。表2. VALIANT子队列患者全因死亡、猝死/RCA和非突发性死亡发生率表3. PARADISE-MI队列患者全因死亡、猝死/RCA和非突发性死亡发生率在VALIANT子队列中,1892名患者(19.7%)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403名(21.3%)在心肌梗死后的第一个月死亡,发生率为51.6/100人年。PARADISE-MI队列中,455名患者(8.0%)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106名(23.3%)在第一个月死亡,发生率为22.7/100人年。在PARADISE-MI队列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比例(88.0% vs 23.4%)、使用β-阻滞剂(85.3% vs 69.1%)、他汀类药物(94.9% vs
32.2%)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 41.3% vs 9.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VALIANT子队列,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其猝死/RCA发生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当代治疗策略(包括高比例的PCI治疗及广泛使用的他汀、β-阻滞剂和MRA)在显著降低AMI后猝死/RCA发生率方面的显著效果。然而,AMI后的首月仍是猝死风险极高的时期,需对此阶段的患者管理和治疗干预给予特别关注。这一发现对于优化AMI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降低其长期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doi: 10.1001/jamacardio.2024.2356.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或“置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