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 311-2023)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可能接触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的内镜以及化学清洗消毒剂等,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在对某些传染性疾病诊疗的内镜清洗过程中,有因职业暴露而感染传染病的可能,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职业安全的培训,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推广和强化标准防护是避免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一、防护原则
标准防护:所有患者均应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须采取防护措施;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给患者。
二、个人防护用品
(1)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前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2)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护服、帽子、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手套、防水鞋等。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及处理
1. 各种防护用品应满足能预防对人体各种暴露的危害,达到全面保护;穿着舒适、佩戴方便、重量轻、不妨碍内镜清洗消毒操作等活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2. 帽子、口罩、手套宜使用一次性医用无菌产品,口罩应当配鼻夹。由污到洁的操作应更换手套,操作中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3. 防护服、防水围裙和防水袖套可有效阻隔水、污染物或化学消毒剂损伤皮肤或经皮肤侵入人体。防护服应穿脱方便、结合严密,袖口、脚踝口采用弹性收口,且对皮肤无刺激。
4. 重复使用的防护面罩或护目镜每日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晾干,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一次性使用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应一用一丢弃。
5. 眼部或暴露处皮肤若被污染物或消毒液喷溅,须立即用流动清水充分清洗。
6. 刷洗时应当在清洗液液面下进行,防止液体飞溅。
7. 所有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如有渗漏、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则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内镜护理技术操作与管理》凌琳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