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
主要内容包括
- 管理要求
: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执行。 - 预防策略
:针对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及物品的清洁与消毒等。 - 患者识别与管理
:强调对CRE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的识别及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播。 - 环境及物品管理
:详细规定了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方法及频率,确保医疗设施的安全。 - 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
:要求医疗机构定期对防控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 质量评价与暴发的应急处理
:包括对防控措施效果的评价以及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应急处理流程。
卫办医政发 [2011] 5号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1.多重耐药菌定义
2.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3.强化医院感染与控制措施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机制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下面关于定值的定义正确的是( C)。
A 定植是指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生殖道等部位有细菌等微生物生长引起相关感染临床表现的现象。
B 定植是指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生殖道等部位无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也无临床表现的现象。
C定植是指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生殖道等部位有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但尚未引起相关感染临床表现的现象。
D 定植是指患者的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生殖道等部位无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但是有引起相关感染临床表现的现象。
2.ICU收住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无单间的情况下, 多人间病房的床间距宜不少于( C )米。
A 0.8米
B 1.1米
C 2.5米
D 3.0米
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中规定ICU洗手池池两侧及靠墙侧宜设置光滑、耐消毒 液腐蚀和防潮材质的挡板,深度、宽度、高度不低于多少厘米?( B)。
A 15厘米, 50 厘米, 50 厘米
B 19 厘米, 60 厘米, 50 厘米
C 20 厘米, 60 厘米, 60厘米
D 20 厘米, 50 厘米, 50 厘米
4.为做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患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普通病区应至少设置几个单间?房间多少平方米?(B)。
A 1个, 18平方米
B 1个, 15平方米
C 2个, 15平方米
D 2个, 18平方米
5.当医院发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时,医院下列联防联控策略正确的是(ABC)
A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出院时,主管医师宜在其出院证明书上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检出情况。
B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双向转诊时,转出机构宜在患者转院证明中注明或以 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接收机构。
C 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宜建立机构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的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相关信息互联互通。
D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在出院时,主管医生应该在患者病案首页中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检出情况。
6.医院某内科病区检出1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科室落实的隔离措施正确的是。(BCD)
A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人单间隔离,可以没有单独的卫生间。
B 当需要隔离的人数多或隔离单人间不够时,宜将感染或定植同一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菌种的其他患者隔离在同一个多人间。
C 护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 或定植患者的人员不宜参与其他患者的护理
D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
7.病区对收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争取的是(ABC)
A 清洁和消毒应遵循先进行收治其他患者的区域,后进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区域的原则。
B 日常清洁和消毒应每日不少于 2 次。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宜每隔4h进行一次清洁。
C 无明显污染时,宜直接进行擦拭消毒;宜使用清洁-消毒“一步法”的产品和符合环保要求的消毒剂。
D 使用后或污染的可复用消毒用具,可以在使用的现场进行复用处理。
8.收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住院后的病室,应进行终末清洁与消毒 可采用含有效氯或具有同等消毒作用水平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有效氯的浓度为( B)。
A 250 mg/L
B 500 mg/L
C 1000 mg/L
D 2000 mg/L
9.下列属于肠杆菌菌属的有(BD)。
A 鲍曼不动杆菌
B 肺炎克雷伯菌
C 铜绿假单胞菌
D 弗氏柠檬酸菌
10.医师确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时限为(B)。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11.患者张某,长期住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治疗一段时间,解除隔离的条件是(B)。
A 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12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
B 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24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
C 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36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
D 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48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
12.病区医务人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大面积接触(如给患者翻身、擦浴)或处理患者排泄物时应穿隔离衣,诊疗活动结束后,脱去隔离衣,如何进行处理?(B )
A 一次性隔离衣由外向内,由上到下卷好 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B 一次性隔离衣由内向外,由上到下卷好 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C 一次性隔离衣由内向外,由上到下卷好 按生活垃圾处置。
D 一次性隔离衣由外向内,由下到上卷好 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13.检查和治疗科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应执行(C)。
A 空气隔离
B 飞沫隔离
C 解除隔离
D 物理隔离
14.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措施的质量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BCD)
A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防控措施执行情况(手卫生依从性、单间/床旁隔离率等)。
B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C 临床标本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分离率。
D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所致的医院感染率。
15.某医院内科病区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处置暴发时,应指定医师专人诊治隔离患者,且不应同时诊治其他患者。医师查房人数不应同时超过几人?(A)
A 2
B 3
C 4
D 5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1.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不允许探视,确需探视(如临终关怀)时,工作人员应督导探视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穿隔离衣、做手卫生和戴手套等)。(A)
A 是
B 否
2.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需外出检查和诊疗时,转出科室工作人员不用提前告知接诊科室。(B)
A 是
B 否
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肠道定植患者,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去定植。(B)
A 是
B 否
4.医务人员应对留置的侵入性设备和管路每日评估其留置的必要性,无留置必要时立即去除。(A)
A 是
B 否
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病室内物品配备宜遵循最小量配置原则,以降低终末清洁与消毒的负担。(A)
A 是
B 否
6.对多重耐药菌隔离病室应按由上而下、由轻污染到重污染、由外而里的顺序进行清洁与擦拭消毒。(B)
A 是
B 否
7.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对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科室的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 情况进行定期现场督导与检查(至少 1 次/周),并有督导检查表格和反馈记录。(A)
A 是
B 否
8.当医院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处置暴发时,隔离患者需要有陪护人员,负责患者生活。(B)
A 是
B 否
9.某医院病区检出大肠埃希菌(CRE)感染患者,应对该患者进行单人单间隔离,并有单独的卫生间。(A)
A 是
B 否
10.医院每年要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年应至少进行 1 次针对性培训并考核合格。(A)
A 是
B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