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在这里,经历这场梦境

文摘   文化   2025-01-20 15:40   安徽  

连载(445)

 

任何事都没有起因(续)

1992年2月16日

 

罗:(转向另一个学生)你明白吗?

 

学生2:在梦中,你经历人生,然后,你醒来;现在,你经历这场人生,然后,你也会醒来,没有区别。

 

学生:我知道的全部就是我是孤独的。你们全都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你们全都知道答案,我们真的说出来的话。

 

学生2:嘿,奈特,是你的觉知在痛吗,还是说,谁在觉察脚痛?

 

学生3:我的嘴很痛,是我做牙龈手术的地方。

 

学生2:谁在觉察嘴痛?

 

学生3:我。

 

学生2:觉知会痛吗?

 

学生3:不,觉知不痛。

 

学生2:那是什么?

 

学生3:只是“如是”。

 

学生2:所以,就作为“如是”而存在,“如是”不痛,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罗伯特,我昨晚做了一个梦,一个有趣的梦。我买了一辆新车,我开着它四处逛,一个女孩,我的一个朋友也想开这辆车,我就让她开了。于是,她上车,开走了。然后,突然间,我看见车门打开了,她跌了出来,车仍然在跑。然后,汽车四处乱窜。她追着我说:“这辆车碾过了一个人。”我对自己说:“现在我完了,我的人生都被毁了,我多希望这是一场梦,但不是,这是真实的,我就在这里,这是真实的,我多希望这是一场梦啊,但这是真实的。”然后我就醒来了。(学生们大笑)我记得这一点,我多希望这是一场梦,然后我就醒来了,我多希望这是一场梦,汽车没有碾过某个人,然后我就醒了。(笑声)

 

罗: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学生:这也真的发生了。

 

学生2:你什么时候去自首?

 

学生:这需要一点……因为当我醒来时,我甚至都不知道我醒来了,梦境绝对与现实生活完全相同,真的是完全相同的感受。

 

学生2:你难道不开心你醒了吗?(大笑)

 

学生:简直太棒了。

 

罗:而现在,你在这里,经历这场梦境。

 

学生:所以当我感冒的时候,我就会说:“觉知会感冒吗?”觉知会觉察到感冒,但觉知不会感冒。所以我会感冒吗?我要做会感冒的头脑,还是要做从来不会感冒的觉知?

 

罗:把他扔出去。(学生们笑得很大声)还有更聪明的人想要说什么吗?

 

学生4:是的,(学生们再次大笑)如果我问自己,在整个造物中我在哪里?要么我是整个造物的中心,要么没有造物。而实际情况是没有中心,也没有造物,对吗?

 

罗:正确。

 

学生4:谢谢你,我很高兴你同意了。(学生们再次笑得很大声)如果你不同意,我会感觉很糟糕。(笑声和聊天声)

 

罗:你一无是处。

 

学生4:是的,但这仍然让你很有价值。

 

罗:你对中心、造物、实相,以及所有这些东西感兴趣。放下所有这些念头,不要思考,你思考得越少,你知道的就会越多。

 

学生4:你是说我们思考得越少,知道的就会越多吗?

 

罗:嗯。

 

学生:今天,你谈到了没有起因。令人矛盾的是,在自我探究中,我们在寻找“我”的源头,“我”的起因,不是吗?

 

罗:我们不是在寻找“我”的起因,我们是在寻找“我”产生的地方,它来自哪里?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不是在说有一个起因。我们只是试着在自己的头脑中思考“我”来自哪里,它的源头是什么?

 

学生:好吧,对我来说源头和起因是同义词。

 

罗: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这么说。

 

学生:你知道有一个源头,然后从源头中产生了……

 

罗:尽管如此,不要试图让我们的头脑相信有一个真实的源头,因为这会是一个阻碍,因为“我”不存在。无论如何,我们会发现“我”没有起因。

 

学生:正是如此,所以当你说到起因没有起因的时候,会有一点困惑,而且自我探究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的意思是,我必须把你说的话当作一幅地图,而不是最终的答案,我必须找到我自己的最终答案。否则我就是在选择相信某种并非来自我自身体验的东西。所以,我聆听你说的话,但对我来说,自我探究也是发现真相的过程——如果这是有意义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最终发现没有起因,但直到那时之前,必须只有一个观点,只像是一个观点,没有起因,它们只是观点,而体验本身……发现本身就是自我探究的本质。

 

罗:不要执着于这一点,练习自我探究,但以一种平静的、喜悦理解的方式去做。对此不要太过严肃。不要说这是起因,我必须找到起因,我必须发现起因,这是我能够觉醒的唯一方法。只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做自我探究,让它自行发生。

 

学生:很多时候我都很累,我必须思考一些别的事,或者我必须解决一个问题。至少这就是我的感受,所以我必须说——这,这很费力。

 

罗:在一开始,确实如此。但随着你继续练习,当你不得不解决问题时,它就会变得自动化,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对,这发生了,但在一开始,我想要摆脱解决问题而不看大局的习惯,这是否有意义?

 

罗:是的,有意义,它看起来会起作用,但要试着理解,它并没有真正起作用。

 

学生:对,我理解这一点——只是有时候。

 

罗:因为那个努力练习自我探究的人并不存在。

 

学生:对。同样地,我认为,无论你是在寻找起因,还是源头,当你发现没有“我”存在的时候,必定也没有源头或起因。

 

罗:当然。重点就是不要太强调起因,比如说:我必须找到“我”的起因。当你真正这么做的时候,你就是在想象有一个“我”存在,你必须找到它的起因。然而,这是一个问题,我来自哪里?你只是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这有点夸张,对吗?

 

罗:有点夸张,是的。你想知道:“我来自哪里?我的源头是什么?”

 

学生:罗伯特,而且起因暗示着动机。因会演变为果,但源头这个词并不一定暗示着动机。它可能是一个没有动机的源头。苹果汁怎么样?(学生们大笑)意大利面条酱怎么样?不,我的意思是,源头可能是没有动机的,你知道的,这是不同的。

 

罗:你可以这么说,是的。


--- TBC ---

文章内容均为原创翻译,非转载自他处,不提供电子书和实体书。

译文可自由转载,摘录,可用于录音、做视频等,转载请注明出处,但仅供学习交流,请勿作商业用途。图片来自网络。


***

感谢随缘支持

一就是一切
哲学原创翻译或文章,不定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