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吉特语录精选》
——兰吉特·马哈拉吉语录选读
翻译:纯然的空
摘录:无有
(连载25)
“空间可以被感知和感觉到,实相则不能,所以,忘记空间吧,你就是祂,一直都是。”
实相无法被感知或感觉到,因为感知和感觉是在梦之领域运作的功能,而实相并不在梦中。梦境中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体验到做梦者的沉睡。主体无法被客体化。你无法看见你自己的眼睛。不过当你了悟到你的大我,知晓你是谁的时候,就不需要任何确认了。即使现在,你也是光芒闪耀的大我,只是无知挡住了你的路。无知就像空间一样,它可以被感知和感觉到,但它实际上并不存在。对大我无知和遗忘大我是同样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忘却遗忘,忘记空间,这意味着,觉知你自己是实相,永久存在于遗忘的空间之外。
“我不存在。如此,此刻所有的作为都是无为。”
无为,意味着没有“做者”存在。行动发生,但它们发生在梦中,没有人决定它们是否应该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发生。
身体在活动,但大我如如不动。这就仿佛无论身体去哪里,意识都已经在那里。这就是当人们领悟到“我不存在”时,行为的表现。行为的“做者”无处可寻。
“认知一直持续,直到最后一刻。”
认知持续贯穿一生,有时以睡眠的形式出现,有时在睡眠中作为梦出现,有时又作为我们所说的醒态这个梦而出现。认知是被身体吸收的食物精华。没有食物,认知不可能存在,正如没有燃料,火焰不可能存在一样,所以当身体死去,认知的火焰持续一小段时间,然后熄灭。
“生与死的种子是精微身,这是欲望的本质。”
生与死都在精微身之中,也就是说,它们只是出现在头脑中的概念。萌发“生”的种子是“我是”的意识,其中包含着“成为”的渴望。创造出身体,令其出生,通过“成为”的渴望维系身体,然后摧毁它,这是意识的本性。没有人可以说出为什么会如此。圣典只能说这是意识的游戏。
一旦意识采用了身体,“成为”的渴望让身体寻求体验,如此导致了行为。进一步的行为作为先前行为的结果而发生,创造出一幅因果的织锦,将所有的身体以无限复杂的模式连接起来。因此,这个有形的宇宙是一个完美的自我调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以它能发生的唯一方式发生。任何地方都没有个人存在。在人类头脑中产生的“个人”的概念,是意识与碰巧存在的身体形态认同的结果。
“因果身是一种纯粹的遗忘状态。”
因果身的状态是一种念头的遗忘状态,一种零的状态,念头从中产生并溶解。这是一种相对好的状态,因为它比精微身,即念头世界更接近实相。
因果身被体验为平静,因为它不受不断思考的干扰。然而,它不应该被当作实相。在因果身中,无知仍在。你仍然忘记了你是谁。只有当了悟到你作为自行发光的存在而存在,觉察到因果身的遗忘,你才会成为大我。
“由于遗忘,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无知的,并挣扎着去获取知识。”
因果身是对大我无知的起因,只要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它就会一直持续。这无知有时被描述为面纱,有时则被描述为黑暗或遮蔽太阳的乌云。在任何情况下,无知和真知,黑暗和光明,遗忘和记忆,都涉及到二元性,这意味着你在应对头脑的诠释。实相是超越二元性的。
唯一能跨越精微身与因果身之间鸿沟的方法就是把头脑弃之不顾,从而进入因果身。所以,冥想是一个如此有用的助力。通过冥想你可以忘记头脑,体验到进入因果身的、氛围更加纯净的感觉。你进入了一种纯粹遗忘的状态。最终,你忘却了遗忘,了悟到:你的真实存在既超越了记忆,也超越了遗忘。
“遗忘状态实际上并不存在。”
不存在的事物就不可能存在。无知、遗忘,是一种不在、一种非存在的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被体验到。你怎么能体验到你自己的不存在呢?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被视为纯粹无知状态的因果身——为了解释说明的缘故而被当作通向大我真知的障碍——其实并不存在。它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事物存在!所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说:整个灵性探寻的过程,束缚与解脱,无知与真知,全都发生在头脑中。无知是一种想像中的状态。你只是想像自己没有了悟,没有开悟。事实上,就在当下,开悟正是你的自然状态。伴随着你领悟到,你在想像你自己的无知,整个求道就结束了。
“超因果身可以被体验为纯粹真知。”
超因果身(Mahakarana body)是纯粹的真知,所以当它被体验到时,纯粹真知就知晓了它自己。那种体验是什么样的?头脑中仍然有个体化的“我”的感觉,因为头脑就是个体化的“我”之感。这种感觉并没有消失,但与此同时,有一种领悟,即人的真实存在是一种超越头脑的光明。纯粹真知的体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存在。
“超因果身中的觉知状态,是自行点燃的火焰,它让无知忘记自己之后,使自己变成空无。”
你是真实的,而你所沉思的无知是不真实的。事情一直都是这样;你一直都在,但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你相信无知的真实性。然后,你的觉知状态变成了永远自我点燃的火焰。忘记真正的你自己变成了不可能。到那时,你就完成了所有需要做的事,或者更确切地说,事情通过你而被完成。大我已经了悟到了祂自己。
“任何可以被记住或遗忘的事物都绝对不是你。”
记忆和遗忘这两个对立面分别构成了精微身和因果身的世界。在念头能够被记起之前,它们必须被“遗忘”。念头来自无知,又回归无知,就像演员从舞台的两侧登场,念出他们的台词,然后退场。
对于这些转瞬即逝的现象来说,你的永久性和真实性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实相不可能像那样来了又去。大我是独立的。世界可能会来来去去,但大我仍然如其所是。
“这四个身体是进入第五层的四个步骤,在那里,言语变成了沉默。”
在最终的分析中,四个身体:粗钝身、精微身、因果身和超因果身,全都是显现的(组成)部分。在这显现中的一切都是机械化的。它自行运作,就像一个巨大的、完美的、上过油的机器,或者,如果你喜欢有机的比喻,就像从一粒单独的种子里长出来的大树。粗钝身和精微身是受造万物的形和名,因果身是空无,从其中,前者出现,而超因果身是光明和神圣的力量,它将生命赋予万物。
只有未显是超越所有这些的。对于那既不出现也不消失,既超越存在又超越非存在的。在那里,言语变成了沉默。在实相中,没有思考或概念化的可能性。
最终的实相——言语无法触及那里——是此刻、这个体验的永恒基础。那无状态的状态不可分割、没有局部、无可阻断、没有波动,也没有任何特征。那就是我们之所是,现在,以及永远。
--- TBC ---
感谢随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