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文章,根据最新不断修订。更多资料,可关注公号:肝病梁韬)
一、原理与现状:
1、干扰素(IFN)是一类可诱导的分泌糖蛋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分为α、β、γ三种类型,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体内的抗病毒蛋白而发挥抗病毒效应。
2、干扰素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长效干扰素是聚乙二醇化,是将聚乙二醇活性衍生物连接到治疗性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化学修饰过程。
二、适应症:
1、无论HBeAg阴性或阳性,有强烈的转阴意愿,若无禁忌,均可自愿选择。
2、优势人群:HBeAg阴性且HBsAg低水平(< 1500 IU/ml),转阴概率高,可自愿选择。
3、HBeAg转阴(大三阳转小三阳):长时间(>5年)使用核苷类药物,追求大三阳未转转小三阳。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左右。
三、禁忌症:
1、妊娠(含备孕前半年)、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癫痫、酗酒/吸毒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甲状腺功能疾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 <1.0 ×10^9/L 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 10^9/L。
2、代偿期肝硬化不是禁忌症,但需密切监测相关不良反应。
四、疗效相关因素:
① 年龄:成年后年龄越大,效果越好。而儿童7岁以下效果更好。
② 男性
③ HBsAg的基线水平,HBeAg阴性且HBsAg低水平(< 1 500 IU/ml),转阴效果好。
④ 12周时HBsAg下降水平,下降越快,效果越好。
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12周时升高,效果好。
⑥ 血红蛋白(HGB)在12周时下降
五、疗程与停药:
1、常规48周,若此时接近转阴,也有将疗程延长,直到转阴或不能耐受。
2、治疗3个月后评估,HBsAg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继续治疗1月,仍无下降,可考虑停药。
3、治疗后出现严重副作用,且不能耐受,建议停药。
4、间歇性治疗(治疗—间歇停止—再治疗):
有研究显示:基线HBsAg水平较高的患者接受48周PEG IFNα治疗后有40%以上可降至较低的HBsAg水平,而HBsAg较低的PEG IFNα经治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再一轮48周的PEG IFNα治疗后仍有较高比例可实现临床治愈。这项研究为难治性患者通过分步骤间歇性PEG IFNα抗病毒治疗获取更高临床治愈。
简而言之,有效果,但疗程内疗效未及预期,可以暂时停药,隔断时间再继续使用,这样疗程不限制,直到转阴或不能耐受。间歇期可考虑为3-6个月。
5、转阴后仍有表面抗原复阳可能。所以,出现表面抗原消失后,若还能耐受副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巩固4-12针。
6、建议干扰素联合口服抗病毒药,停掉干扰素后,继续口服抗病毒药半年至一年,仍能维持为表面抗原阴性,再停掉口服抗病毒药。
7、HBeAg 阳性CHB患者也可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半年时,若 HBV DNA 下降<2 log10 IU/ml 且 HBsAg 定量仍>2×104 IU/ml,建议停用干扰素治疗,改为NAs治疗。
六、副作用及应对:
常见的就是感冒样症状,血细胞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所以,打干扰素期间,还要加做血常规、甲状腺功能;
1)流感样综合征:患者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肌痛、头痛等,有时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头晕、尿急等,而以发热最为常见。不论应用途径及剂量大小,患者均可有发热,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时发生,体温可升至38-40℃,6-12小时达到高峰,但24小时内均能自然消退。体温低于38.5℃,多喝水、多休息;高于38.5℃,可使用退烧药,若持续升高或者高烧者,建议就医。此外,可建议在休息日前一晚注射干扰素。
2)骨髓抑制: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 < 50×109/L,应降低IFN α剂量;1~2 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血小板 < 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治疗(Ⅲ)。但表面抗原下降不明显,或者,有明显副作用,可以考虑停止,没必要坚持。
3)其他:自身免疫病(出现自身抗体、少数出现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血小板计数减少、银屑病、白斑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精神异常(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及其他少见不良反应(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听力下降、肾脏损伤、心血管并发症等),应立刻停止干扰素治疗,必要时至专科进一步诊治。
七、使用方法:
干扰素是针剂,注射方法是皮下注射(即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皮下组织层),而不是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外侧或腹部左右两侧,为避免由于长期注射而产生硬结、红肿、皮疹等皮肤问题,应交换部位轮流注射。腹部部位应选择以肚脐左右两侧5厘米以外的部位,同时避开腰部,注射前选定部位需确定无硬结、红肿、瘀斑等。
以腹部注射为例,做好干扰素注射准备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注射:
①消毒:露出腹部,将沾有复合碘的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消毒,消毒范围大于5厘米,并待干。
②排气:将干扰素取出,拔除针帽后,排尽空气,并推出一滴药液即可,以免造成浪费。
③注射:左手以食指、中指及大拇指捏起腹部皮肤,
右手持针,以45-90度角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右手握稳针,左手松开肚皮,缓慢匀速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后取棉签一支按压注射部位。
④注射后:将注射器丢弃于锐器盒。
八、其他事项:
1、干扰素分为长效和短效,长效是一周1次,短效已很少有使用。长效代表:派格宾(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注射液)。
2、单价约800左右,还存在检查费用和提升血细胞费用;需要在2~8℃的条件下冷藏保存,需在医院购得;打干扰素不需要住院治疗。
3、根据体重<60 kg和≥60 kg,可分别推荐135ug或180ug两种规格。
4、大三阳,转氨酶异常打干扰素一般效果尚可,但大三阳,转氨酶正常,效果不佳,酌情评估使用,但使用后,也不会导致病情恶化。
5、干扰素期间,可以同时注射乙肝疫苗,特别是表面抗原即将转阴时
6、干扰素期间可能导致转氨酶异常,应错开入职(入学)体检。
7、干扰素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问题,是长期性,还是干扰素期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8、打干扰素期间不建议打HPV疫苗。在打干扰素期间,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影响 HPV 疫苗的效果。因此,建议在打干扰素期间暂停接种 HPV 疫苗,待干扰素治疗结束后再进行接种。