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寻找的珍宝在我们踏出的每一步之中

文摘   文化   2025-01-03 17:07   安徽  


《托尼·帕森斯语录精选

 

翻译:纯然的空

摘录:无有

 

(连载9

 

当我们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时,我们似乎无法看到,自由并不存在于这里或那里,仅仅因为,自由,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是具有排他性的。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当我们向下一个所期待的灵性至高点前进时,我们所寻找的珍宝不会在我们所去的地方被发现,相反,它存在于我们所踏出的每一步之中。

 

谁要放松?有导师说放松,分离也是好的,因为它是整体的表达。这只是另一种观点。于“我”而言,感到分裂就是在表面上被囚禁,完全不“好”。

 

“你可以变得自由”的信念,是一个幻相。希望,是让“我”保持继续前进的东西。所有的教导都加强了这种感觉,即:有一天它会变得更好;明天会更好。这不是慈悲,这是同谋,这是一种加强幻觉的协议。

 

“我”就是梦,“我”是做梦者,它梦见它是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一切也是真实的,这就是梦。这是一场虚幻的梦,这也是所存在的唯一虚幻的梦。万事万物都只是如是不是

 

“我”表面上在从一个它认为真实的中心感知事物。没有“我”,没有感知者。“我”,做梦者的感知,把表面上所感知到的万事万物都转变为坚实的客体,但只对于表面感知者来说是坚实的。那所显现之物不需要一个感知者……它仅仅是如是不是

 

虚幻的主客体世界只对“我”而产生。“我”非常傲慢地认为世界是因为“我”而存在的。自我探究的最终结果是,没有什么能离开你而存在,没有什么能够存在,除了在你的意识之中。因为你是有意识的,所以,事物被允许存在。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骄傲自大。“我是意识,万事万物只能升起于那意识之中。”“我”所意识到的事物只是一个虚幻的现实。

 

“我”是梦中二元现实的感知者。当“我”坍塌的时候,感知者就坍塌了。当没有分离的幻觉时,就没有感知者。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是空无呈现为了一个故事。万事万物,包括世界,都既是如是,也是不是

 

表面上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只是漂浮的粒子。那堵墙是漂浮的粒子,它完全不是什么墙。但“我”把万事万物感知为真实的客体。

 

这是捉迷藏,上帝在玩捉迷藏。整件事都是一个笑话。上帝是一个喜剧演员,还有一个从来都不笑的观众。 

 

没有什么能够知晓这,没有什么可知晓的,也没有可知晓之人。它不需要被认知。我们必须知道,这样我们才能控制,这是一个观点。奥秘怎么可能被控制呢?

 

这不会结束,因为它没有开始。它只是无限。只有如是不是

 

所寻找之物一直对求道者隐藏着,但它已经是万事万物。

 

总的来说,这就是所存在的一切……万事万物和空无。

 

从某种程度上说,始终有一个关键点。但你不会到达任何地方,因为没有地方可去。

 

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来到这里的是,他们有一种个人的窘迫感。他们来了,可能会发现,不存在个人化的事物,也没有两难的困境。困境就可以解开了。

 

没有什么可以带回家去练习的。

 

“我”相信它在一切的中心。

 

本质上,“我”是一种表面上的压缩能量,它也在索取一切。一个压缩能量,表面上采取了形体。它把一切都收集给它自己,它吸收着一切。念头,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份报告,关于表面上已经发生的事或可能发生的事。“我是分离的(或独立的)”,实际上只是一份口头报告,关于某种更深层的、充满活力的东西。关于分离的信念、念头和观点,是关于所发生之事的、肤浅的报纸文章。它们不具有真正的重要性,但“我”似乎声称它们是真实的,并赋予它们重要性。

 

紧缩直接在身体中形成,于是有了一个身份。然后,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有某个人存在;然后,某个人感觉到他可以做故事的导演。这都是虚幻的,也是无意义的。

 

一切都如其所是,是圆满的。“我”的紧缩只是整体的另一种表达。这是“一体性”呈现为“二”,并看似分裂了。没有正确或错误,没有更好或更糟糕,但在分裂的梦境中,“我”的体验似乎如此。这公开的秘密始终在阐述这个幻觉。

 

任何类似探究的事都似乎是放松的,因为探究“我”以及询问“我是谁”都是一种分心,这似乎是放松的,因为它就像是一种逃避。

 

分离的时刻是如此的强大和可怕,但我们忘记了它。没有什么比从整体中分离更糟糕的了。当你爱上一个人,而被拒绝时,这是非常痛苦的,但被整体拒绝远不止如此。“我”永远不可能记得这个。奇怪的是,在故事的背后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一种共鸣——某种东西似乎丢失了。有一种信念,即:有一天,“我”会再次找到它。“因为我很有影响力,我可以让我的生活运转起来,因为我拥有思想和情感,所以,我可以拥有开悟。”这是故事的一部分——拥有一个关于“我”会开悟的教导。但在某种程度上,“我”试图做的一切就是,补偿那可怕的损失。

 

“我”寻求平静与满足;“我”寻求自我完善、纯洁、存在或超然。“我”寻求明晰或任何公式,以给予“我”它认为想要或需要的东西。但“我”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这并不是两难;两难的是表面上的“我”。

 

持续不断的需求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真正所渴望的,实际上是空无,这是令人惊讶的。人们想要一切,然而,却在渴望空无。当没有什么留下的时候,就有了一切。


--- TBC ---

译文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一就是一切
哲学原创翻译或文章,不定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